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婉约词宗”李清照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08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婉约词宗”李清照

读“婉约词宗”李清照

【导读】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婉约派词家的道路发展。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以她对艺术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也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有时还兼有豪放派之长,使她能够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影响也较大。

走进浩如烟海的诗词天地,有多少诗、词人千古流芳,闪烁在文学的星空。在古代文学的银河中,她是独特的一颗,是千年词史中的一个一个精彩的意外。透过那精美绝伦的词作,我们认识了一位才气过人的奇女子。她就是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似清茶、似咖啡、似烈酒,带给人绝美的享受和绵长的回味。李清照留下的诗词不过七八十首,然而每一首都似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照亮了我们的眼睛。

就让我们跟着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一起去认识李清照,去品读李清照吧!

初识李清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活泼开朗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似乎听见少女清脆的笑声和她们无拘无束的喧哗。无忧无虑是少女时光是李清照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悠闲舒适的生活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折射出清丽、明快的色彩。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耳染目睹,加上天生聪慧,李清照很早就表现出惊人的才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好一个绿肥红瘦!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文字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委婉地流露出少女细腻的情思。

初始李清照,似品一杯香茗,让人神清气爽。

走近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聆听她的轻叹,你会发现她内心的清愁。“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李清照的愁缘于她对丈夫的爱和思念。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两人彼此 相亲、相爱、相知、相敬。正因为他们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在风风雨雨中坚守,在政治困境中坚强。有一个时期,他们各守一方。相思之情化作珠玑——“花自飘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 果说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写得缠绵悱恻的话,后来的词作就显得凝重愁苦了。风云剧变,国破流离,李清照与丈夫苦心搜集的字画文物一次次被劫散失。后来,丈 夫突然逝去,这给李清照致命的打击。饮酒煮茶品赏字画的雅兴再不复存在,一起牵手的人再不能风雨同舟。情何以堪!“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啊!

走近李清照,似品一杯咖啡,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李清照

国家破碎,爱人辞世,文物散失,孤身一人,颠沛流离,但这一切并没有让这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倒下。因为,她是个独立坚强,爱憎分明,秀中有刚的女中英杰。

晚 年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辗转飘零、孤独悲苦中。无奈之下的`她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举——再嫁。在当时再嫁是需要勇气的,何况李清照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她勇敢地迈 出了这一步。然而,这却是个错误的抉择。因为,她再嫁的张汝州是个地道的小人。李清照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在看清张汝州的嘴脸后,她再次做出一个石破 天惊的决定——离婚。即便自己将身陷牢狱,她还是将张汝州告上了法庭。

从失败婚姻中走出来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可想有多么孤独、凄苦。正所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上苍给了李清照满腹的才华,也给了她太多的磨难,但她把磨难化作了奇妙的文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来震撼人心。

李清照不是林黛玉,而是女中豪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她铮铮铁骨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才女豪放、坚强、独立的一面。我们怎不为之动容?

走进李清照,似品一杯烈酒,荡气回肠。

万古流芳的李清照,你将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你的光辉将引领无数的人前行。

第2篇:婉约词宗 中国才女-李清照

婉约词宗 中国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书香门第 同道伉俪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为北宋文章名流,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元祐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精通经史,长于散文,而且有很高的诗词修养。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善属文”、“工词翰”,颇有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使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熏陶,为她日后所取得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在山明水秀的家乡度过了幸福安适、天真活泼的童年时光。平日里她经常和姐弟们一起读书、游戏,不是在花园里荡秋千,就是到郊外去欣赏优美的风景,还经常吟诗填词、展纸作画。李清照天资聪颖,记忆力非常强,据说能够指着堆积的书籍,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她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做诗喜押“险韵(一种韵部很窄,字数较少的韵)”。不到十一岁,她的才华就闻名于乡里,被前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李清照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长李清照三岁。父赵挺之,字正夫,历官监察御史、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直至尚书右仆射(丞相)。传说赵明诚小时候曾做过一个梦,梦中读了一本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明诚如实告诉父亲。父亲听了非常高兴,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你将来可能是“词女之夫”啊!这则传说很有浪漫色彩,但却说明赵、李的姻缘十分美满。

事实也正是如此。赵明诚和李清照,确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妇,收藏碑刻、赏鉴文翰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婚后的感情更加真挚热烈。夫妇俩有时到郊外春游,有时参加亲朋的宴会;或者在诗词上互相唱和,或者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志趣相投,形影不离。赵家久富收藏,赵明诚受到家庭影响,自幼“读书赡博”,“酷好书画”,搜访前代金石刻词。由于不断钻研,积累了渊博的金石方面的知识,成为宋代继欧阳修之后又一著名金石学家。刚结婚时,他还在京师太学读书,自己没有经济收入,但是却经常把衣服押在当铺换钱,去逛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是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最大的庙宇,寺内设有“瓦市”,类似今天的集市,销售各种书籍、古玩和字画。看到中意的碑文和字画,赵明诚就千方百计把它买回,与李清照“相对展玩咀嚼”。李清照为了协助丈夫搜集文物,在家庭生活上也尽量节俭。在京师时,有人曾拿来一幅南唐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出卖,要价二十万钱。二十万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们当时虽为富家子弟,一时也不易筹集。李清照夫妇对这幅画爱不释手,留在家中欣赏了一夜,终于因为付不起钱又还给人家,为此他们怅惘了好几天。他们考证古代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买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终日沉醉其中,过着平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

