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冰棍摊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冰棍摊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1)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2)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3)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一。”她凑近了看。
(4)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5)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突然,他摔了一跤。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他像一只飞翔的鸟。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然爬起来,兀自往前跑。陶影站住了。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伤心地想:小也,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6)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7)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她问老奶奶:“大妈,您这磅……”
(8)“我这磅准让您高兴!您不就巴望着孩子长高点吗?别巴望着孩子长!孩子长大了,当妈的就老喽!’“老奶奶把嘴咂得吧吧响。
(9)“您这磅……”陶影又一次问。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10)“我这磅大点。让您量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我这是健美磅。”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
(11)原来是这样!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12)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量一下身高。
(13)“我不量!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够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
(14)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1.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小也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中陶影为什么“站住了”,而不是追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谈一谈如果你是小也,你会怎样做。(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小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确切身高以及妈妈是否诚实。
2.陶影知道,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尽管她很想向孩子解释清楚,但仍然忍住了;她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让儿子摔第二跤。
3.“略”。(不能写“我”的心理、语言,只能写“我”的做法。)
第2篇:记忆深处的冰棍阅读理解及答案
记忆深处的冰棍阅读理解及答案
记忆深处的冰棍
①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种食物。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②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也永远是单调的冰凉甜润。可是,撕开简单的包装纸,将染有色素的冰棍送到嘴里贪婪地吮吸,是儿时的我最惬意的避暑方式,那种高兴劲是今天在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朵颐的城市小孩难以想象的。
③炎炎的夏日午后,高温让人绵软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卖冰棍的小贩们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一天收入的大部分要靠这每日的最高温。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托着用泡沫箱子装着的冰棍,他们走家串户地用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冰棍,卖冰棍咯!”
④就像女人对服装没有抵抗力一样,儿时的我经常是这种吆喝的'俘虏。有时宁愿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风险,也要缠着他给我买一根冰棍。我从小贩子里小心翼翼地接过冰棍,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心花怒放,冰棍冰凉的水汁浇灌着我干涸的肠胃,我浑身舒坦,飘然成仙。人对珍惜的东西总会慢慢享有,有时候,我会把冰棍放在碗里,只为了喝上一口甜丝丝的冰水。
⑤吃了冰棍后,我对包装纸还恋恋不舍。我曾经收集了厚厚一叠冰棍纸,有的是自己吃剩的,大半是在路上捡的,打算用做算术的草稿纸。可惜晒干后的冰棍纸满是水迹,又糙又硬,书写起来非常不便,后来被老妈用作引火纸,付之一炬,也算是物得其所。
⑥一天,又听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我像听到出击的暗号似的立马跑出来。卖冰棍的人竟是我刚辍学不久的小学四年级同学,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同学和我都是一怔,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穷,没法念书了,爸妈叫出来赚钱。”他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用兴奋的口气告诉我,卖冰棍可赚钱了,三分钱批发的冰棍每支能赚两分钱。我心想:多好啊!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学远去,直到那嫩稚的吆喝声再也听不见为止。
⑦晚上吃饭时,我向爸妈骄傲地宣布我“宏伟”的计划:“从明天起,我不念书了,要去卖冰棍赚钱。”老妈笑得喷饭,老爸当即甩我一巴掌,骂我没出息,不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只想着卖冰棍。
⑧自然,后来我没有去“卖冰棍”,而是在老爸的严逼下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个不停。我“卖冰,棍”的愿望没有达到,而老爸却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儿子考上大学。
⑨现在,由于冰制品种的繁多和冰柜的普及,农村里很少再有从事卖冰棍的苦差事了,而“冰棍,卖冰棍咯”的吆喝声,也只有在我的记忆和梦里才能出现,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大快朵颐:
(2)付之一炬:
2.读第③段加横线的“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一句觉得很有意味,说说你的理解。(2分)
3.一根只有五分钱、含有色素的冰棍自然远比不上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但作者为什么吃得那样贪婪,认为能吃上冰棍就是他“最惬意的避暑方式”?(3分)
4.作者回忆小时侯吃冰棍的经历,为什么要插上对自己辍学同学卖冰棍的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5.看到同学卖冰棍,年纪还小的作者认为很好,“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那么,到底辍学卖冰棍好不好?结合第⑥段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6.文章的记叙顺序是 ,详细描写的,重点描写的是 。
7.文章开头说:“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在你心目中肯定也有珍藏的记忆,请选取精彩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1)形容事物鲜美,吃得很满意。(2)一把火全部烧掉。
2.句子用了“热辣辣”和“冰凉”两个从感觉上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把卖冰棍人的辛苦和冰棍的诱人形象地描写了出来。
3.因为作者小时候,国家正处于十分贫困,食物相当短缺的年代,吃冰棍确实不是一般农村孩子·都能够得到的享受。而作者的冰棍也是在“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危险”的情况下买来的,因此就吃得贪婪,感到“惬意”。
4.为了进一步说明当年农民生活的穷困,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小学生只好辍学靠卖冰棍来养活自己,资助家庭。
5.同学卖冰棍实属不得已,要赚一点钱,需要付出许多辛苦,从⑥段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
6.倒叙;小时吃冰棍的感觉;见小学同学卖冰棍自己想缀学。
7.略
第3篇:记忆深处的冰棍阅读理解(附答案)
记忆深处的冰棍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 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种食物。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②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也永远是单调的冰凉甜润。可是,撕开简单的包装纸,将染有色素的冰棍送到嘴里贪婪地吮吸,是儿时的我最惬意的避暑方式,那种高兴劲是今天在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朵颐的城市小孩难以想象的。
③炎炎的夏日午后,高温让人绵软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卖冰棍的小贩们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一天收入的大部分要靠这每日的最高温。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托着用泡沫箱子装着的冰棍,他们走家串户地用热辣辣的嗓子吆
第4篇:酒摊阅读答案
酒摊阅读答案
酒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威爷,是地道的威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癩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