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张炎古诗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6 07:1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平乐》张炎古诗鉴赏

《清平乐》张炎古诗鉴赏

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代: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宋代:张炎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宋代: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宋代: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齐天乐·蟋蟀

宋代: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庆宫春·双桨莼波

宋代: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 一作:)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宋代: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代: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好事近·咏梅

宋代:陈亮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点绛唇·咏梅月

宋代: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

第2篇:清平乐张炎阅读答案

清平乐张炎阅读答案

导语: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清平乐张炎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留下“许多清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 D

2.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分)

第3篇:《清平乐 张炎》阅读答案

《清平乐 张炎》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 张炎》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 张炎》阅读答案1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前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平乐》古诗鉴赏

《清平乐》古诗鉴赏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阑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8.“梦觉半床斜月”的“梦觉”之后有哪些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9.前人对“小窗风触鸣琴”一句倍加赞赏,你认为作者是以什么手法使本句达到高妙的?请简要分析。(5分)

8.【答案:有女子梦醒后感慨只有斜月陪伴的`孤独与凄凉;回顾当初与远行不归者痴结同心的后悔;想起无数次凝望关山而不见归人,自己只能在寂寞的苦盼中老去青春的惆怅;萦绕着千百回凭栏深思后对生活前景的迷茫。】(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就给6分。)

9.【答案:本句与“半床斜月”相互映衬,以哀景衬哀情。(1分)女子在独守空床的梦觉之后已凄凉满怀,(1分)此刻凄冷的夜风透过小窗在琴弦上触响的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清平乐》古诗鉴赏

《清平乐》古诗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平乐》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阑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情侣的惜别之词,词人用清秋、残月、莺啼、马嘶等画面与声响,交相渲染秋天早晨的凄凉气氛,映衬出女主人公离别时悲痛欲绝的感情。

词的上片写别时的情景。在个清秋的早晨,女主人公的丈夫就要远出。枝头响起紫莺啼晓的叫声,西边天空中,尚挂着一弯淡淡的月亮,留连不肯隐去。即将的离别使相爱的人儿有诉说不尽的情思,以致于夜无眠。然而离别的时刻终于来到。门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清平乐》张炎古诗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平乐》张炎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