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赵、李二人少则需小别数月,多则要分居一年半载,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这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夫妻二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表现得情意绵绵。传说有一年赵明诚出仕在外,李清照独自在家,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就填写《醉花阴》一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读后,叹赏不止,自叹弗如,却又想超过她。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得词五十阕,然后将李清照的作品混在其中,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玩赏再三,最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从此以后,赵明诚甘拜下风。

然而好景不长,李清照过门不久,北宋王朝内部的新旧党争日趋激烈。她的娘家和婆家,均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而她的公公赵挺之却一路升迁,赵、李两家在激烈的党争中,变成了完全对立的两派。按照当时的情况,她一个过门不久的媳妇,是不便于表态的;但她那耿直的性格以及她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使她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诗救父,可惜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家人回到原藉。赵明诚虽然没有明确反对父亲,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崇宁年间,朝廷下令禁止苏轼诗文,还下令毁掉苏轼、黄庭坚所书碑文。而生活在新党家庭的赵明诚,不顾党的禁止森严,不顾“失好于父”,一字一句地搜集苏、黄的诗文,这不仅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而且也是以实际行动向蔡京集团提出的抗议;这对李清照来说,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崇宁五年(1106),宋徽宗大赦天下,毁元祐党人碑。随着党的禁止的开放,李清照婆家与娘家的矛盾,自然得到了缓和,可是她公公赵挺之与蔡京的矛盾却上升了。次年三月,赵挺之被罢官,不久便病逝在京师。

赵挺之之死,好比房屋断了大梁,种种不幸便落到赵家。蔡京诬陷他“身为元祐大臣所荐,力庇元祐奸党”,朝廷先是追夺赠官,接着兴办大狱,将赵氏一家以及在京的“亲戚使臣”统统逮捕,后因查无实据,又把他们释放。此后,赵明诚难以立足政治舞台。于是夫妇二人离开**险恶的京师,回到青州故第屏居乡里。他们从陶渊明“归去来兮”和“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话中受到启发,把他们的书房称做“归来堂”,把内室称做“易安室”。这是他们夫妇又一次新生活的开始。这期间赵明诚集中精力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整理校勘,白天时间不够,晚上继续工作。平日整理好图书,夫妇二人便饮茶逗趣,或诗词唱和。这十多年屏居乡里的生活,既没有离居的惆怅,也没有都市的喧嚣;既没有家庭里的纠葛,也没有政治上的干扰,过得愉快而又充实。

大约在徽宗宣和三年(1121)秋天,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李清照随同前往。在莱州安顿下来以后,公余之暇,赵明诚仍从事文物的搜集和整理。经过二十年的辛勤劳动,大体上完成了记载着我国古代丰富的历史文物的著作———《金石录》。宋代官制,三年为一秩。赵明诚在莱州做了三年知州,秩满后调任淄州。这时,一场袭击宋室江山的暴风雨已经在酝酿着了。

国破家亡 愁苦流离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太宗发兵,从太原、燕京两路向东京进犯。宋徽宗吓得气塞昏迷,跌倒在御床前面,于是传位给钦宗赵桓,第二年(1126)改元靖康。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围东京(今河南开封)。消息传到淄州,赵明诚和李清照立即感到紧张不安。他们所考虑的首先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身边的文物。他们在紧张惶恐的氛围中好容易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翌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于金陵逝世。噩耗传来,赵明诚随即奔丧南去。青州“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李清照暂时留下,准备次年将这些东西运到江南。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五月继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也就是这一年的秋天,青州发生兵变;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赵家十余屋书籍文物,全部毁于战火。李清照在家乡终于呆不下去,只得逃难南下。次年春天,她辗转来到江宁,此时赵明诚正任江宁知府。

李清照在建康(高宗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整整住了一年时间。靖康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江宁。三月间,他带李清照离开建康,雇船经当涂,上芜湖,准备到赣水流域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定居。船经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时,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笔力千钧的千古名句,表面看来是在咏史,实质是在讽刺现实。

五月,高宗向赵明诚发了一道圣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府。这时赵明诚已经到达池阳(今安徽省贵池)。因皇帝等着他到建康“过阙上殿”,他只好草草安排一下,让李清照暂时住下,自己便匆匆赶赴建康。

赵明诚到达建康不久,即以书报病。原来他从池阳走后,正值烈日当空、酷热异常的三伏天气,一路奔驰,劳累不堪,染上了疾病。李清照看完信,匆匆解舟东下,一个昼夜即赶到建康。这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赵明诚扶病写了一首绝笔诗,便与世长辞了,终年四十九岁。

第3篇:走进千古词宗李清照

走进千古词宗李清照

诗词是一种美的写照,但这样美的内涵是不同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入洒脱之美,都在诠释着诗词的美妙所在。而我却始终钟情于李清照那种忧国忧民、哀婉苍凉的凄婉美。通过对李清照优美诗词作品的学习,我开始慢慢了解了她,走近了她,使我仿佛在风雪朦胧中看清了她那布满愁容的面容。

刘禹锡的一首《秋词》唱出了历史的`新歌。那么李清照的一句争渡便划过漫漫长夜久久荡漾在人们的心头。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李清照这种女诗人。她19岁嫁入赵家,却又因夫婿要远任新婚不久便深深尝到了离别之苦。这位如水的女子伫立西窗,寻寻觅觅,度日如年,让她终日寝食难安,从而产生“为伊消得人惟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感慨,并留下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清照婉约诗词

李清照婉约诗词(共11篇)由网友 “岳龙刚”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李清照婉约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李清照婉约诗词

李清照婉约诗词

1.《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晓梦》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3.《新荷叶》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李清照婉约诗词

李清照婉约诗词

1.《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晓梦》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3.《新荷叶》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婉约词宗”李清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婉约词宗”李清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