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医学伦理调查报告
医学伦理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x月x日
调查地点:xx大学第x,x,x附属医院
调查对象:医生、患者、家属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人:xxxxxxxxxxxxxx
问卷制作人:xxxxxxxxxx
文字整理:xxxxxxxxxxxx
注意:本文档内所有数据均已做小幅修改,仅用于参考
当前社会,尽管新的医疗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但医患关系并没有如预期中那样趋于缓和,反而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打医、伤医、杀医事件频发,医患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地化解。除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外,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将选取以下几点进行调查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在就近的郑州大学第一、三,五附属医院随机抽取医生,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其中以上44人,患者52人,家属7人,由于所调查家属的样本过小,故将其与患者合并综合为“患方”进行讨论。调查内容主要为知情同意。包含至少五个方面:1、医疗决策权在谁手中。2、医方是否可以专断治疗。3、医方是否尽到了完全告知的义务。4、医患对手术签字的认知状态。5、是否有必要将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手术改为患方已了解手术风险。
二、主要项目分析
(一)对于医疗决策权部分问题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103人中,医生中有80%认为自己在诊治过程中有主导权。而患者中有77%认为自己仅有有限的权利。但双方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诊治中的主导权应该协商而定。这说明了现实中,诊治过程的主导权仍在医生手中,但双方都认为协商沟通可以解决由谁主导的问题。另外,有70.5%的医生认为诊治中患者会尊重自己的意见,但是患方有38.5%不清楚医生是否尊重自己的意见,25%的人认为医生不尊重自己的意见,36.5%的人认为医生会尊重自己的意见。这反映了医患双方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以及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毕竟多数患者认为主导权在医生手中,而见双方对诊治中的专业性问题理解深度不同,患者仅作为被动接受者,所以在患者提出一些意见在医生看来不可取而患者却认为合理,加之沟通理解不到位,导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当然不排除部分医生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忽略了患者的意见。医患之间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是医患相互尊重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做到相互尊重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点之一,所以加强医患间沟通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专断治疗,医患双方均有超过80%认为医方不可以专断治疗,患方中有77.3%认为医方专断治疗是普遍现象。另外医方有75%以上认为患者家属有权做出应接受何种治疗的权利这一比例在患者中却有59.6%,且双方超过70%认为家属可以替无法表达自己意见的患者
做出是否接受治疗。这又反映了医患之间在治疗过程中由谁决策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感受的差异。而且双方都认为选择的权利在患者手中。而患方在感受到医方专断治疗的同时,自己要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医方对此也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这看似矛盾,但与当前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却也有其合理性。虽然如何治疗是医生的权利,但就是最终的`决策权来说就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现在由于医患双方经济,知识不对等,加之社会舆论,炒作,患方维权意识及法规不完善等,医方趋于自保,尽可能划清权限范围,避开纠纷,无形中将本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压力向患方转移了一些。而患方维权意识增强,要拥有更多权力,保护权利不受损害,却也同时承受更多压力,为医患纠纷的产生埋下一个隐患。
(二)对于手术治疗中知情同意部分问题的分析
在参与调查但医方中,有69.1%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但完全告知,30.9%认为自己依据情况而进行部分告知。但是从患方那里看,感到自己完全了解但仅占15.4%,有65.8%认为自己部分了解。而且有32.7%的患者表示医疗过程中有过怀疑情绪,并且其中的5.9%(1例,占患者总数的1.9%)由于怀疑影响到了治疗。医生的反映和患者但感受出现了差异,医方认为大多已尽到完全告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告知,而患方那里感到自己部分了解,而且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不是少数。医方的告知与患方对其理解的不平行,可能是因双方对诊疗的差异,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沟通的问题。沟通不畅,
