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静女 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综合部:李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静女》中重点字词及诗歌的主题。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
2根据文字再现情景,具有表达和表现的能力。3 提高诵读中华古诗词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人们纯洁、真挚的爱情,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文字记录着这一美妙的情愫,它就是《诗经》。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课件展示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很健康(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理学大师朱熹却说《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课件展示(板书:朱熹,不健康),那么《静女》到底是邪恶之诗呢,还是健康之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吧。课件展示任务
二、读一读。
(一)师:朗读是赏析的第一要义,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完成任务一。
(二)师:有谁愿意将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通过朗读与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展示文章内容 学生朗读,同学们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找三到四人。
师:读得不错,掌声鼓励一下。三 演一演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现在在心中对这首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以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以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表演开始课件展示。一组表演完之后,师:表演的真好,大家的表现力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掌声鼓励一下。在他们的表演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呢?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
下面哪一组再给大家表演一下?大家欢迎。
师:现在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那现在再读起来,应该更有韵味了。谁来给大家读一下。你能背诵吗?太好了,送点掌声给他。那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听了大家的诵读,此时我诵读的欲望相当强烈,接下来我也给大家诵读一遍。
课件展示。教师随着伴奏音乐范读课文。大家一起背诵课文。
四、议一议 师:读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唇齿留香,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你心目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真挚 真诚 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说静女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的?
五、教师结语:
纯美的爱情人人都向往,她像怒放的玫瑰一样芬芳、美丽,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
六、作业
请以“从荑草到钻戒”为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七、堂清练习
第2篇:静女 教学设计
静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欣赏诗中纯真的爱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大意
2、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诗歌的表现艺术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的天真、甜蜜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能引发大家八卦的就是爱情,但是这样一个说法,说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速食”爱情的时代,而事实上,在我们漫长的历史文明中,爱情也是文人墨客笔下追逐的主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同学们都记得哪些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王风·采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摸鱼儿 雁丘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事实上,这样的诗词就可以说是当时人民的一个爱情宣言,比我们今天的我爱你、我想你来的有韵味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爱情故事——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书第89页,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古典诗词,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就先了回顾一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那么,事实上,我们古代诗歌分成了两个阶段,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我们一般把唐诗之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都属于近体诗范畴,而古体诗则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可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那么《诗经》之后的诗歌又大致经历了楚辞、汉乐府、古诗和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三个阶段,同时诗歌的句式特点也逐渐《诗经》的四言诗发展到南北朝的五言诗,以至唐以后的多样化。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诗经》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源头,那么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3、《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4、《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则是屈原的《楚辞》。
后世对《诗经》的解释和评价也是很多样化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静女》在《毛诗序》里边的注释是:“《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朱熹说“此淫奔期会之诗”,而我们现当代的学者则认为《静女》是迄今为止最纯真的情歌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请同学们翻到下一页,先花两分钟通读一遍诗歌,将诗中读音找准
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三、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听音频,把握读音与节奏
2、齐读,形成整体印象,掌握通假字词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匪:通“非”,不是。
3、齐读第一章,了解诗的意义(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娴静的姑娘真可爱,约我来城墙角楼。姑娘躲着不出来,急得我挠头又徘徊。
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
其:形容词词头(2)、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男:老实憨厚、真诚——搔首踟蹰 女:美丽,调皮可爱——爱而不见
4、男生齐读第二章,解读(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娴静的姑娘多美好,赠我一只红管萧。红管萧色彩鲜艳,美妙绝伦我喜欢。
娈:美好
贻:赠送
有:形容词词头
说怿:喜欢,喜爱(2)、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3)、第二和第三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重章叠句:也就是重复地咏唱。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犹如现在的歌词,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同或者稍稍变换一些词。这样容易记忆,而且很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更能抒发情怀。
5、女生齐读第三章,解读(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从郊外采来茅草送给我,茅草确实美丽又奇巧。不是你草儿长得美,而是因为是美人赠给我的。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2)、第三章写约会情景。
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3)、第二和第三章都写男子对女子赠送的东西的赞美,怎样理解
1、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2、照理说,彤管比夷草要贵重得多,但男主人公只以“彤管有炜”○夸其色泽鲜艳,对受赠的夷草却盛赞其“洵美且异”,显然就不是视其外观而有所感了。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花草很寻常,只因它们为美人所赠,所以又非同寻常。小伙子深知,这看似普通的夷草代表了姑娘那颗赤诚的心。这一评价已然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表达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及他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6、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我们昨天把整首诗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梳理,那么,上课之前,我们还是再来读一遍这首诗,静女其姝,预备起
那么,我们说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很简单的故事对不对,就是描绘了一对男女青年约会、赠送礼物的场景是不是,那么,我们说《诗经》它主要表现的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里体现的是劳动人民对什么现实的什么样的感情呢? 没错,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大胆真挚的追求 那么,就这仅仅的48个字,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呢? 我们一般说主题是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大家思考一下是哪三点 环境、人物、情节
那现在再看看,我们这首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啊 没错,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诗歌通过哪些诗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一位同学来讲一下
首先,诗歌是以谁的口吻写的啊?那么,我们来看有哪些诗句可以体现他的形象的?一节一节找 那么女子又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的呢
好,现在我们的主题出来了,人物形象也找出来了,是不是还少了点什么啊?我们说诗经六义,除了划分为风雅颂以外,每首诗是不是还应该有它的表现手法啊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诗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在解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诗经》都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们昨天说《诗经》有三个比较独特的运用广泛的表达方法是哪三个?
没错,赋、比、兴,那么,昨天还说了一个是什么?
双关是表现手法吗?它是一个语句表现两种意思,属于一种修辞手法 那么,昨天又说到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没错,重章叠句 那么,除了这几个,我们今天在补充几个《诗经》中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兴连用
双声、叠韵、叠词 句式特点
好,讲了这么多,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把整首诗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把书关上,来背一下吧
很好,大部分同学都能背下来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要加油了啊,争取在课堂上就背下来
四、人物性格特点
男子——“骚首踟蹰”、“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运用对比、双关的手法刻画出了他的憨厚、痴情
女子——“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写出了女子的美丽、调皮、可爱
五、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2、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4、比兴连用:
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不在于它的高低,只要有神仙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它的深浅,只要有龙就灵异了。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5、其他主要表现形式 ① 重章复唱:
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② 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
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③ 句式特点:为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往往为隔句用韵。④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
6、补充知识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六、主旨
《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青年男女之中的大胆而挚热的爱情。
七、拓展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不同点:
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 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②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③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④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
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
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②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第3篇:静女教学设计
《诗经·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情感目标: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
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
第4篇:《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静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第5篇:16《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___月___日
上课时间:第______周第______节
总课时数:___ 【教学目标】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积累文言字词;
◎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