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古诗词有感
在词墨诗香,古韵流芳中安放心灵
——读《一生最爱古诗词》有感
由童辉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生最爱古诗词》分为三个部分:诗卷——千年情怀谁人知;词卷——豪放缱绻两相宜;元曲——断肠元曲在天涯。其中,诗卷包括:质朴天籁闻余韵——古逸;天然画卷最风流——诗经;瑰丽奇绝明珠来——楚辞;风骨散落汉家尘——汉魏南北朝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哲思义理诗中藏——宋元明清诗。词卷包括唐五代词,宋词,金元明清词;曲卷主要是元曲部分。
一生最钟爱的古诗词缱绻,如明珠煜煜,如月华皎皎,如星辉灿灿。
当我读着质朴的上古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时,羡慕古人的随意自然。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慨诗经的天然风流的魅力以及百姓对生活的浪漫和灿烂。在瑰丽奇绝的楚辞里,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叹屈原的浪漫和忧君忧国的伟大情怀。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诗人恬淡,物我两忘,超然高远的人生境界所愉悦。读李白的“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我不能不惊叹作者那纵横驰骋、自由挥洒的千钧笔力;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感受到了作者蔑视富贵、鄙弃世俗的傲岸精神。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坚信。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了作者凌云壮志和蓬勃的进取精神。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的心深深地被岳飞洗雪国耻,重整河山的壮志豪情所感染;读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被全篇缠绵哀怨,委婉曲折的情谊所感动;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被全篇的豪迈气势所感染;读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被全篇的“愁”思所笼罩,变得多愁善感了;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既被全篇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感染,更为词章的声调美和音乐美而陶醉;读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流逝,容颜的易老;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陶醉于全篇明白如话、比喻形象的语言中;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沉吟在清淡而又深婉的词意里,感受着那层淡淡的哀愁„„读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感受到了作者极致的断肠之感、秋思之愁。
每天读一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走过,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好。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细腻,在当代诗歌中是看不出来了。诗词,还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说,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人的书,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的网络和虚拟横行的社会,若能沉静自己的心,读一读古诗文,让自己的灵魂和心灵有个安放处,何其快哉!
第2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王水仙
也许是兴趣使然,一直就喜欢古诗词。
在古诗词中我可以读到春天的旖旎,夏天的热烈,秋天的喜悦,冬天的纯净。“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描写了亭周花竹竟秀、庭院深深之春景,以及绿荫深处乳鸠喁喁细语的景象,让人深深地陶醉于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春天的境界中。有寻得一时的超脱于尘世的内心的安宁的愿望。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写出江南农村初夏风光的小诗,颇有清新淡远之意趣。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我们这些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每天面对着电脑的人,有着强烈意识希望尽快的融入到这一繁忙而紧张的生活中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愿景。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短短的一首七言律诗,点明了村行时的时令,地点,可见其中秋天强烈的色彩反差和山水之美。还可见游览时怡然自得的心境。也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娱的达观情怀。读了这首诗之后,我陷入沉思之中,是我们现代人无暇去欣赏风景,还是没有古人这种文学底蕴,能用廖廖数语,写出如此之美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常传神地描摹出了雪花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西北边陲奇异瑰丽的雪景独具风神,令人神往。真想站在诗人的心境去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走过这冰天雪地的世界,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懂得“君子之交纯如冰”,和古人交往,和古代的君子交往,这种穿越的感觉真好。
曹操的《观沧海》也是一首山水诗作,以细致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描写大海的壮美,也借景抒情,表现诗人阔大的胸怀和豪迈乐观的精神。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和恬淡宁静的心境,是超脱世俗利害,远离争名夺利环境后所才能拥有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优美、恬静而颇有生气。可这里体现出洁身自好的古代文人的一面。
象上面我所读过的古代诗词,往往情景交融,内容很短,但内容却博大精深,只要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它们,慢慢地去咀嚼,才能体味出其中的真谛:人要活得平淡,活得纯粹,不要有太多的功利之心,这样才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
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人的诗词,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它让我们克服浮躁,回归平静,用平和的心态去工作,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
领略课堂外的风景
王水仙
