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8 07:12: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锥体。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准备:

扇形纸片、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

学习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结合实物认一认)

2、这是什么图形?(圆锥)过去我们对它了解比较少,今天重点来研究它。

3、关于圆锥你想了解它的什么?(特征、表面积、体积)

二、研究特征:

1、做圆锥(提供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2、自学91也教材,汇报学习结果。(板书)

底面:圆

侧面:曲面(扇形)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1、判断练习

2、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展示、图片展示

三、初步了解表面积:

侧面积(扇形)+底面(不做重点)

四、探究体积:

1、猜测:根据以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底面积、高……借助已有图形剪拼割补……用已有知识推倒公式)

2、根据老师提供的用具你会想到怎样测量圆锥的.体积。

(1)利用量筒、水(小结公式后验证)

(2)利用圆柱体、砂子(试验前先猜测……强调等底等高)

3、总结公式(板书)

4、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巩固练习

1、例题1

2、笑脸题(连线后画出与圆柱体积相等的圆锥的高)

3、玻璃厂用卡车运进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周长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吨。这堆砂子质量是多少吨?

六、总结学习立体图形的收获。

《圆锥》教学反思

借助《圆锥》这一教学内容为载体,我有机会实践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基于教材的深入探索与研究。课改以来,新的课堂十分活跃,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相关课,十分重视操作、实验等活动,课堂一派热闹。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更“数学”一点,应该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所以,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让操作活动的背后更有知识的含量。

首先,为学生提供的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等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圆规,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的认识。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部分,我不仅仅让学生单纯的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锥体物品,而且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一部分,我努力寻求“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空心圆柱、圆锥进行实验。但是,学生怎么会一下子想到做实验呢?做实验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吗?如果开始就做实验,虽然形式上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于是,我设计让学生先去猜一猜,圆锥体的体积计算与什么有关。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借助已有的一些图形进行割补,探求底面积、高的关系等方法。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等工具,让学生自由实验,独立去探究体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反思这一系列的活动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生活知识也应该融于课堂。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课上,要有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要从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让学生有操作活动,更要有归纳、推理和思考。让培养空间观念的数学课更“数学”一点。

第2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及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认识圆锥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教学反思: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本文扩展阅读:圆锥是一种几何图形,有两种定义。

第3篇:圆锥体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合方小学祝艳欣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2-43页内容,圆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为以后学习复杂形体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3、增强自主探究新知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圆锥体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体体积》教学设计

蒲县城关小学

韩淑丽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12册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