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31 07:14: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第2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小组合作 课件演示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老师吗?(没有)师:虽然老师也没有见过大家,但是对大家早有耳闻啦!老师听说咱们三年级的学生很聪明,善于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上课积极发言!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吧!有信心吗?(有)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你们还记得吗?(PPT出示:32+54 68-27 48+9 25-17)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要请四位同学上台进行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台上的四位同学已经计算完毕,到底正确不正确还得大家说了算,你们仔细看,都正确吗?掌声送给他们。

师: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师:整数加减法的这些计算法则是不是也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1)讲解小数加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文具吗?(买过)小熊赶在“六一”前开了一家文具店,里面的文具还挺便宜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师:你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师:如果让你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呢?(学生回答)看来我们的消费各不相同,你们想知道史老师要买什么吗?(想)请看大屏幕,大声读出来(PPT展示)那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呢?

生:一个卷笔刀0.8元,也就是零元八角;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0.6元,也就是零元八角。

师:就这两个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个卷笔刀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多少元? 师:它们一共到底是多少钱呢?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 0.8元=8角, 0.6元= 6角, 8角+6角=14角,也就是1元4角,用小数表示是1.4元。

师评价:太棒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预设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指导学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想法。0.8+0.6=1.4(元)(教师在竖式上写上 “ 元 ”“ 角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师:刚才在计算小数的加法时,先算小数的什么部分,再怎么样,最后再算小数的什么部分?

(非常好,掌声送给自己)(2)讲解小数减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就这两个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个卷笔刀比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

师:自己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并且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0.8-0.6=0.2(元)(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且说计算过程)师:“ 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不可以,说说你的理由。

(不写的话,就变成2元而应该是2角,所以就是0.2元,不能去掉“0”)师评价:讲的真好,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都对齐了? 生:小数点

师:那你们知道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吗?(想到的同学,和同桌交流)生: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是不是这样呢?来一起验证一下吧!师:首先小数点是对齐的,看一看整数部分相同数位是否对齐了,再看看小数部分相同数位也对齐了,看来是正确的!(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师:这也提醒我们,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呢?(小数点对齐)(3)讲解退位减法

师:刚刚解决了同学们的两个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大声读出来。

一支带橡皮的铅笔比一支没有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它们的价钱各是多少呢?

师:你能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吗? 1.2-0.6=0.6(元)师:“2” 减 “6” 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数加减法中,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小结: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同桌再互相说一说)3.巩固练习

老师这里还有三个关卡等着你们通过呢,准备好了吗?

(1)我给算式治治病。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4.8= 1.5+7.5= 8.7-6.3= 10.0-3.6=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关于小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概括。)(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看到每个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能满载着收获走向生活,在假日里帮助父母当一次小管家,去超市购物,相信你们一定做的很出色。5.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元 角

0.8 0.8 1.2 + 0.6 – 0.6 – 0.6 ———— ———— ———— 1.4 0.2 0.6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清晰明了,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突出了重点。还注意把老师的板书和学生的板书相结合,把黑板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3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法:启发、引导、交流

学法:观察、交流、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5分钟)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4=27-14= 35-29=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小结: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三、探究新知(15分钟)

1.自主学习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泗渡小学 冯臻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文具店货架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共5课时 总第49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富源县营上镇岩头小学

李留英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人教版)第六册第95—97页例3。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学生课前调查的部分文具的价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56 + 98 =

6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开始,我运用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我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