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游记,有“游”有“记”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224500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 陆可爱 1360141518
1【师生聊天室】
孙蕙:老师,我们如何写好游记散文呢?
陆老师:游记游记,首先是“游”。怎么游?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抒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如《与朱元思书》。但不管采用怎样的顺序,我们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宫珊:老师,游记游记,还不能光“游”无“记”。记什么?怎么记呢?
陆老师:记心情啊,记美景啊,通过写美景来反映好心情来。这里介绍一种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谓“融情于景”吗?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如《醉翁亭记》寄情山水,将与民同乐之情,融进了醉翁亭早晚四季的美景的描写之中。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吗?为倾注感情使景物传达真情,可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进行描绘时,要极言其美,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文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春花”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可运用修辞使景物充满灵性,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诗意。可运用生动的词语使景物活泼生动起来,如“鸣蝉在树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吟”、“伏”、“窜”这些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们的情态。
你想知道“融情于景”有哪些表现形式吗?人有七情六欲,景物也有美好、凄清之分。不同的情可借用不同的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可以美景现喜情,这里的“美景”指的是一切美好的景色,“喜情”指的是愉悦的、热烈的、激昂的等等一类的情感。如《夏感》中“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与“我”喜悦的心情相统一,很好地赞美了夏天“旺盛的活力”。这是美景现喜情。可以悲景传伤情,这里的“悲景”指的是凄凉、肃杀、灰暗的景物,这里的“伤情”指的是忧伤的、悲切的、消沉的等等一类的情感。如《故乡》中“阴晦”“冷风”“苍黄”“萧索”景色与“我”不得不回乡变卖家产的悲凉心情相吻合。这就是悲景传伤情。可以以美景衬哀情。如《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美伦美焕,但此时“我”因亲人的逝去,心中弥漫着伤痛,是紫藤萝的生命力感召了“我”,让我悟出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是美景衬哀情。
孙蕙、宫珊:谢谢老师。
【佳作展示台】
太湖山纪行
◎宫珊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当提起到哪里踏青的问题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到太湖山去”![借用同学们之语,巧妙扣题,言简意赅。]
太湖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离我们的学校有十多里远。它那秀丽的景色在十来开外也充满了神奇,雨后的云朵缀着梦幻,百看不厌。曾大胆想过,独自去登太湖山峰,观竹林美景,涉叮咚泉水,拍下一张张彩色多姿的画面,留下一串串轻松的脚印。今天,梦想变成现实,我如愿以偿了。[精到的语言总写出太湖山的景色特征,为下文蓄势,技法娴熟。]
来到山脚,望着巍峨的太湖山,我突然想大叫一声:“我来了!”但我始终没有喊出口,因为我怕打破这山间的宁静。
一步步的攀登,我终于登上半山腰的凉亭里。沿途,我看见许多人在贪婪地拍着照,[贬词褒用,衬托出太湖山景色迷人的特点。]好像要把太湖山美丽的景一个不留的留在脑海中。我环顾四周,这才注意到,青翠的竹子点缀着一片寂静之境,幼小的竹笋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美丽的鸟儿伴随着泉水有节奏的唱着歌,仿佛它们是一队组合,一队完美的组合。[寂静的山林,有了动态的鸟与泉水的加入,妙趣横生,生机勃发。]捧着清澈的泉水,我出了神,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清澈的泉水了。泉水香甜可口,喝过后,嘴里好像依然有泉水的清香。
歇了不久,我们继续向山顶挺进。山峰似乎永远走不完,依然是那么长,但是我坚信我能到达我心中的望江亭。[赏景也是心情愉悦的过程,也是心灵启迪的过程。]来到寺庙的一个许愿池里,只见一些人向池里投掷硬币,也许他们想得到祝福吧。山顶不知不觉的出现在眼前,望江亭也那么真实。从亭上俯视,一切都那么小,那么美丽。“一览众山小”的快感让人忘记了疲惫与烦恼,忽有飘飘欲仙之感。
怀着恋恋不舍之情走出太湖山的怀抱,回望着那一抹云彩,那一片青翠,我的心灵仍沉浸在美景之中„„[化用古诗常用的结尾的方式,余音绕梁。]
【简评】
1.移步换景来布局。全文通过“来到山脚”“一步步的攀登”“我们继续向山顶挺进”等词句,使文章结构井然有序。
2.融真情于景物。为了将太湖山的秀美景色描写出来,为了表达对太湖山的热爱之情,作者将近景与远景、动与静相结合,将立体的太湖山展现在世人眼中。同时,作者还将心情投射到景色之中,景色描写之中传达着深情。
水帘洞洞天
◎孙蕙
一部《西游记》,令花果山水帘洞著称于世,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长篇小说《西游记》的问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花果山,记住了水帘洞。]长假有幸,直奔花果山。[“直奔花果山”,交代了游踪。]
