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问羊知马年文言文翻译
问羊知马年文言文翻译
问羊知马是一个成语,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吧!
问羊知马年文言文翻译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
常用
wèn yáng zhī mǎ
【成语释义】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问牛知马
触类旁通
成语例句
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问羊知马,钩距兼设。”
百科
发音 wèn yáng zhī mǎ 释义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後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后以“问羊知马”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示例:~,钩距兼设。 ★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善于类推 问羊知马的近义词近义词:问羊知马 - 闻牛知马 基本解释词语解释 wèn yáng z
第2篇: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孔文举年十岁》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文言文《孔文举年十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请看: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1孔文举:孔融
2诣:前往;到
3通:通报
4随:跟随
5为:担任
6谓:告诉
7诣:前往,到……去
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
10前:前往
11是:所以
12奇:对……感到惊奇
13语:告诉
14奕世:几代
15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翻译】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
【阅读指要】
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
表现了孔文举少年时聪明、机智等(符合意思即可)的性格特点。
【相关资料】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李元礼(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世说新语》里,直接记载李元礼言行的,共有5条,分布在《德行》《言语》《赏誉》《品藻》四门里。总观这五条记载,对李元礼的评价都非常高。
内容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叫、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给下面加粗词注音。
(1)为( )司录校( )尉
(2)诣( )门者皆俊才清称
(3)太中大夫陈韪( )后至
(4)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谁。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其语语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司录校 尉李元礼接待的客人都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wéi xiào(2)yì(3)wěi(4)liǎo liǎo
2.(1)孔文举;(2)陈韪
3.两种人:一种是才气横溢以清雅著称的人,一种是自己的中表亲戚
4.没有关系:孔文举把孔子曾向老聃(李耳)请教学问的事作借口,说成孔姓(自己)与李姓(李元礼)的先辈是师生关系,因此,自己来访也同此例了。
第3篇:文言文翻译
1郭解是轵(zhǐ,指)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令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
第4篇: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