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题:找因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8---9。
教学目的: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学具准备:
每生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纸板、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12=2×6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2、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三)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2424=2×12
()=()×()()=()×()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试一试。
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18的全部因数:
(2)21的全部因数:
(3)()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公因数。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书数。
(自己在书上画,然后找出16的全部因数。)
4、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19、4、32、11。
5、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37名学生呢?
(自己试解决48人的排队方法。37人的请思考。48人排队和37人排队在方法的种类上有什么不同吗?)
6、这道题要用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
介绍48是合数,37是质数。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课题:找因数
1、填空。
24=1×2424=2×12
()=()×()()=()×()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
第2篇: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11页《找因数》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已基本建立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教材分析: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让学生在理解“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并指导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学生在思考“有几种拼法”时,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12、2与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投影、课件
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用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谁的拼法多?边摆边做好记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操作时,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指名学生汇报拼法,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并汇报)
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 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1、12、2、6、3、4。)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学生汇报)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1、2、3、4、、6、12。
三、应用实践
基础练习
1、课本第9页试一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指明按从小到大,一个一个有序地说,以免遗漏。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投影展示1、2、3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变式练习1、16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
一个数的最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它的最小的因数是(),17的因数是(),一共有()个。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7,这个数是(),它()最大的倍数,17的倍数的个数是()。
拓展提高练习
把48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如果有37个球呢?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装球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一共有几种装法呢?
思考:这种装球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第3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12、2与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孩子们从小就喜欢
第4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因数》教学设计及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因数》教学设计及教案
聂村小学
刘一琼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找因数》。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已基本建立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学习准备。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往往会学得很投入很用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下面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第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
教案教学设计
4找因数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往往会学得很投入很用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下面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探究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重复再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
第6篇:课题:找质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书第10至1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
小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什么样的数是质数?质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