理解不清楚,很容易造成误解、怀疑,加剧了医患间的不信任,会造成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而就手术同意书方面,患方中有61.5%表示仔细看过手术同意书,而有26.9%表示没有仔细看,还有11.6%表示没有仔细看。但在看过同意书的患者或家属中有超过60%的人感到紧张,犹豫,压力增大等。而在签过手术同意书的人中,虽然认为万一出问题要走法律程序的比例达71.2%,但仍有4.3%认为要由医方负责。这说明手术同意书会给患方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从心理预期上,如果出现问题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智对待,可是也有少数人认为医方应负更多责任,虽然这一比例比较低,但是实际的绝对人数会比较大,不能忽视这部分人的态度。经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政策法律不完善,媒体夸大的炒作及呈现向患方一边倒外,民众收入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传统的就医观念及对待疾病的态度,教育宣传不到位等也是重要原因,而且不排除由于本次调查有医学生操作失误,部分人还穿着白大褂,考虑到医院环境,可能造成患方有防备心理而趋于保守,或抓住机会倾诉苦水。 而对于手术同意书或手术协议书明示或暗示患方同意手术即承担手术风险,大多患者表示不能接受,且医方中也有79.5%认为不能接受,这里医患双方的态度比较相似,反映了手术同意书的不合理性的一面。但医方也有13.6%认为能接受,表现了部分医务人员对手术风险的担忧,特别是当前条件下的一种自保心态。
对于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在医方和患方分别有91.0%和40.9%
认为其表明了医方是在履行告知义务和患方的选择权利,而患方中却有30.4%表示不清楚,有20.0%认为是医方为了免去责任、转嫁风险,还有8.7%认为其不具备法律效力。对于手术同意书,根据其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可以具有隐形性和默示性的特点,手术风险由谁承担不能直接从手术同意书中得出,但从条款中可以推断出来,医方告知患者应当手术,但手术有风险,患者同意手术,就意味着默认愿意承担手术风险,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表述。其一,手术同意书不仅有患者的同意,还包含着医师的告知,是双方法律行为。其二,是否手术取决于患者的自愿,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其三,在医患之间设定了权利义务(医方的权利义务:医方依据同意书享有在患者身体上实施手术的权利。同时,医方也负有提供手术治疗服务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实际上是相同的,因为在患者身体上实施医疗行为既是医方的一项权利,又是一项义务)。但是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不具有免除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而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从某方面讲手术有风险,但不良后果的发生是不可抗拒还是因为过错仍要鉴定并通过法律裁决。而实际操作,特别是有不少医院曾凭同意书为自己的过错免责,加上患方对医疗专业及法律知识等的缺乏, 很容易引起患者误解。
第2篇:医学伦理调查报告
有关医疗决策权和知情同意部分问
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x年x月x日-x月x日 调查地点:xx大学第x,x,x附属医院 调查对象:医生、患者、家属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人:xxxxxxxxxxxxxx 问卷制作人:xxxxxxxxxx 文字整理:xxxxxxxxxxxx 注意:本文档内所有数据均已做小幅修改,仅用于参考
当前社会,尽管新的医疗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但医患关系并没有如预期中那样趋于缓和,反而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打医、伤医、杀医事件频发,医患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地化解。除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外,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将选取以下几点进行调查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在就近的郑州大学第一、三,五附属医院随机抽取医生,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其中以上44人,患者52人,家属7人,由于所调查家属的样本过小,故将其与患者合并综合为“患方”进行讨论。调查内容主要为知情同意。包含至少五个方面:
1、医疗决策权在谁手中。
2、医方是否可以专断治疗。
3、医方是否尽到了完全告知的义务。
4、医患对手术签字的认知状态。
5、是否有必要将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手术改为患方已了解手术风险。
二、主要项目分析
