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30 07:12: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国家也在积极酝酿新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个人购车,特别是鼓励个人购买轻便、节能的经济型用车。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包括税费管理、城建协调、信贷政策和鼓励消费等四方面的内容。为了解百姓对家庭轿车的需求、对国家有关旨在发展汽车工业、鼓励私人购车措施的看法及轿车进入家庭面临的主要障碍等问题,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于xx年1-4月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等城市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收集有效样本1925个。

经济型轿车最扣人心弦近来,国产轿车厂商相继推出各种促销方式,以调动广大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国产轿车降价势在必行;79%的人认为轿车价格会在近期继续下降;17%的人表示之所以还没有下决心买车主要是因为目前国产小轿车价格偏高。调查还显示,32%的人认为现在购买家庭轿车不合算,在国际市场上汽车的销售价格要比中国低一半甚至更多,以普通桑塔纳为例,在国外市场只能卖9000美元左右,而国内市场的售价却超过了10万元人民币;86%的人认为只有降价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家庭轿车销售价格承受能力的调查表明,人们可承受不同价格的比例分别为:36%在5万元以下,41%在5万至10万元之间,15%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5%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能承受20万元以上者只有3%。因而,价格相对便宜的经济型轿车将受欢迎。

消费者期盼更优惠的政策盼望税费下调消费者在购车时要承担增值税和消费税,还要承担诸如购置附加费、验车费、车辆牌照费等许多价外收费。在一些地方,消费者还要缴纳入户费、城市增容费等。此外,消费者还要承担车船使用税、汽油消费税、车辆管理费、年检费等一系列税费。就目前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来说,这些费用是较难承受的。调查表明,84%的人认为应尽快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政策;41%的人认为应制定小排量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52%的人认为应把按年限报废改为综合车况报废;47%的'人认为应减少税费项目,简化征收手续。

期待更好的消费贷款政策汽车消费贷款虽然存在许多优点,如能有效缓解汽车消费者的资金压力,能转移经销商的拖欠款风险,还可减少厂家的资金占用,使厂家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上。不仅如此,对银行来说可使资金找到新的投向。然而,自1998年国家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并未在国内掀起消费者的购车热潮。

调查表明,83%的人对国家开展汽车消费贷款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但实际购车过程中,目前愿意采用贷款方式购车的人所占比例却只占打算购车的人的9%。56%的人认为首付款金额太高,贷款人支付现金的压力较大。64%的人认为目前贷款期限短,每月需偿还本息金额太高。22%的人认为银行利息较高,不如一次付清划算。27%的人认为贷款购车手续比较繁琐,办起来麻烦。37%的人希望国家尽快制定有关抵押登记的实施办法。16%的人认为贷款买车心里不踏实,生活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另外7%的人因为能够拿出足够的钱,愿意一次付清,觉得省事。在有意贷款买车的消费者中,82%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间。

此可见,降低首付款、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手续是刺激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增加的关键因素。 93%的消费者购车时考虑质量性能

调查显示,调查者中,93%的消费者认为在购车过程中应对汽车的质量性能,特别是安全性加以考虑;91%的消费者很在意汽车的舒适程度;90%的消费者把价格作为决策的基础; 87%的消费者认为油耗不可忽视,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日后的使用费用;64%的消费者将外观样式作为体现自己个性的方式;89%的消费者认为购置手续齐全简便的车具有一定吸引力;另外,品牌知名度、厂商信誉、售后服务、维修便利性等都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消费者中,愿意通过厂家直接购车的人占31%;愿意通过汽车市场购车的人占19%;愿意通过经销商购车的人占27%;5%的人愿意通过展销会购车;愿意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购车的人占10%;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购车的人占8%。国产车比进口车更具吸引力在打算购车的消费者中,82%的人愿意购买国产轿车,消费者普遍认为国产车价格低,维修方便,而且国产汽车的质量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58%的人认为目前国产经济型轿车的车型品种较为单一。69%的人认为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动向来看,轿车企业、非轿车定点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经济型轿车,将使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也促使生产厂家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第2篇: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精选3篇)由网友“王小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国家也在积极酝酿新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个人购车,特别是鼓励个人购买轻便、节能的经济型用车。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包括税费管理、城建协调、信贷政策和鼓励消费等四方面的内容。为了解百姓对家庭轿车的需求、对国家有关旨在发展汽车工业、鼓励私人购车措施的看法及轿车进入家庭面临的主要障碍等问题,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于xx年1-4月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等城市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收集有效样本1925个。

