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海外的母亲生活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9 07:1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移民海外的母亲生活随笔

移民海外的母亲生活随笔

移民以及母亲,是她们两重的身份界定。不知道哪一个在她们的生活中涂下更重的油彩,哪一个占据了她们的整个思维,而哪一个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她们以及生活本身。两者,或前或后地叠加起来,带给她们更多疲累的责任,难言的欢笑,幻灭的美梦。如果说母亲是天职,移民生活中种种的特殊境遇让她们的天职里增加了更多前所未有的内容

做母亲的,都喜欢晚班

人物:Ada,女,45岁,来加拿大15年。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移民,她的生活会是怎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只能生养一个孩子,而不是现在的五个。她可能被一大群人的爱护包围,削减了做母亲生养幼童的辛劳,同时也可能淡薄了她生命里关于母亲的广泛而深刻的体会。

在登陆加拿大至今的15年里,从30岁到45岁,一个女人最茁壮的时间,几乎全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出生,陪伴他们长大。仅仅在一年前才开始她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每当夜深人静,孩子们都沉入梦乡。她轻手轻脚走出家门,开车上班。她的工作时间从晚上11点到次日7点。

她固执地说做母亲的,都喜欢晚班。

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上学的时间叉开,和他们一起的时间更多。想想孩子们下午3点就放学。回到家里看不到爸爸妈妈,可能会想我们吧。我觉得,我在家,他们就都更喜欢放学之后都回家。尽管,回家之后的一些时间,他们还是在各自的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但他们都时不时跑出来到厨房拿零食吃,或者彼此串门。

你知道,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早上回来,他们刚刚起床,如果不是很累,有的时候我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吃早饭。他们上学之后,我睡觉。中午准备好饭菜还有水果零食。从他们放学可以一直陪伴到他们睡觉。然后我去上班。我觉得没有浪费一点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老公也说,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等以后他们恋爱了,结婚了,生儿育女了,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总是待在我们身边。

那些夜里难熬的时间以及缺乏睡眠的挣扎,在她这里都被轻易带过。而只要见到年轻的'夫妻,她总是说赶紧多生几个孩子吧。当他们说出在加拿大生养孩子的难处,她总是有些随意地说:不难。

老公要移民就是冲着大家庭这个梦想。他笑说一开始不告诉我,是怕吓着我。登陆之后,他很努力地找工作还有学习,一年之后,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紧接着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是双胞胎。他一直都在全职工作,要说我一个人怎么带得了这些孩子。最难的时间就是他们还很小的时候,等他们稍微长大一些,就可以一起玩了。说起来也不是很难带。孩子都找孩子,就都不来找我了。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能记起来的全是他们可爱的笑容,滑稽的话语还有神情,那些只属于婴孩的天真。

那些很累很累的日子,真的好像过去就算。或许,疲惫只是身体的感觉,而欢喜是心灵的感受吧。对于后者,总是特别的深刻。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话一点没错。但我倒是想,可能真是在这里,在这个远离亲人和帮助的地方,我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恩。疲累,有的时候是超负荷的。孩子们轮流生病,一夜一夜抱着,深夜跑医院急诊,此起彼伏的哭声,还有难得的安稳睡眠。如果有依靠,可能自己都会上前依赖。在这里,更多要亲力亲为。

而在女权主义的意识里,她的生活以及决定的最大问题是??自己在哪里?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生活的附庸,而不是生活的主宰。每当一些年轻人对她提出类似深刻而尖锐的问题,她总是笑而不答。

前一阵子看了自己十几年前的照片,真的还有许多感慨。仔细一看,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挺爱赶时髦的,照相也很爱摆一个美美的姿势,很许许多多的小女孩一样,爱美爱玩贪靓。作为家里的小女儿,一直被呵护着长大。

刚结婚的时候,一些已经做的母亲的女同学都说我以后都是舒服日子,生一个孩子能有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嫂子舅妈照顾,一个做饭,一个打扫,一个抱孩子,呵呵,自己是累不着了。呵呵,这样的生活在我,真的就只是想了一想。移民之后,生活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也有很多的意料之外。

第2篇:母亲生活随笔

母亲生活随笔

每天只顾着上班、下班、吃饭,然后和朋友在一起麻将、疯狂,或者每天在电脑前上网看电影。自以为这样的日子过得蛮自在的。

听到同事说母亲节,没有什么反应,好象那是隔壁的事,与我没什么联系。

照例喝了酒,凌晨十二点回到家中,老妈照例躺在沙发里,看着电视等我回来。醉眼朦胧中,我忽然发现我的老娘,她的头发几乎全部白了,她蜷缩在沙发里,像个可怜的小老太太。

我坐到老妈的身边,看着我亲亲的.老娘,她老了,脸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眼神浑浊,粗糙的双手在握着我的手时刮得我生疼。我忽然感觉自己是多么滥的人,多么不孝顺的女儿,我想哭,我极力控制自己。老妈照例问我吃东西了没有,我照例说没有,她就说给我留了菜,要我赶紧吃一点东西。然后我就硬撑着把老妈给我留的菜都吃光,我想不到什么其他好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老妈老了,真的老了。

从这分钟起,我想好好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我想好好努力,做回原来的自己,做回原来那个孝顺听话的乖女儿。

第3篇:母亲生活随笔

“NotThursday”为你分享14篇“ 母亲生活随笔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母亲生活随笔

