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一、切实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各社区建立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的作用,将安置帮教与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将安置帮教做为精神文明单位、综合治理优秀单位考核依据,动员辖区各单位积极参与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要对本辖区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全面的.排查,切实做到底数清、人员明,衔接达100%、建档100%、帮教100%,安置达到85%。当年回归的人员当年清查,特别要注意发现和清查混杂在外来人口中的外地籍刑满释放人员以及未回到本地报到的本地籍刑满释放人员的情况,及时上报街道安置帮教办公室。
三、进一步落实衔接、管控帮教措施
进一步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定期走访谈话制度,要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活动,组织在岗职工、退休人员、党员以“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参与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工作。将安置帮教与综合治理、社区共筑共建、扶贫帮困等工作相结合,动员辖区各单位积极参与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各社区至少确定2名重点帮扶对象与辖区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为没有生活来源的困难人员解决低保金。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刑满释放人员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困难。
第2篇: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社区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发生,促进基层社会稳定。2011年社区安置帮教工作,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紧紧围绕社区工作的大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努力实现安置帮教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结合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际,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指导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社区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机构、人员、基本设施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结合实际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社区教育活动。
二、加大对释解人员的排查清理力度 社区司法工作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排查清理工作,减少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工作重点加强对释解人员出狱后直接流散于社会,不落户或人户分离以及“三假”(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人员的查找,摸清底数进行登记,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挖。
三、建立健全帮教衔接机制工作。
1、切实加强衔接工作,严防重点人员漏管失控。安置帮教工作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环节,也是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坚持“各负其责、超前落实、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刑释解教衔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衔接工作顺利开展。要求对当年的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人建立档案,落实帮教责任人,落实一人一档一卷,坚持杜绝脱管、漏管。
2、对改造情况不好的、有可能重新危害社会的、“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对那些改造表现差、有可能重新危害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和青少年,加强帮教力量,实行重点帮教。
3、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控责任和奖惩制度。对安置帮教、管控措施落实,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置帮教管控责任和措施不落实,造成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导致重新犯罪或重新劳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4、主动加强与监狱、劳教所的协调配合,积极做好衔接管理工作,及时建立帮教档案。对帮教对象进行记录,并专档管理。随时掌握帮教对象的去向,落实跟踪帮教,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5、建立帮教责任制,提高帮教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的同时,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采集多种帮教形式,落实帮教措施,确保帮教工作落实到位,列帮率达95%。改好率达92%,重新犯罪率在5%以内。
四、多渠道安置释解人员
1、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释解人员安置帮教的优惠政策,积极努力创办安置实体和安置基地,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安置多元化。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使释解人员获得就业岗位和落实社会保障。
2、因地制宜,多元安置,实施安置就业市场化。具体采取5种渠道给予妥善安置:一是劳改、劳教前有工作的,尽量介绍争取帮助回归人员回原单位安置。二是鼓励自谋职业、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三是原籍农业户口,回归后立志安心务农的,由所在地村划拨责任田搞好种植安置。四是对办企业有一技之长的,鼓励他们办
个体私营企业,争取把企业做为安置基地。五是利用安置帮教工作站安置。
3、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对社区内的矫正人员,充分发动社区内的老党员、志愿者及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按照包保责任制,完成帮教工作的落实。积极与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本辖区内的矫正人员做到随时了解情况,随时帮教,以动态管理的工作方式,确保社区矫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工作方法
1、安置帮教工作要抓实,抓重点,抓难点三个环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大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职责。一是要抓实。坚持“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引导其走正道。二是要抓重点。针对帮教人员管理难问题,社区一方面将采取由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干部组成的帮教小组,实行定期回访谈话及与其家属探望警示相结合的办法。另一方面将采取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联系,将其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定期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制教育和帮教工作。三是抓难点。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势头,这些人刑释解教后就业难度加大,社区充分
发挥基层组织搞好安置工作,借助各方面力量,组织离退体老干部来共同关心帮助这一特殊群体。
2、社区对落实帮教措施的(刑释后五年内、解教后三年内)对象做到情况情、底子明,并及时向派出所、司法所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家庭重大变故,对新回归人员要及时落实帮教责任人,并督促他们到镇综治办报到、登记,引导他们自觉配合帮教工作的开展。
3、任何人不得歧视帮教对象,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勤劳致富、回报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以扩大安置帮教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社区
2011.1
第3篇: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上滨河路社区
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上滨河路社区
上滨河路社区
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安置帮教工作继续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依法履行职能,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施,结合实际特作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要求。真抓实干、着力创新、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作出贡献。
二、工作计化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1、安置帮教工作站在接到刑释解教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与派出所联系,核实人员身
第4篇:清水河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2012年特吾里克镇清水河社区安置帮教
工作计划
2012年特吾里克镇清水河社区安置帮教工作,要以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镇工作的大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努力实现安置帮教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社区居委会要及时调整现有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调整由居委会主任担任组长、有关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由居委会、派出所、单位、家庭“四位一体”的安置帮教小组,保证机构、人员、帮教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育
第5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计划(一)
20XX年,全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管理特征和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本职,坚持贯彻控制重新犯罪率这一“首要标准”,不断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和安置帮教成效,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主要工作指标
社区矫正人员衔接率达100%,教育率达100%,司法E通入网监管率100%,重新犯罪率确保为零;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100%,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确保为零;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符合低保的应保尽保,确保不发生重大特大案件。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