经济型轿车最扣人心弦近来,国产轿车厂商相继推出各种促销方式,以调动广大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国产轿车降价势在必行;79%的人认为轿车价格会在近期继续下降;17%的人表示之所以还没有下决心买车主要是因为目前国产小轿车价格偏高。调查还显示,32%的人认为现在购买家庭轿车不合算,在国际市场上汽车的销售价格要比中国低一半甚至更多,以普通桑塔纳为例,在国外市场只能卖9000美元左右,而国内市场的售价却超过了10万元人民币;86%的人认为只有降价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家庭轿车销售价格承受能力的调查表明,人们可承受不同价格的比例分别为:36%在5万元以下,41%在5万至10万元之间,15%在10万至15万元之间,5%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能承受20万元以上者只有3%。因而,价格相对便宜的经济型轿车将受欢迎。

消费者期盼更优惠的政策盼望税费下调消费者在购车时要承担增值税和消费税,还要承担诸如购置附加费、验车费、车辆牌照费等许多价外收费。在一些地方,消费者还要缴纳入户费、城市增容费等。此外,消费者还要承担车船使用税、汽油消费税、车辆管理费、年检费等一系列税费。就目前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说,这些费用是较难承受的。调查表明,84%的人认为应尽快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政策;41%的人认为应制定小排量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52%的人认为应把按年限报废改为综合车况报废;47%的人认为应减少税费项目,简化征收手续。

期待更好的消费贷款政策汽车消费贷款虽然存在许多优点,如能有效缓解汽车消费者的`资金压力,能转移经销商的拖欠款风险,还可减少厂家的资金占用,使厂家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上。不仅如此,对银行来说可使资金找到新的投向。然而,自国家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并未在国内掀起消费者的购车热潮。

调查表明,83%的人对国家开展汽车消费贷款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但实际购车过程中,目前愿意采用贷款方式购车的人所占比例却只占打算购车的人的9%。56%的人认为首付款金额太高,贷款人支付现金的压力较大。64%的人认为目前贷款期限短,每月需偿还本息金额太高。22%的人认为银行利息较高,不如一次付清划算。27%的人认为贷款购车手续比较繁琐,办起来麻烦。37%的人希望国家尽快制定有关抵押登记的实施办法。16%的人认为贷款买车心里不踏实,生活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另外7%的人因为能够拿出足够的钱,愿意一次付清,觉得省事。在有意贷款买车的消费者中,82%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间。

此可见,降低首付款、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手续是刺激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增加的关键因素。 93%的消费者购车时考虑质量性能

调查显示,调查者中,93%的消费者认为在购车过程中应对汽车的质量性能,特别是安全性加以考虑;91%的消费者很在意汽车的舒适程度;90%的消费者把价格作为决策的基础; 87%的消费者认为油耗不可忽视,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日后的使用费用;64%的消费者将外观样式作为体现自己个性的方式;89%的消费者认为购置手续齐全简便的车具有一定吸引力;另外,品牌知名度、厂商信誉、售后服务、维修便利性等都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消费者中,愿意通过厂家直接购车的人占31%;愿意通过汽车市场购车的人占19%;愿意通过经销商购车的人占27%;5%的人愿意通过展销会购车;愿意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购车的人占10%;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购车的人占8%。国产车比进口车更具吸引力在打算购车的消费者中,82%的人愿意购买国产轿车,消费者普遍认为国产车价格低,维修方便,而且国产汽车的质量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58%的人认为目前国产经济型轿车的车型品种较为单一。69%的人认为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动向来看,轿车企业、非轿车定点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经济型轿车,将使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也促使生产厂家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篇2:轿车进入家庭的国际经验

轿车进入家庭的国际经验

就全世界平均状况而言,1958年轿车密度达到了30辆/千人,意味着轿车开始进入家庭;到1970年全世界居民的轿车拥有量已达到约53辆/千人,标志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居民家庭。

个别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初期就已实现了轿车家庭化;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迈入了社会生活汽车化时代,轿车大量进入家庭;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于近期初步普及了轿车。但就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论,现阶段“轿车进入家庭”于普遍老百姓仍然可望而不可及,拥有一辆私人轿车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一、美国的经验

美国到1919年轿车已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居民家中。进入20年代,汽车工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至1929年,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突破500万辆大关,达到534万辆。在此10年间,该国汽车产量一直占世界总产量的84%以上,若将其各汽车公司设于北美分公司的产量算上,该比例高于90%。

到1925年,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其产值在整个工业部门中居首位,出口值居第三位。汽车工业是许多经济部门的最大用户和买主,例如,它使用了橡胶工业80%、玻璃业75%、机床业25%和钢铁业20%的产品,本国生产的90%的汽油是用作汽车燃料。

在上世纪的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发生着剧烈变动,兼并、重组、垄断和集中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大型、特大型企业逐渐形成。1908年,全美有汽车企业253家,而产量极低;1920年,厂家数减至108家;至1926年,就只剩下44家;此时,约80%的汽车是由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三家生产。

