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2 07:1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第2篇:《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是钱文忠把《弟子规》翻译成我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而写成的。它能够让我们讲文明树新风、有孝心,还有尊老爱幼......

其中有一句让我觉得说得特别的好,那就是:“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说:你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家里特别的富有就要去讨好他,献媚于这种财富;你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很贫穷就瞧不起他,自己却在旁边洋洋得意。你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旧了或者过时了,你就很讨厌它、厌弃它;你也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是新的或者是很时尚、很流行的,你就去喜欢它。“勿谄富,勿骄贫。”是叫我们不要欺软怕硬;“勿厌故,勿喜新。”是叫我们要清廉和节约,不要喜新厌旧。

还有一个词叫做“重且舒”,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我们说话时的声音要重而且还要很缓慢。在这个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是:从前有一个人他叫侯思正,他在说话时总是吐字不清、咬字不正,但是他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因为告发别人从而当了官。他原来是一个衙役吗?所以当了官以后,武则天就命令他去审理案子。他就小人得志,一天比一天歹毒,他有一天去审理一件案子,他审理的是一位忠臣,很高的官,名字叫做魏元忠。但是,他说的话谁都听不懂,然后侯思正就拎起魏元忠的两只脚,把他放在地上拖来拖去,魏元忠火了,然后大声叫道:“你说话不清楚,我听不懂怎么回答你!”他说得既有力又缓慢,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然后侯思正又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话,一个官员觉得这个侯思正实在是太逗了,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当场就笑得喘不过气来,然后她说:“竟然有这样一个人啊?这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还整天乱讲。”后来这个侯思正结果非常的`惨,而且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大笑柄。所以说话太急、吐字不清楚,是一个非常要命的毛病。

正如封面上写的一段话:《弟子规》毫无疑问就是祖先留下来的,教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第3篇: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们汪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由于小学时接触过一些,所以还有所印象。

这次背的不同点在于这次是重在理解,所以就看了这本书。原来弟子规有很大篇幅都是在围绕“孝”字写得。些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父母,让我们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日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读后感《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对孝有的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我看过百家讲坛的这个内容,当时就很震撼,原来这个还可以这么有趣。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4篇)由网友 “一个包包白” 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们汪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由于小学时接触过一些,所以还有所印象。 这次背的不同点在于这次是重在理解,所以就看了这本书。原来弟子规有很大篇幅都是在围绕“孝”字写得。些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父母,让我们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日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对孝有的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我看过百家讲坛的`这个内容,当时就很震撼,原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儒家思想在幼儿开悟期所倡导的一种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幼儿行为规范的一本学习手册。

《弟子规》基于2000前的孔儒学说,制定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一套行为规范,以幼儿为教育对象,力求塑造符合儒家文明视角的普罗大众。全篇所述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可归结为忠、孝、礼、仪、信、智、勤、俭这八字,对于尚未开悟的幼儿来说,按其文所述的行为守则来执行,可以成为被社会大众所认同的规范、文明人。

《弟子规》的最大作用在于修身,首先,它所认定的行为准则即使历经几百年,依然为我们现代社会做推崇,因此按其规范做人、做事,可以更好的融入家庭、社会、工作。其次,作为儒家文化的延续,《弟子规》作为针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