廿八都慢慢地远去了,但我们全体师生把这一份拥有之情,寄托在这一处处景观中,把它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和自豪沉淀在心灵的深处,心中的这份自豪以及感悟的拥有,会直到永远,永远。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学校开展了“发现衢州,热爱家乡”的活动。作为这个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走进江山,去感知江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景观之美。让学生在这种感知中真真切切体会我们衢州的山水之神韵,人文之厚重的意境。从而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学习,从而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具有古朴,灵秀的廿八都古镇。古镇上的老屋因为天长日久,风化雨蚀,都带有明显的岁月痕迹。但精湛的雕刻艺术,别具一格的结构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漫步在廿八都古镇,好象能够听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学生们的心也随之而跳动。
从学生屏声静气的神情中,从他们专注的目光中,可以得知他们真的被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震撼和折服,从他们红朴的脸颊上,从他们激动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为自己是一个衢州人而兴奋和激动。这种自豪感是我们课堂所不能传递。
廿八都是一卷有着淡雅清丽的水墨画,让我们学生读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富有,让他们感受到传承这种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文化的艰巨性。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情思,激发他们勇于担当的雄心。
廿八都之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也是对他们进行一次较好的集体观念养成的教育。看着整齐划一的穿着,看着井然有序的行走,参观时细声细气的说话,看着镇上百姓向这支行走中的学生队伍投来的赞许眼光,真为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而感动。学生们也读懂了百姓赞许的眼光,他们更自律了——步伐更整齐了,声音更轻了。
学校所组织的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感受家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在这一天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极大极好的补充,能让学生对社会对历史有全面的直观的了解。了解社会,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意识的去弥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了解历史,会对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敬畏感,从而去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装扮它,去给它润色。这便是这次活动留给我们学生最大的意义。也是永久的意义。
第3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学生家长:李正
深以为,读古诗,是需要静心潜读的。如品佳酿香茗,惟有细品,方得真味。心浮气躁之下,仅得浮光掠影之浅意而已。词中深意,句里佳境,行间旷远„„非静不得。
古人吟诗,大抵借景以抒怀,托物以咏志,追古以叹今,遐思以驰情。于是有比兴。情思感怀皆在心中,如何化无形为有形,不能不说是对文字运用的一道考题。滔滔白话浅显易懂,却未免流于淡,浅,无味可咂。而好诗妍词,精约简出,形神俱备,一如佳人,韵味无穷。这里且以唐人王绩的一首《野望》试析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点明场景,村东的一片临水高岗。(你当然可以想象成是一条小河,诗人踱步过了小桥,便登临了此处。)此处,既是视野上的制高点,也是诗人思绪上的飘散地
第4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李学梅
近日在与喜好诗词的友人聊起古诗词,感触颇深。古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诗词用词考究,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范仲淹的《苏幕遮》起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只用二十八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一幅悲绪四姨的游子思归图,成为“秋思之祖”,给人以震撼。
古诗词善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寄情于景,这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杜甫的《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在古诗词中留下了多少
第5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曾经流落在小说中,徘徊在散文中的我,最近喜欢上了古诗词。
我喜欢古诗词所带来的意境,比如“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中那种参透世俗的心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浩浩荡荡的感觉……
这些诗词大家和曲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流芳千古的诗篇,是因为他们可以把对人生的感悟幻化成文字,用诗词歌赋营造一种境界,并让后人了解他们的情感。我可以想象,他们或落第还乡,或被贬官,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写出了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出去游玩,见到了前朝的故地,感慨万千,于是有了怀古作品……
也许是有缘,我在读诗词歌赋时,常常能感觉这作品中弥漫的情绪,很符合我的心境。在读有些作品时,我便沉醉在它创造的氛围中,久久不能自拔,有时甚至泪流满面。在擦拭泪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古典文学的感染力。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诗人、词人、曲
第6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俗话说读诗聪慧,读史明智,是很有道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原曲杂剧,读千遍不厌。唐如李杜、宋如苏陆,篇篇佳句不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山谷的句子,每一读此,都有种忍不住击节一叹的悲怆.无关羁旅,不在离愁,只为这从容淡定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人总是这样,少年时意气飞扬,到老来萧疏落寞,就像花开漫天,团团锦蔟,转眼聚的已散,零落风中,其可奈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城楼,爱上城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的生命中,总是有些东西,让我们在暮年夹风带雪扑面而来的时候,仍然小心翼翼揣着藏着掂着想着.山谷七尺男
第7篇:读《古诗词》有感作文
读《古诗词》有感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古诗词》有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8篇:读《古诗词》有感范文
读《古诗词》有感范文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