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体诗中也有绝句散文
古体诗中也有绝句散文
两天前,我与文友文山一樵在网上相遇,他很生气地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亊:十几天前,我的一位文友写了《xx诗三首(古体绝句)》投到《xxxx》的诗词栏目上,编审者开始判其为“出律”,没有发表。他又一次投了上去,也没有发表。也许是编审者烦他对传统诗歌的分类问题一窍不通,竟然也敢再次来纠缠的缘由吧,于是键盘猛地一敲,在诗题的后面敲出了一个上括号,并在其内键入一句十分醒目的判词“绝句不是古体,是近体,xxx”,就把三首诗给“枪毙”了!
听了他的诉说,作为作者的文友,我对于编审者的做法,自然有些异议,对于她所谓的判词,我更不敢苟同。因此,我觉得很有敲出一点文字的必要。这样,我可以发表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并阐述道理,也许还可以同编审者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商榷,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这要以文友代我把此文发到《xxxx》为前提)。
在这里,我要告诉编审者的是:“绝句不只是近体诗里有,古体诗里也有绝句。”虽然说,传统诗歌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分类,专家学者也众说紛纭,各执一词,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近体诗里有绝句,古体诗里也有绝句。”赵仲才先生在《诗词写作概论》中是这样的看法,夏传才先生在《诗词入门》中也是这样的观点(编审者若不相信,请找这两本书读读)……
当然,尽管同样都被称为“绝句”,但是它们是不能归为同一类的,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古体绝句是指一种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也有用平韵的,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的约束,为区别于近体的“律绝”,特称之为“古绝”。这种诗体出现在汉魏六朝,唐代以后的诗人也写过一些。但是七言古绝体极少见(并不是说没有),一般限于五言。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等都属于五言古绝体。近体诗的绝句则是指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清代有学者认为,绝者,截也。这就是说,无论七言绝句,还是五言绝句都是从各自相应的律诗中截来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毎句七字,每首四句,共28字。要用律句,一般押平韵。所谓“律句”指合乎平仄规则的诗句(此处指符合格律诗的平仄,而不是指别的诗)。七绝以首句用韵为正体,首句不用韵为变体。
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三: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此首七绝为正体(变体不举例了)。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毎句5字,毎首4句,共20字。要用律句,一般押平韵。与七绝相反,首句不用韵为正体,反之为变体。
又如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谈玄宗。
此首五绝为变体(正体在此不举例了)。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澄清一个亊实,上次文山一樵投往《xxxx》诗词栏目的《xx诗三首(古绝句)》这类的体裁并非我杜撰的,而是古亦有之,是有本可稽,有据可依的。
对于编审者将我文友的三首古绝句“枪毙”了的做法,我不并生气(我也犯不着为之生气),但由此而产生了一些想法。《xxxx》在网络世界里也算得上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学原创网。发表在它上面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写作水平,更显现出编审者的文学素养。因此,编审们严把质量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编审者在自己对某种体裁(当然这种体裁确实存在)比较生疏的情况下,不去查阅资料,不去了解,而是硬要以另一种体裁的标准去判定,去取舍,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它不仅挫伤了作者的写作积极性,也显露了编审者在某个方面的孤陋寡闻……
作为《xxxx》的注册作者的文友,我撰写此文并无恶意,只是希望以后编审者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能尊重作者的劳动(当然啰,这要以劳动是否值得尊重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够与其他《xxxx》人一道将《xxxxx》办得红红火火!