母亲生活随笔

每天只顾着上班、下班、吃饭,然后和朋友在一起麻将、疯狂,或者每天在电脑前上网看电影。自以为这样的日子过得蛮自在的。

听到同事说母亲节,没有什么反应,好象那是隔壁的事,与我没什么联系。

照例喝了酒,凌晨十二点回到家中,老妈照例躺在沙发里,看着电视等我回来。醉眼朦胧中,我忽然发现我的老娘,她的.头发几乎全部白了,她蜷缩在沙发里,像个可怜的小老太太。

我坐到老妈的身边,看着我亲亲的老娘,她老了,脸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眼神浑浊,粗糙的双手在握着我的手时刮得我生疼。我忽然感觉自己是多么滥的人,多么不孝顺的女儿,我想哭,我极力控制自己。老妈照例问我吃东西了没有,我照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海屋移民海外生活:美国教育体制介绍

海屋移民海外生活:美国教育体制介绍

海屋移民海外生活专家为即将登陆美国的投资移民申请人介绍一下美国的教育体制

美国立国时的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感到设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1868年才在内政部中设教育总署,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联邦教育经费,为各州的学校提供帮助和咨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联邦教育部。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经费分拨等实权。但联邦政府由于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和1958年以来几部教育大法(如

与政策建议等,其影响力和潜能往往超过政府部门。

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国主体文化的最大途径。“归化主义”是用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去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母亲老了生活随笔

早知道母亲生了白发,真正扒开一看,还是吃惊。

它们在烫过的栗色卷发里密密匍匐着,不是一层,也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

母亲歪着脖子问:“你爸说我白头发多,我不信,你看看呢?”

“确实有点多……”

实话残忍。

“哦。”母亲没说什么,坐直身子呆呆地看电视。

我说:“很正常咯,你们这个年纪,你算长得迟。”

母亲没有说话。

我知道,这安慰也十分残忍。

年轻人的时间一厘米一厘米地过去,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便如同影像快进般急速飞奔。近半年来母亲老得特别快,先是体力大不如前,熬夜玩牌后次日精神明显萎顿,拎菜上楼亦会气喘地休息半晌,进而记忆力大幅衰退。

有一天她看见我穿着一条裙子,说:“好好看,新买的吗?”

我说:“去年你给我买的啊。”

她茫然,一定要我具体指出是怎样的情形、哪家店,她才能拼凑出隐约的影子。

昨日我患上热伤风,发烧在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母亲如月生活随笔

母亲如月生活随笔

母亲离我而去已经有两年的光景。我早就应该努力写出她的慈悲了。

对于母亲,这庄重的称呼,在她合上眼的那瞬间,完全代替了妈妈。妈妈充满了亲昵,母亲还蕴涵着伟大。她呀!走来了,犹如天空的一轮新月。不管风霜,不避雷电,一旦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就努力地拓展,努力地追寻,最终成为闪亮的银盘,无限地慈祥地照亮黑夜,照亮我的心底。

她最后的时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她躺在安乐椅上,满脸慈爱,缓缓地一呼一吸,最后眼睛滴了丁点清泪,就合上眼轻松地走了。我知道,母亲的最后表现,完全摆脱了痛苦,超然了,释放了,虽然留着一点遗憾。这遗憾也许就是拖累我的时间太长,深表歉意。我又如何计较这些呢?母子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度过了整整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里,原本六个人的家庭,祖父和父亲早亡,两个小妹出嫁,只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母亲老了生活随笔

母亲老了生活随笔

早知道母亲生了白发,真正扒开一看,还是吃惊。

它们在烫过的栗色卷发里密密匍匐着,不是一层,也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

母亲歪着脖子问:“你爸说我白头发多,我不信,你看看呢?”

“确实有点多……”

实话残忍。

“哦。”母亲没说什么,坐直身子呆呆地看电视。

我说:“很正常咯,你们这个年纪,你算长得迟。”

母亲没有说话。

我知道,这安慰也十分残忍。

年轻人的时间一厘米一厘米地过去,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便如同影像快进般急速飞奔。近半年来母亲老得特别快,先是体力大不如前,熬夜玩牌后次日精神明显萎顿,拎菜上楼亦会气喘地休息半晌,进而记忆力大幅衰退。

有一天她看见我穿着一条裙子,说:“好好看,新买的吗?”

我说:“去年你给我买的啊。”

她茫然,一定要我具体指出是怎样的情形、哪家店,她才能拼凑出隐约的影子。

昨日我患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母亲生活随笔950字

母亲生活随笔950字

我从小由外婆带大,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母亲是个内向,敏感而又要强的人,在性格上,我像极了母亲。从小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喜欢依赖父母行事,这早已成为我的惯性。印象中我长这么大似乎从未与母亲有过什么亲呢,我亦是一个封闭的人,从不肯对父母透露自己的心事,我总是习惯把结果给他们而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任何过程。生活上母亲对我的关心毋庸置疑,我也一直尽心尽力地回报着这份深深的关爱,但我们绝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偶尔有一段时间可以陪着母亲,亦不会亲密无间得象总有说不完的话。

我和母亲之间,看上去什么都很好,但我知道,的确是少了点什么,很重要的,我一直想有的。

我行事向来有自己的主见,容不得半点异议,所以当母亲苦口婆心的劝慰不绝于耳,我以为母亲根本不理解我,根本不为我着想,我开始对母亲心存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移民海外的母亲生活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移民海外的母亲生活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