给心灵松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08 07:13: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给心灵松绑

记得以前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小学教师在课上提问:“冰雪融化了是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是水”。“是蒸气”。“是大河”。……一个小女孩却说:“冰雪融化了是春天”。

听到这样一个新鲜得不染一丝尘滓的回答,真的让我好感动。这是一颗多么富有灵气和跳跃感的心哪!这样的灵气,也许会让这个小女孩成为一个诗人,一个艺术家,一个……

这样幻想着的时候,我心底又有一丝隐忧在微微地蠕动。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小女孩因为“答非所问”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为什么老师要以如此死板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呢?为什么老师会失去了那种鲜活的想象力呢?难道每一颗充满灵性的心灵在人世间的容器里困久了,都将最终变得陈旧而僵硬吗?如果真是如此,那将有多少渴望“异想开天”的天才被扼杀,将有多少通往新奇世界的道路被堵死?这岂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吗?

我默默地思索、焦急地探寻着真相。也许是我们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太过于深厚,以致于“传统”非但没有成为开辟道路所需的刀剑,反而被铸成了许多个盲目地标着“此路不通”的挡路牌,也许是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陷阱和歧路,太多的失败和挫折折断了我们带着渴望伸向四面八方的触角。于是我们一步步退守,小心翼翼地沿着安全系数最高的那条路向前,老老实料地,什么“歪门邪道”也不想。这个样子的我们,多像古代被绑着双手连成一串儿行进的奴隶!

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过分的束缚会使我们像吞吐丝一样,一层层把自己的创造力包裹起来,成为僵化的蛹。我们需要的是自我精神上的角放,是敢于“妄想”、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新空间的勇气。我们应该把自己重置于哪个最自然的辽阔的原野上,摆脱所有传统和规矩的枷锁,让想象力去驰骋,让创造力去飞翔,让心灵去自由选择想去的方向,去开辟全新的道路!

这是正确的答案吗?这是我们该争取的生活方式吗?如果是的话,我也许可以算是找到了真相。把整个解题过程整理总结,那就得到这一句话:给心灵松绑!

[评析]

角度选取与众不同,是这篇文章的显着特点。相当数量的考生都是顺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命笔成篇,而本文却沿着探究小女孩答非所问的思路溯流而上。这就使我们看到了“绑着双手的奴隶”,“作茧自缚的蛾蛹”,“被扼杀了的异想天开的奇才”,“被堵死了的通往新奇世界的道路”……真是触目惊心,“令人倒吸一口凉气”。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使读者不能不关注什么是禁甸我们心灵的清规戒律,什么是阻碍想象力驰骋的挡路牌。这样,文章就具备了磁石般的力量。

此外,以形象的语言来阐释抽象的道理又使文章有了散文般的意蕴。除上述文字外,那“不染一丝尘滓的回答”令人感动,那“自然的辽阔的原野”令人向往,那久困在“人世间容器里的心灵”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摆脱所有传统和规矩的枷锁”是“人们想去的方向”。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也会赞叹小女孩的灵气,你也会抨击太过深厚的文化积淀,你也会振臂大声疾呼:给心灵松绑!

 

第2篇:给心灵松绑的散文

给心灵松绑的散文

在《飘》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斯佳丽的一个典型习惯,每当她遇到什么烦恼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她就对自己说,“我现在不要想它,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实际上,这种明天再想,就是我本文想要交代的给心灵松绑的方法。如果你对一个问题挣扎了一整天,仍然没有显著的进展,最好不要去想它,暂时不作任何决定,让这问题在睡眠中自然地解决。因为睡眠中没有太多意识的干扰时,也就是最佳的工作时机。

引起紧张、匆忙、焦虑等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同时想做很多事情的荒谬习惯:

学生一面看电视,一面做功课;

企业家不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正在口述的事上,却在心里盘算着今天应该完成的另一事情,心里希望能马上同时解决。

这些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当事者通常都感觉不出来。我们想着眼前的很多工作,而感到神经过敏、忧愁、焦虑不安。

这种神经不安的情绪并不是由于工作而产生的',乃是由于心里的想法--“我必须同时完成这些事情。”

我们紧张,是因为我们想做不可能的事,这样无可避免地招来徒劳和挫折。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便会觉得有了一点成就感。

了解这一点。我们的心里就不会想要同时“做”下一件事;相反地,我们会把精神全部集中于正在进行的事才是。“给心灵松绑”!以这种态度来做事,我们会感到轻松,不再有匆忙、焦虑的情绪,而且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全心思考。

下载给心灵松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心灵松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