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2 07:13: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第五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崔巍(wēi)作践(zuō)沮丧(jǔ)哀悼(dB、砭骨.(bi...ào)C、阴霾.ān)羸(mái)匍匐.弱(léi)弥补(ní)不朽(xiǔ)(fú)告罄.(qìng)战栗.(lì)D、无垠.(yín)毋宁.(wù)俄勒冈.(gǎng)拽.(zhuài)

2、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四个相同的一组是(....)A、言简意赅 词不达意B、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称心如意 相得益彰. 出其不意 . C、义...多多益.善 D、平易.不容辞 仁至义尽 顾名思义 舍生取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人 移风易..俗 改弦易.辙. 轻而易.

举.)

(1)、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3)、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 出迷人的风姿。A、监测 维护 显现

B、检测 维护 显见 C、检测 维持 显现

D、监测 维持 显见

4、将下列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使文意顺畅。

①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②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③我们又一次认识到,④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⑤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⑥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正确顺序:

(只填序号)

5、能反映下面文段的全部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6、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我们要让全世界了解北京,向往北京。请你拟一则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北京。

7、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写出一条有关“成功”、“幸福”、“奋斗”等方面的名言警句。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伟大的悲剧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8、“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9.“他们像判了刑似的的失去希望,闷闷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既然他们已经知道阿蒙森已比他们先到达了极点,他们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程? 18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0、“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19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了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11、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12、文中的画线句表达了斯科特怎样的心情?

1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斯科特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 后14-19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4、补充文中空白处。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16、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17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20、(1)、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的意义。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 .今义: ②及其日中则如探汤。古义: .今义:

21、两小儿提出的疑问,说明了什么?

22、翻译下列句子: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3、两小儿的辩论,你赞成哪一位的看法?还是都不赞成呢?

四、作文

题目: 历险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放学,秋游,游泳„„ 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C2、B3、A4、③⑤②④①⑥(点拨:语序排列注意总领句、分句,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本题中③句“认识到”是一个总领句,其他都是“认识到”的内容,其他句子之间是由虚到实,又由点到面的层进关系)

5、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6、略

7、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8、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9、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并没有半途而废,明知道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要走完全程,这也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10、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11、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2、表达了他因自己迟到目的地而希望破灭时的沮丧心情。

13、是深深的失望使他变得心灰意冷,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

(二)14、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15、(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16、(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17、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18、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9、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三、文言文阅读

20、①距离、离开;往、到②热火;食物和水煮成的液汁。

21、古人探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2、略

23、都不赞成,“日始出”和“日中”时距离人的远近是一样的。

第2篇: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4分)

A.硬面饽饽(bō)值更(gēng)梆子(bāng)跳踉(liáng)....

B.万籁俱寂(lài)入垢入詈(lì)殚智竭力(dān)嚎叫(háo)....

C.自诩(yú)坍(tān)塌肇(zhào)祸须臾(yú)...

D.窗棂(líng)缓颊(jiá)猱(náo)升霰(xiàn)弹 ....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B.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宗教、会道派别。

C.无以复加:形容已到了极致。

D.不俗之客:不受欢迎的人。

3.对本单元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诺曼底”号遇难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冷静、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

B.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我们初见到的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C.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表现的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D.《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对周久义和田立业这两个不同个性的英雄牺牲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

4.(2010·四川绵阳)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以前小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从建了化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污水横流,早已今非昔比了。....

B.好读书,也要注意选择。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

读书的胃口。

C.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我们必须用好世贸....

组织这根杠杆。

D.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5.(2010·四川绵阳)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演奏的两场精彩的国际盛会。

C.陶渊明的田园诗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被誉为田园诗歌的一代宗师。

D.“天安”号事件致使韩朝绝交,媒体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要以世界和平大局为重。

6.(2010·湖北黄冈)《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6分)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我的创作:——[]

7.(2010·杭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杭州的建筑工地每年有1000多个,如果把这些工地的围墙适当“美容”一下,他将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进一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今后,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都要进行美化。

现在不少城市的墙绘主要是广告,而杭州的墙绘则比较有江南特色,有些还融入了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求杭州建筑工地的墙绘今后消除盈利性广告,逐步走向公益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杭州的文化特质。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8-11题。(18分)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8。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如诟如詈()()..

②调和鼎鼐().

③奄奄一息().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4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0.文中划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5分)

(二)阅读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完成11-14题。(22分)

狼与鹿的传奇故事

①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

②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③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500只左右猛增到3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

④为了拯救洛耶尔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

⑤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

⑥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

⑦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⑧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

⑨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选自《都市家庭报》)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13.从全文看,生物学家们是怎样调节洛耶耳岛的生物平衡的?(5分)

14.当狼攻击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驼鹿时,为什么强健的鹿群不援救濒临死亡的可怜的驼鹿?(5(分)

15.第⑥段中“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想像一下,此时的老鹿会怎么想?(8分)

三、创新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也难得一帆风顺,人们更多的是面临取与舍的选择。每当此时,人的内心就成了两种念头,思想、观点斗争的战场,这时脑海里的一个念头、一次回忆,外界的一个微笑、一次招手,若许就能点燃他的灵感,引起他的思考,唤醒他的良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唤醒”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认识,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唤醒”的范围之内。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1.C 【点拨】“自诩”的“诩”的读音为“xǔ”。

2.D “不速之客”的意思是“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3.D

4.A 【点拨】感情色彩不当,“今非昔比”是褒义词,在这里应该用一个贬义词。

5.D 【点拨】A项缺少主语,应该把介词“通过”“使”删掉一个。B项“演奏”用词不当;C项句子成分缺失,造成前后语义矛盾,可在“被”字的前面加上主语“他”。

6.示例:稻穗——越是丰满的,越是低着头。[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更是谦虚]

【点拨】从日常生活的食物中,选取一种,用借物抒情、联想等方法创造出蕴含一定道理的句子即可。

7、示例:杭州建筑工地围墙要养美化得有文化味

二、(一)

8、① gîulì② nài③ yǎn9、①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二)12.本文讲述的是狼与鹿生死相依的故事。

13.当洛耶耳岛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生物学家们利

用鹿的天敌狼来减少鹿的数量,从而保证了岛上的生物平衡。

14.因为鹿群自私、无义,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

15.此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符合情境,想像合理即可。如:“孩子们,你们快跑吧”、“天啊,这到底是为什么”等。

三、16.略。

第3篇:第五单元语文能力测试题

第五单元语文能力测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30+3分)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①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 )美人,为花卉( )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②从雨林中得到的经过驯( )化的动物与归化的植物中获得的基因能用来改良土生的牲畜( )。

③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 )谢之前微呈红色。

④有的生有蜜腺,分泌( )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

2.选择下列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缺处。(只填序号)(3分)

⑴A.充沛 B.充分

①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 ,生气蓬勃。

②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 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⑵A.丧失 B.消失

雨林的 ,意味着人类将永久 一大批物种。

⑶A.面临 B.濒临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 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②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初一英语第五单元测试题

初一英语第五单元测试题

I. Choose the different words.(辨音) (5%)

( ) 1. A. words B. beds C. sweets D. blinds

( ) 2. A. Saturday B. Australia C. Canada D. Japan

( ) 3. A. choose B. foot C. bedroom D. soon

( ) 4. A. puppy B. young C. put D. underground

( ) 5. A. teach B. brochure C. watch D. chair

II.Choose the best answer. (选择题)(15%)

( ) 1. The new flat is ________ than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