(一)对于医疗决策权部分问题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103人中,医生中有80%认为自己在诊治过程中有主导权。而患者中有77%认为自己仅有有限的权利。但双方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诊治中的主导权应该协商而定。这说明了现实中,诊治过程的主导权仍在医生手中,但双方都认为协商沟通可以解决由谁主导的问题。另外,有70.5%的医生认为诊治中患者会尊重自己的意见,但是患方有38.5%不清楚医生是否尊重自己的意见,25%的人认为医生不尊重自己的意见,36.5%的人认为医生会尊重自己的意见。这反映了医患双方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以及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毕竟多数患者认为主导权在医生手中,而见双方对诊治中的专业性问题理解深度不同,患者仅作为被动接受者,所以在患者提出一些意见在医生看来不可取而患者却认为合理,加之沟通理解不到位,导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当然不排除部分医生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忽略了患者的意见。医患之间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是医患相互尊重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做到相互尊重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点之一,所以加强医患间沟通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专断治疗,医患双方均有超过80%认为医方不可以专断治疗,患方中有77.3%认为医方专断治疗是普遍现象。另外医方有75%以上认为患者家属有权做出应接受何种治疗的权利这一比例在患者中却有59.6%,且双方超过70%认为家属可以替无法表达自己意见的患者做出是否接受治疗。这又反映了医患之间在治疗过程中由谁决策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感受的差异。而且双方都认为选择的权利在患者手中。而患方在感受到医方专断治疗的同时,自己要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医方对此也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这看似矛盾,但与当前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却也有其合理性。虽然如何治疗是医生的权利,但就是最终的决策权来说就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现在由于医患双方经济,知识不对等,加之社会舆论,炒作,患方维权意识及法规不完善等,医方趋于自保,尽可能划清权限范围,避开纠纷,无形中将本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压力向患方转移了一些。而患方维权意识增强,要拥有更多权力,保护权利不受损害,却也同时承受更多压力,为医患纠纷的产生埋下一个隐患。
(二)对于手术治疗中知情同意部分问题的分析
在参与调查但医方中,有69.1%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但完全告知,30.9%认为自己依据情况而进行部分告知。但是从患方那里看,感到自己完全了解但仅占15.4%,有65.8%认为自己部分了解。而且有32.7%的患者表示医疗过程中有过怀疑情绪,并且其中的5.9%(1例,占患者总数的1.9%)由于怀疑影响到了治疗。医生的反映和患者但感受出现了差异,医方认为大多已尽到完全告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告知,而患方那里感到自己部分了解,而且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不是少数。医方的告知与患方对其理解的不平行,可能是因双方对诊疗的差异,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沟通的问题。沟通不畅,理解不清楚,很容易造成误解、怀疑,加剧了医患间的不信任,会造成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而就手术同意书方面,患方中有61.5%表示仔细看过手术同意书,而有26.9%表示没有仔细看,还有11.6%表示没有仔细看。但在看过同意书的患者或家属中有超过60%的人感到紧张,犹豫,压力增大等。而在签过手术同意书的人中,虽然认为万一出问题要走法律程序的比例达71.2%,但仍有4.3%认为要由医方负责。这说明手术同意书会给患方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从心理预期上,如果出现问题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智对待,可是也有少数人认为医方应负更多责任,虽然这一比例比较低,但是实际的绝对人数会比较大,不能忽视这部分人的态度。经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政策法律不完善,媒体夸大的炒作及呈现向患方一边倒外,民众收入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传统的就医观念及对待疾病的态度,教育宣传不到位等也是重要原因,而且不排除由于本次调查有医学生操作失误,部分人还穿着白大褂,考虑到医院环境,可能造成患方有防备心理而趋于保守,或抓住机会倾诉苦水。
而对于手术同意书或手术协议书明示或暗示患方同意手术即承担手术风险,大多患者表示不能接受,且医方中也有79.5%认为不能接受,这里医患双方的态度比较相似,反映了手术同意书的不合理性的一面。但医方也有13.6%认为能接受,表现了部分医务人员对手术风险的担忧,特别是当前条件下的一种自保心态。