站在山门前,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说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顶上有一块仙石”。由于我们是从正门进山的,因而无缘见到仙石。[引用《西游记》中描写花果山的内容,增添了花果山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从连云港市的猴嘴镇东南进花果山,就可见一石猴蹲于巨石之上,向西北眺望,似乎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石猴迎客,交代了游踪。]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景区内配有专门的环保车辆。如不想步行,可花15元买张车票,乘车盘旋而上,然后到你想玩的景点下车即可。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行人买了车票,直奔水帘洞。[乘环保车,直奔水帘洞。用笔简洁,单刀直入。]
车子依山道盘旋而上,但见彩蝶飞舞,香气扑鼻,山势不算巍峨险峻,却也浓荫蔽日,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上山途中的美景,寥寥数语,景色优美,特征鲜明。]车子停在三元宫停车场,旅客们下车后,各自朝看好的景点进军。[下车,分头
活动。交代了游踪。]
穿过三元宫庙后的山路,沿着锈迹斑斑的铁链,拾级而上,便可到达花果山的水帘洞。[“穿过”“沿着”“拾级而上”“到达”,交代了游踪。]
远远地,就听到人声鼎沸,跌瀑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从听觉角度,描写瀑布。]及至到了眼前,只见一条银练悬空而下,迸起的水珠四处飞溅,验证了《西游记》中所描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观瀑布。从视觉角度,描写瀑布。“一条银练”,比喻,摹其形态;“悬空而下”“四处飞溅”,绘其动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引用,歌其美态。]
水帘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瀑布悬遮,沿壁攀石阶而上,穿过飞流而下的水帘,即可进入幽深的洞穴,虽然身上会被水珠淋湿,却不必像猴子那样“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口。”[进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述其位置的隐蔽;“攀”“穿”,叙其进洞的刺激。]洞里有一口方形小井,终年不枯,名曰“灵泉”,民间传说此井系通往东海龙宫之海眼。[介绍“灵泉”,增加洞穴的神秘。]这里宽敞凉爽,气候宜人,不愧为“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宽敞凉爽,气候宜人”,突出洞穴的特点;引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厚其文化底蕴。]
洞前不远处的石阶上,蹲着一只金黄色的小猴子,猴子头戴一顶印有红色“大圣”二字的帽子,身着橙黄色的衣服,手持一根像“金箍棒”的红黄相间的木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与小猴子合影留念,并不时地将手中的食物递给它吃。[出洞观猴。“争先恐后”,别有情趣。]小猴子不断地被主人送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抱中,它的小脸上始终挂着一副荣辱皆忘的淡漠表情。我想,它是孤独的,这样的场合不属于它,它应该在山涧间奔跑,在孙大圣的群猴队伍中鼓吹。[谈“观感”,耐人寻味。]
站在水帘洞前的平台上眺望,但见群峰遥峙,重峦叠嶂,连绵的云台山茫茫苍苍,各类“猴石”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如一位位默坐的智者,只把那些深邃的义理隐藏在这些山岭与云层之间,它们深知,所有的文字都会随风而逝,惟有大地的缄默才使一切拥有迷人的永恒。[眺望云台山,“猴石”如生,永恒的风景。]
【简评】
1.内容真实,重点突出。文章记述了一次游览花果山水帘洞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重点描写了水帘洞内外的景色,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游记将写景、抒情相结合,写的是“有我之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花果山水帘洞的喜爱之情。
2.顺序井然,条理清晰。这篇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乘车进发-洞前观瀑-洞里观赏-出洞合影,有条不紊地把自己在花果山水帘洞所见到的景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3.描写生动,语言形象。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洞穴的“幽深”、小猴的“淡漠表情”,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章还巧妙地讲述了有关花果山水帘洞的传说,引用了《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2篇: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小编收集了游记散文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在游记散文中,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中心明确、精心剪裁、细心勾勒这三个方面,简作“三心”。
一、中心明确。
行文之初,应明确文章的中心。或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或赞叹大自然的奇伟瑰丽,或由山间流水感叹光阴易逝,或由潮起潮落透悟人生起伏。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以至在写作过程中每移一步,每换一景都不会迷失写作的方向。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精心剪裁,进而对能表现或衬托中心的进行细心勾勒,与中心无关的,则可略去不写。