在此期间,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也较过去大有提高。1925年,福特公司各厂每周生产汽车31200辆,所用生产设备与1920年的完全一样,但那时仅生产25000辆,劳动生产率提高近四分之一。从1923年至1929年,汽车工业中一个工人的生产量增加了39%。1929年,整个汽车工业,每个工人平均生产汽车23.6辆。

刚成立时,福特公司基本上遵从当时汽车业的惯例,所生产的汽车无一例外是面向较为富有的阶层。很快,福特就表现出了他对早期汽车业的天才见识,1907年他宣布福特汽车公司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针对低收入阶层的需要和购买能力,生产出当时最廉价而又结实耐用的T型车。这种车车体轻、坚固耐用、朴素大方,简直就是一种“装在轮子上的黑色长匣”。T型车去掉了所有附件,以850美元一辆出售(远低于当时1000美元一辆的最便宜车),相当于一个中学教师的年收入。T型车一投产就受到广泛的欢迎,他不是“到外边兜售”,而是“从柜台上递给顾客的”。

1913年,福特公司建立了流水线式汽车装配系统,车体放置于传送带上,传送带沿着两边的装配工位行进,每个工人只装配限定的零件,至线的末端,汽车便总装而成。这就是福特首创的大批量生产方式。

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后,T型车的年产量由1912年的17万辆提高至1913年的25万辆,1914年又增至73万辆,1925年更创造了每10秒钟生产一辆汽车的世界奇迹。至1927年,T型车累计产量达1500多万辆,是世界第一种产量最高、最普及的汽车品种,为轿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家庭乃至世界家庭做出了贡献。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T型车的售价也逐渐下降,1914年已降至约500美元,1916年又降至450美元,1924年,有些型号的T型车只卖到260美元,成为地地道道的“大众车”。

尽管当时福特T型轿车售价较低,但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最低开销也约在2000美元,一下子要拿出数百美元买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刺激汽车消费,开拓市场,汽车公司普遍采取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一战前,美国只有诸如房屋之类的可供人使用一辈子的商品才可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战后,几乎所有商品都可按月付款购置。据1925年统计,美国分期付款销售的零用商品价值达48.75亿美元;1927年,用分期付款销售出的汽车数量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量的60%。上世纪20年代末期,购买汽车、私人住宅、时髦日用品诸如电冰箱、洗衣机、服务,甚至订婚戒指等均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

二、德国的经验

汽车最早诞生于德国,但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普通老百姓未能首先尝到汽车文明带来的成果。1937年5月28日,“大众汽车开发公司”成立,1938年5月26日,德国最大的汽车厂――大众汽车厂在沃尔夫斯堡奠基,计划年产轿车100万辆。1939年8月15日,该厂正式投产,第一批外形酷似甲壳虫的“甲壳虫”大众牌轿车问世。随后,由于二战全面爆发,大众牌汽车生产基本中断,德国轿车进入家庭的历史进程再一次受阻和被推迟。

战争结束后,至1950年,德国(此仅指原西德)的汽车保有量及汽车普及情况与30年代中期差不多,平均每100人才有一辆轿车。1952年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也才拥有6辆轿车。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轿车逐步进入普通居民家庭。1955年德国家庭轿车普及率达到了33.1辆/千人,而1960年已达到91辆/千人,轿车已大规模进入德国家庭。

由波尔舍博士主持设计的大众“甲壳虫”牌轿车在世界上堪称是绝妙的独一无二,该车装用0.68升后置四缸风冷发动机,结构上坚固耐用,省油,能适应不同的路面。早期生产的“甲壳虫”牌车售价只有500美元左右。“甲壳虫”总共生产了2500多万辆,它是继福特T型车之后再平民化不过的车型。有人这样评价“甲壳虫”:“如果没有它,德国战后的经济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

人们不应忘记大众汽车厂战后第一任厂长诺德夫的功劳。1948年,诺德夫被任命为大众汽车厂厂长。针对广大民众渴望拥有私人轿车的情况,诺德夫坚持“先生产工艺较简单且容易的产品,然后加以改进”。到1955年,大众“甲壳虫”牌车备受市场青睐,累计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除在本国销售外,还出口到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1965年,由于长期供不应求,大众公司开足马力生产,“甲壳虫”牌汽车累计产量又迈上1000万辆新的里程碑,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的汽车”。fN “aW6KW?M ~”A{\\ 1f K Bh|JutGpm t V经济论文iwO?! p:e# %c PU$rQk2yJ|4vi}1