对于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在医方和患方分别有91.0%和40.9%认为其表明了医方是在履行告知义务和患方的选择权利,而患方中却有30.4%表示不清楚,有20.0%认为是医方为了免去责任、转嫁风险,还有8.7%认为其不具备法律效力。对于手术同意书,根据其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可以具有隐形性和默示性的特点,手术风险由谁承担不能直接从手术同意书中得出,但从条款中可以推断出来,医方告知患者应当手术,但手术有风险,患者同意手术,就意味着默认愿意承担手术风险,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表述。其一,手术同意书不仅有患者的同意,还包含着医师的告知,是双方法律行为。其二,是否手术取决于患者的自愿,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其三,在医患之间设定了权利义务(医方的权利义务:医方依据同意书享有在患者身体上实施手术的权利。同时,医方也负有提供手术治疗服务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实际上是相同的,因为在患者身体上实施医疗行为既是医方的一项权利,又是一项义务)。但是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不具有免除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而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从某方面讲手术有风险,但不良后果的发生是不可抗拒还是因为过错仍要鉴定并通过法律裁决。而实际操作,特别是有不少医院曾凭同意书为自己的过错免责,加上患方对医疗专业及法律知识等的缺乏,很容易引起患者误解。
而对于有关手术风险告知的调查中,医方中有100%表示了解手术风险告知,而患方中这一比例也有82.6%。而接下来的调查中,对于将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中“签字同意”,改为“患方已了解手术风险”是否有必要,患方有47.8%认为有必要,有32.8%认为没有必要。认为有必要的人中有72.7%(占患方47.8%)认为这样能减轻心理压力,有16.0%认为不仅能减轻心理压力而且医方是否承担责任与此无关,而认为没有必要修改的人中有66.7%(占患方21.7%)认为医疗效果取决于医方,医方要负责到底。而从医方角度看,有47.7%表示有必要修改,但是仍有22.7%认为这样做虽然是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减少不良情绪,医方也履行了告知程序,却并不能明确体现和确认(至少从书面说明)患方所作出选择的权力。通过调查时对一些医生的询问,得知在他们认为没有征得患方明确的同意并书面确认的状态下,担心患方可能更容易认为手术责任全在医方,自己仅仅是被动接受,自己没有承担风险的义务,那么出了问题自然要找医方。当然也有医生认为减少患方的精神压力,减少对医方可能会逃避责任的误解,将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这是利大于弊的。
结合前边额外加入的一个调查选项(可知对于当前的医患关系,有63.6%的医生认为是患者花钱购买服务,20.4%认为是医生的义务,仅16.0%认为是患者寻求帮助医方提供帮助或其他。患方中的比例分别是40.4%,44.2%,15.4%),可以看出当前多数人认为看好病是医生的义务,患者花钱是购买服务的。但将就医与行医看做一般的商品买卖一般以及医方的义务,则明显增加了患方对医方能看好病的心理预期,无形中增加了医方的压力,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经小组成员间讨论分析,这很可能与经济发展快而医疗、教育、法律、道德等发展相对不足,过度强调经济、利益,特别是部分医院过于追逐利益,以及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引起人们对医疗消费观念的畸变。所以,就对于将手术同意书(或协议书)“签字同意”,改为“患方已了解手术风险”,对患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对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落实好,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改善。
总结:根据以上调查,对于医患间告知与知情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患间沟通理解和相互尊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并监督执行,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优化人们看病就医的理念,并控制相关媒体过度的负面炒作等;对于医疗决策权利,医方在做好医疗方案后应使患方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尊重患方的选择。
第3篇:医学伦理
医学伦理学
---浅谈护理优质服务
随着课程的结束,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也渐渐地浮现在脑海。希望自己以拙笔记录我所了解的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来研究,探讨和解决医学领域中人类行为的是非善恶等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那么落实在生活中,他又与我们有多大的相关呢?在这路我浅谈一下护理的优质服务之医学伦理。
关于优质服务,是跨专业的总称,但是护理领域的优质服务是在2010年,卫生部发布《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求,今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还提出,2011年,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争取到2011年底,全国有20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
第4篇:医学伦理
※患者道德权利/患者的权利
答:患者的道德权利:平等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监督权;人格尊重权;医疗资料获取权;医疗损失索赔权 ※怎样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答:自主原则就是要求医学界在医学行为中最终服务对象的自己决定的权利。医生懂得医学知识,知晓病人得了什么病以及如何诊治,而病人则对其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此时,最重病人的自主权,即最终的诊疗方案的决定权属于病人。而医生在此之前必须要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权提供充分的条件:1向病人详细解释病情;2告诉病人治疗或不治疗会出现什么情况3告诉病人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4提出医务人员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5告诉病人要实施的治疗方案中的注意事项和如何配合治疗 ※动机与效果论
