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与原文翻译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夙夜:整夜
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幸:驾临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 九年,以病罢 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4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3分)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3分)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h
参考答案
7. A(早晚、日夜)
8. C( 因为)
9.(1)阐明礼乐在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方面的重要性。(2分,答出“阐明礼乐的重要性”得1分)
(2)请求当时皇上把制定礼乐当要务来做。(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1)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不登”1分,“匮”1分,语序调整1分)
(2)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犬马齿尽”1分,“冀”1分,“先”1分)
(3)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百姓就归附你了。(“罪岁”1分,“斯”1分,“至”1分)
参考译文:
张奋年少好学,生活节俭施行仁义,常常拿出部分租奉,赡养抚恤宗族亲属,即使到了匮乏的地步,也不停止施与。十七年,儋耳投降归附,张奋到朝廷来祝贺,被带到宣平殿拜见皇帝,应对符合皇帝心意,显宗觉得他才能突出,让他担任侍祠侯。建初元年,授予左中郎将,调任五宫中郎将,迁升为长水校尉。七年,担任将作大匠,章和元年,被*职。永元元年,再次授予城门校尉。四年,升迁为长乐卫尉。第二年,代替桓郁任太常。六年,代替刘方任司空。
当时正遇旱灾,求雨不下,于是张奋上表说:“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如今又长期干旱,秋种不成,阳气将尽,时间紧迫。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这是最紧迫的政务,最重的忧患。我深受皇恩,担任的职务超过了我的能力,因而日夜担心害怕,奏章不能表明我的.心意,希望能让我面对中常侍一条条陈述。”张奋马上受到引见,再次口述当时应该办的政务。第二天,和帝召太尉、司徒一起驾临洛阳监狱,审查记录囚徒的罪状,收捕洛阳令陈歆,随即下了三天大雨。
张奋在位清正廉洁,没有其它特殊的功绩。九年,因病罢官。他在家中上疏说:“圣人所赞美的事,为政之道最重要,其根本在于礼乐。《五经》主旨相同,而礼乐的功用尤其急需要发挥出来。孔子说:‘让国家百姓安定太平,没有比礼更好的方法;移风易俗,没有比乐更好的方法。’又说:‘所谓揖让而教化天下,就是指的以礼乐治天下。’先王为政,礼乐可以算是很兴盛了。孔子对子夏说:‘如能用礼修饰外在行为,用乐陶冶心性情操,我就满足了!,’又说:‘礼乐不兴起,那么刑罚就不会适度;刑罚不适度,百姓就会不知如何行动。’我认为汉应当制定礼乐,因此先帝圣明,多次下诏,感伤于礼乐的损坏残破,可是众儒生不通达,奏议之中有很多异议。我家几世为朝廷台臣宰辅,而大典未确定,我对此十分忧虑,寝食时也不忘此事。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十三年,和帝重又召拜他为太常。
张奋又上疏说:“汉应当改制礼乐,用图画和文字明确下来。作为君王教化稳定后制作礼仪,功绩成就后制作音乐。我谨慎地列出三条关于礼乐的不同意见,希望交给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加以考察审定。从前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时告诉上天大功告成,可是礼乐没有修定,这种行为(和应有的礼法)是不相符合的。先帝已下诏曹褒,(让他修订礼制),如今您只管奉行完成它,如同周公采取文王武王的为政方式,不是自己所制定的,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如果)长久保持谦逊的姿态(不改制礼乐),使大汉宏业不能因此当下有成就,就无法用来彰显祖宗的功德,建立起太平盛世的基业,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皇帝虽然认为他说得好,但还是没有实施行动。这年冬天,张奋又因病罢官。第二年,死在家中。
第2篇:《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选自《后汉书》)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受业长安
受:接受
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诣:告诉
C阴具船欲遁去
阴:暗地里
D劝民耕种
劝:劝勉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财宝逐件登记,上报朝廷,没有半点儿占有。
C.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耕,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D.张堪被任为渔阳太守,后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3分
(2)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3分
参考答案
9、B诣:到……去
10、D.“张堪被任为渔阳太守,后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原文“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11.(1)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乐于为他所用。(计分点:“奸猾”、“信”,句意。)
(2)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 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计分点:“去职”,“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句意)
参考译文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为郡中的大姓。张堪早年成为孤儿,把先父一百余万的财产都让给了侄子。十六岁时,在长安求学,志向美雅,能够自励,儒生们都称他为“圣童”。
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即位之后,中郎将来歙推荐张堪,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派他负责运输缣帛,并送战马七千匹,交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追任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要撤兵。张堪听说后,急忙驰驱至吴汉那里,论述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之策。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显示软弱引诱敌兵,公孙述果然亲自率兵出战,结果在城下被击杀。成都被攻克之后,张堪首先占据城池,检查府库所藏财物,收敛珍宝,全部列出名单上报,一点都没有装入自己腰包。他安慰招抚城中的官员百姓,蜀地之人非常欢悦。
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被征召回京,拜为骑都尉,后又领骠骑将军杜茂军营,在高柳击败匈奴,拜为渔阳太守。他在渔阳追捕打击奸猾之徒,赏罚必倍,官员百姓都乐意为他所用。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骑兵数千名奔袭攻击,大败敌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百姓作歌说:“桑树无乱枝,麦穗有双歧,张君施政,百姓乐不可支。”任渔阳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边塞。
皇帝曾召见各郡负责财政的官吏,向他们询问各郡的风土人情以及前后郡守县令能否称职。蜀郡负责财政的属官樊显进言说:“渔洋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时,他的仁爱能够惠待下属,威严能够讨罚奸人。之前公孙述攻破蜀郡时,珍宝堆积如山, 他所掌握之财物,足以富及十代,然而张堪离职的时候,乘坐的是断了辕的破车,睡的是布被,用的是布袋而已。”皇帝听了,叹息了很久,授予樊显做鱼复县令。正要征召张堪,恰逢他病逝了,皇帝非常同情惋惜他,于是下令对他加以褒扬,赏赐给他一百匹帛。
第3篇:《后汉书》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
第4篇:后汉书的原文与翻译
后汉书的原文与翻译
后汉书
原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