三、日本的.经验

根据各种统计数字,可以认定日本是从60年代中期(确切说是在1966年,被定为日本轿车进入家庭元年)实现轿车较大规模进入家庭的。至1970年,汽车总保有量接近1800万辆大关,与1965年相比增长1.8倍,每年平均增长22.8%,轿车保有量增幅更高,增长2.1倍,每年平均增长为25.3%,轿车密度几乎翻两番,轿车密度高达85辆/千人。论文轿车进入家庭的国际经验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日本汽车工业的兴起比西方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晚约30年。直至1953年,日本汽车产量最高还不到5万辆,比同一时期英国的83万辆、法国和原西德的49万辆差得很多。但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则迅速发展,到1961年便超过意大利,1964年胜过法国,1966年赶上英国,1967年又压倒原西德,从而跃居西方世界的第二位(1980年之前仅次于美国)。日本汽车产量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以直线上升的趋势发展,1960-1970年,总产量增长约10倍,每年平均增长27%,轿车产量增长约18倍,每年平均增长约34%,大大超过汽车总产量的增幅。

在轿车普及的初期以及此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日本家庭用车车型是以经济实用普及型轿车(即我国目前所称谓的“经济型轿车” )为主。在1962-1974年,1.5L以下轿车在日本轿车产量中占大多数,其中,以L.0~1.5L车为最多,1.0L以下微型车次之。

在日本的经济型轿车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廉价小巧的、被誉为日本“国民车”的COROLLA(中文译名“花冠”)车。在汽车普及的过程中,日本汽车界认为,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把“汽车只是一部分富裕阶层才能拥有,是身份象征”的观念转变为“汽车是现代人生活必备工具”。在政府的支持下,当时涌现出不少廉价的小型和微型适用普通家庭的轿车。最后,丰田推出的“花冠”力挫群雄,独占鳌头。花冠自1966年下线以来,已经发展到第九代,累计销售2900万辆,创造了世界轿车销量纪录。

1955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扶植发展经济型大众车纲领”。1956年又制定了一个“轻四轮车法”。所谓轻四轮车,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廉价车。刚开始,规定车辆的发动机排量只要不超过0.360L、车长不大于3M、车宽不大于1.3M,就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修订,规定轻四轮车的发动机排量不大于0.66L、车长不超过3.3M、车宽不超过1.4M。这一类乘用车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比较流行,在轿车总产量中的比例曾一度达到四分之一左右,以后逐渐减少。1961年,又制定了“分期付款销售法”。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日本汽车市场迅速繁荣起来。1970年,汽车总销售量突破400万辆大关,达到416万辆,轿车初步实现了普及应用。

四、巴西的经验

巴西汽车工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借助外资开始发展的。在此之前,巴西连一辆汽车都不能制造。1965-1974年是巴西汽车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产量由18.5万辆增至90.5万辆,增长3.9倍,每年平均增长19.2%,大大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更高达22%。到1978年,总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1980年达到117万辆,从而在世界汽车工业排名榜上跃居第8位。

8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出现衰退现象,汽车产量也相应回落。到1993年,终于摆脱停滞徘徊局面,产量大幅度增长,几乎接近140万辆大关,而一跃进入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之列。

上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建立了“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制度”,规定购买汽车可享受36个月的消费信贷,从而扩大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促进了巴西轿车进入家庭。1975年,巴西国内的汽车销售量占总产量的92.3%,达85.8万辆,比1965年提高了1倍多。1980年轿车密度为75辆/千人,意味着轿车已大规模进入巴西居民家庭。

篇3:每个中国家庭都要有轿车

Cars Drive in Ordinary Chinese Homes

Some industry insiders claim, “China which used to be a state on two wheels will some day be a state on four wheels.” With the level of life raised, more families will prefer to buy cars.  Cars provide speed,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in getting around. As the produc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cars are likely to play a vital part in daily activities of Chinese.

Obviously, cars, like anything else, have more than one face to families in China. Let's have a closer look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We may find that though some people can afford them, crowded streets, limited parking lots (停车场) and costly maintenance (保养)are headaches to private car drivers.

Although private car drivers have some troubles, driving a car indicates the trend of modern living. With low tax, sufficient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parking lots, cars are bound to be household vehicles with high performance. Then private cars will enjoy more popularity.

范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开头独出心裁地引用了业内人士的一家之言:“中国过去是生活在两个轮子(自行车)上的国家,有朝一日将成为生活在四个轮子(汽车)上的国家。”这句引语恰当地勾画出新旧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时牛跨越,同时又为下文的顺利

展开起到了指明方向的作用。使话题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地转向后面内容。

第3篇: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

报告名称:家庭轿车市场研究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 调查方法:入户调查 调查时间:XX年1-4月 样本量:1925被访者:城市居民 调查机构: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ic 报告来源: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ic 报告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拥有家庭轿车的居民变得越来越多。

国家也在积极酝酿新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个人购车,特别是鼓励个人购买轻便、节能的经济型用车。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包括税费管理、城建协调、信贷政策和鼓励消费等四方面的内容。为了解百姓对家庭轿车的需求、对国家有关旨在发展汽车工业、鼓励私人购车措施的看法及轿车进入家庭面临的主要障碍等问题,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ic于XX年1-4月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等城市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收集有效样本1925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上家庭轿车的市场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