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台阶》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6 07:1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台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音频PPT1)

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展示课题:PPT2)。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PPT4)

2、学生整体把握,要求复述故事情节。(PPT5)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第一台阶:读懂父亲

(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PPT6)

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①用“从_______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PPT7)

②教师联系人物,总结全文结构。(PPT8)

③老师用诗歌的形式给父亲画了一幅画,并深情朗读。(PPT9)

④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PPT10)

2、第二台阶:读懂作者

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PPT11-12)

3、第三台阶:读出自己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假如父亲节到了,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会送给你的父亲什么礼物呢?为什么?(PPT13)

4、第四台阶:读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让我们都做文章的研究者吧。思考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PPT14)。

教师可以示范:

一问:这个“台阶”文章标题能不能换成“父亲”?或者能不能换为“新屋”?(PPT15)

二问: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父亲这样做,你认为值得吗?(PPT16)

可结合学生的问题,简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PT17)。

接着可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PPT18)

四教师总结

小结: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父亲又何止他一个呢,他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们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这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PPT19)。

欣赏视频音乐《父老乡亲》。(PPT20)

五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郑宇

第2篇:《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篇小说,讲诉一位父亲建新屋,修高台阶的故事。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二、整体阅读,把握情节

提示语: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要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就必须先弄清小说的情节。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

3、新屋建好了,父亲怎么样?

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集中讨论,分析形象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学生提出要求:就自己的认识加以说明,要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归纳)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父亲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特点,当九级台阶建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提示语:这里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非常之多。其实,仅就其性格而言,即便是在城市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同学们,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父亲,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个父亲的“影子”?

学生交流,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交流情况顺势引出下面的问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五、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1、小说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其材料是如何组织的?

提示语:小说情节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虚构,但要立足于生活。读小说的时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构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读这篇小说,回答上面的问题。

台阶由三级变成九级,这个过程居然耗尽了父亲的一生。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很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这样就使造物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时,借这个父亲为代表,突出了天下所有平凡父亲的平凡而朴素的社会追求。

2、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提示语: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既从正面入手,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从侧面烘托、反面烘托;既概括介绍,也细节描写。这是一般小说刻画人物常用技法。

作者把握住“父亲”要强能干而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正面描写父亲的动作、神态,通过细节表现其形象。

如对父亲的一段描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其中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父亲只是一个具有普通劳动者忠厚朴质特点的人,一辈子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如何去炫耀自己的成就。作者抓住这一细节,写出他左不是,右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这正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的神情,非常有个性。

3、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语言、动作、行为、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小结: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4、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六、整理收获,体验学法

谈谈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根据故事情节及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主题

4、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王丹

第3篇:《台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台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台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

教学目标:

1.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自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内容;并提出疑问,确定教学目标。

2.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品析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细节,把握父亲的性格特点。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品析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细节,把握父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中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 压弯了腰板……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父亲。

简介作者:李森祥(1956~):衢州人。作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上册《台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册《台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