答:动机论:是认为道德评价只能看行动动机,只能以行为动机为依据的理论。动机论的代表主
第5篇:医学伦理总结
第一单元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考点:
1、医学伦理学三个特征(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
2、医学伦理学的任务: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医学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
3、“医乃仁术”:道德是医学的本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4、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德进步的标志,转变:自然哲学——生物——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Z2006-1-24)
医学伦理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实践性(H2006-1-9)、继承性(2003-1-13)、时代性
2002-4-90.医德修养要坚持C
A.集体性B.组织性C.实践性D.强制性E.机动性
二、“医乃仁术”(Z2005-1-31,“医乃仁术”指医学道德的本质特征
2002-3-38.“医乃仁术”是指A
A.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B.
第6篇:佛教医学伦理
佛教医学伦理
大医生 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
川田洋一著 圆明译
前言
第一章 东方医圣耆婆 第二章 耆婆的高明医术 第三章 世尊与提婆达多 第四章 龙树菩萨小传 第五章 持水和流水 第六章 人生的苦痛
前言
医者的初心
俗称佛经为‘八万法藏’,其中不乏医学的书。
依照西医的分类,可从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病理学,直到外科、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泌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营养科等,遍及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世尊领导下,一群佛弟子都在实践慈悲,才能形成佛教伦理学。
本书也介绍各个领域的知见,例如《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等戒律佛经,以及大乘方面的《法华经》、《涅槃经》、《华严经》、《金光明经》等。另外,从龙树的《大智度论》、天台的《摩诃止观》里也吸收不少佛教的医学知见。
佛教医学除了以佛教
第7篇:医学伦理论文
最近在网上看了《医者仁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的过程我都很揪心。也许以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看这部医学题材的电视剧,会有些残酷,因为仍然生活在医学院校这个象牙塔里的我们,它带有了太深刻的现实影射作用,它让我们对医学这条道路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整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一切看起来又重归回那么美好的样子。在剧情的曲折发展中,我们都太彷徨、太愤慨、太无奈,最后又太舒心,苦尽甘来。如果在现实的中国医疗大环境中,我们最后也能收获美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这部剧完美收场必然少不了剧中人物如钟立行、武明训、江一丹和严如意等人对理想的强烈坚持和对医德、对职业信仰的不懈追求,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虽然他们偶尔也会迷失,但都终究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这是我最敬佩他们的。在电视观看过程中
第8篇:医学伦理题库
医患关系: A1型题
1、下列关于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包括:
A、提高病人的社交能力 B、提高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C、有利诊断、治疗得到顺利实现 D、早就医患之间良好的心理气氛 E、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2、下列不属于医务人员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是:
A、语调 B、表情 C、身体姿势 D、目光 E、文字暗示
3、下列会直接影响医务人员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的是:
A、手势 B、声调 C、谈话地点 D、关闭式谈话 E、以上均不是
4、医患冲突的结果,可能造成:
A、病人难以公开谈出自己的需要 B、病人不遵从医嘱 C、病人的被动——攻击行为 D、病人的情绪不好
E、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发生
5、医患间交往障碍的原因,医生方面可能有:
A、以是否有科研价值对待病人 B、对病人的病痛缺乏同情心 C、关心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