第2篇:岑参的诗中也有画的散文
岑参的诗中也有画的散文
古代诗歌讲究“意境”之美,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因此,作为一种美学尺度,诗与画往往联系在一起,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浑然一体的意境效果。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高度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诗画相融的意境之美。其实,不仅仅是王维,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作品都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比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许多作品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幕幕奇异秀美的边塞风光。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曾先后两次出塞,诗作题材广泛,以“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感情”的边塞诗见长,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在艺术上,诗作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
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得到空前了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也得到了凸现,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开始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基调。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都融入其诗——一幅景象阔大,气势雄浑的塞外风光图就此展开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岑参诗歌创作中的“诗画意境”。
第一,诗人用遒劲有力的语言,谱以激越豪壮的韵调描绘出了雄迈豪放、各具风格的“唐军出征图”。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诗人描写唐军西征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说“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简单的几句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出了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恶劣的边塞自然环境,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
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敌人纵马犯边,来势逼人,“金山西见烟尘飞”。紧急的军情,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背上,汗气蒸化,转瞬间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影响到军纪严明的战士们。相反,“虏骑闻之应胆慑”,诗人已早早的料知敌人不敢应战。因此,早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诗中没有写战斗的场景,没有具体的个别人物,以三句一转韵的急促节奏,配合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饱满有力地描绘出了一幅将士们顶风冒雪,衔枚疾走,不闻人声的“唐军夜行图”。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诗人描写唐军西征的另一首重要作品,写法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截然不同。这首诗写的是白昼出师,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轮台城北旄头落”,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部队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吹笛伐鼓,三军大呼,“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军队的声威压倒了自然。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不同的出征场景,绘制出了一幅激情豪迈、振奋人心的“白昼出征图”。不同的手法,却同样地表现了唐军英勇无敌地共同的精神面貌。
第二,诗人以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不畏艰苦、乐观积极的“军旅生活图”。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八月的塞外,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地间雪白一色,让人恍恍的觉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有了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即使穿上狐裘都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天气真的很冷,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百丈厚的坚冰纵横交错在茫茫的大漠上,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仿佛还要有大雪来临。军中的主帅摆下酒宴,给即将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冻的僵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了马走过的蹄印。
诗人在冰天雪地、军营奇寒的背景下,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军旅和平生活的场景,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以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奇思异想地表达出了自己惜别和思乡的心情,绘制出了一幅“雪地军营送行图”。
再如“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写出了军营艰苦的`生活环境;“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描写了将军幕府中具体陈设;“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叙述了歌舞宴会的场景图,这些都反映了封建社会高级军官的奢华生活,与普通将士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第三,诗人以造意新奇的创造态度,描绘出了色彩绚丽、美丽多姿的“塞外风土人情图”。
岑参有不少作品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奇异景色和边塞习俗。如《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象炎热逼人,形象的描绘出了塞外火山之景。再如,“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等作品就反映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
同时,“好奇”的诗人还擅于加工少数民族的神话,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便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除此以外,诗人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用平实简单的语调写出了平凡的事情,抒发了深厚的感情,绘出了一幅“游子流泪思乡图”。
意境是一首诗的精华,是诗人借以抒情达意的一种载体。一首诗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岑参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用优美的诗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优美的边塞、军旅图景。在《岑嘉州诗集序》中,杜确评价他的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岑参的诗当时流传甚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我想其诗之所以能够如此,应该是与诗人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意境密切相关。
第3篇:中秋古体诗词散文
中秋古体诗词散文
暮色渐浓黄昏.鸦尸渐冷断桥.马蹄渐远尘埃.金戈铁马争天下.年少无知惹情殇.人不风流枉少年.叹人生悲剧般随哭声一段段过.笑人生只是百年一场荒唐梦.而岁月太狠路过太快温柔不肯.一朝春尽红颜老.一将功成万骨枯.命运坎坷悲伤太多由不得我.夙愿难圆此生耗尽终余叹.醉生梦死霍一世.纸醉金迷渡此生.挥狼毫许来世.
风起时剑花漫天.谁拨琴玄尤在耳边.扇舞飞雪青石板街.回眸一笑百媚生转身一瞥你噙泪.若花怨蝶你会怨谁?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你摇头轻叹若早卸甲归田又怎么会暮年徒伤悲路荒遗叹.残烛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荒烟漫草的年头白雪纷飞都成红......
黄泉路奈何桥.彼岸花苦海尽.三世石等来世.千年后世情深.断轮回换今生.堕轮回续前缘.太上绝情我没能做到.红尘滚滚我没能看透.离殇断人肠往事伤人心.
第4篇: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1
一、蝉(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九、汾上惊秋(苏頲)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第5篇: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精选16篇)由网友 “章魚”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
一、蝉(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