二、精心剪裁。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画面。但游记又不是所有景物面面俱到的实录,必须有所取舍。写人文之景要突出景物蕴涵的史、理、情,写自然之景要突出景物的美、异、趣。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中心主题。所以在描写景物时,尽管这些画面绚丽多彩,但并不能都一一著于作者笔端。这就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对眼前的景物进行精心剪裁。使文章在围绕一个中心的情况下,移步换景,展示不同的画面。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避免了那种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例如:在《长江三峡》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这一中心,选取了“山奇,水急,滩险”这三个景点。精心剪裁,合理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秩。
三、细心勾勒。
经过精心剪裁之后,进而要把移步中所选取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进行细心勾勒,给读者展现一幅或几幅绚丽生动的画面。进行精心勾勒不仅要要仔细观察,还要有生动的描写。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抓住景物的外形,颜色的特点,而且注意用变换角度,时间的方法,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景物的描写才会生动,形象,细致入微。
例如,在《游莫愁湖公园》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对溪水的细心勾勒:“溪水绕着溪石缓缓地流淌着,像动听的歌。溪水是多么的清啊!透过溪流,我一眼便望见了溪底的小鱼。这些溪鱼的色彩是多么明艳啊:黄黑相间的,半透明的,红色中带小斑点的——它们在溪石中穿梭,时儿钻进石缝,时儿浮在水面上吹一个小泡泡。溪水是多么纯啊!捧一把撩在脸上,清凉,细腻,如春风拂面,让人惬意。”这个片断中,小作者运用了各种描写修辞手法,将溪石,溪水的静态、动态的美细心地勾勒出来。
散文的文体特点
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第3篇: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游记散文写作指导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小编收集了游记散文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技法指导
“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在游记散文中,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中心明确、精心剪裁、细心勾勒这三个方面,简作“三心”。
一、中心明确。
行文之初,应明确文章的中心。或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或赞叹大自然的奇伟瑰丽,或由山间流水感叹光阴易逝,或由潮起潮落透悟人生起伏。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以至在写作过程中每移一步,每换一景都不会迷失写作的方向。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精心剪裁,进而对能表现或衬托中
第4篇:游记作文的写作指导
游记作文的写作指导
游记就是我们一起组织去玩了以后回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游记的作文,大部分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写游记作文主要抓住那些关键呢。那我们同学在游览之后,怎样把它写下来,而且有充实的、活泼的内容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
第5篇:游记作文的写作指导
游记就是我们一起组织去玩了以后回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游记的作文,大部分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写游记作文主要抓住那些关键呢。那我们同学在游览之后,怎样把它写下来,而且有充实的、活泼的内容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
第6篇:作文指导:游记作文写作四要点
作文指导:游记作文写作四要点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
第7篇:2014暑假游记作文写作指导
2014暑假游记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就是我们一起组织去玩了以后回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游记的作文,大部分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写游记作文主要抓住那些关键呢。重点是“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写参观游览一类的文章,必须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而这种顺序又往往和作者观察的顺序一致起来,因此,只有观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们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见的顺序:
1.以游踪为序。 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2.以方位变化为序。 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 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例如:到了郊
第8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游记作文写作要点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游记作文写作要点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一、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第9篇:小学生写作指导:怎样写游记
小学生写作指导: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
第10篇:中考游记作文写作指导:移步换景
中考游记作文写作指导: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