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
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
读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调查有感
在拿起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有没有必要这么做呢?我写了发出去会有多少人看呢?他们会认同我,还是会说我故作姿态呢?但是我被柴静自费百万调查中国环境问题根源的故事所打动,也为中国发展现状惊讶和悲愤,更为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何去何从所忧虑。柴静如果有我这样消极的心态不挺身而出,展现一个媒体人从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话,今天我就不会、还有很多人也不会了解到中国环境这方面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发展接下来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和意识到自己对改变身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再一想人家付出了这么多拍出这么贴合我们自身生活的纪录片,我们就不能花2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一下吗?非但要看还要写,要认认真真的写,一是加强认识,二是引起共鸣!
首先柴静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国无数受污染侵害的同胞们一样无奈和悲叹。然而柴静又是一名调查媒体人,她有权力和资源用行动揭示出中国正面临的可怕危机。她在社会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扮演了一个唤醒社会共识的先驱角色。柴静原本是央视《看见》栏目主持人,调查过中国各类社会问题,一度成为新闻热点。十年前柴静就调查过一个环保专题,然而当时环境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并没有在社会的水潭里泛起大的浪花。十年后怀着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肿瘤的悲痛,她毅然决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会“宣战”,向自己也向社会寻求一个公道和交待。
演讲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为中心逐渐展开。雾霾是什么?在这里做一下区分——即什么是雾?什么是霾? 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通常出现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小于一批从,具有很大湿度和明显边界的天气现象。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大量有机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气体,悬浮颗粒物到大气中,它们可以在大气中凝结反应和扩散,致使能见度降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我们这里所说的雾霾即是第二种。
雾霾像突然刮来的一股西北风,让整个中国都得了个重感冒。起先是河北山西重工业区,能源消耗巨大,致使蓝天白云成为奢侈品。很快江南沿海地区也步入了雾霾的阴影之中。就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年中竟有200多天处在雾霾中。不得不感叹汽车燃油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之大。我信息比较闭塞,最先引起我关注的的北京的雾霾,然而北京不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石家庄和唐山重工业区污染才更严重。但是为什么雾霾都看北京呢?难道北京的市民就素质高,公民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吗?更重要的是北京是中国的文化政治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一张脸面。如果不处理好,该怎么搞奥运?该怎么谈外交呢?
世界在看中国,中国迫于压力,也将会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然而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尖锐的矛盾,那中国到底会下多大的决心致力于治污呢?打个比喻:中国就像一个从农村出来创业,一路摸爬滚打跻身上流社会的暴发户,交际时发现有诸多不体面,于是考虑要不要花大钱买一身名牌西服,或者干脆回老家偏安一隅算了。然而清朝闭关锁国带来的教训刚刚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对污染放任并不可能得过且过,群众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会不断高涨,污染治理一定是一条必经之路。中国税收稳定,外汇储备稳定,对外贸易关系稳定。有钱才会阔气,中国不缺钱,只缺决心。
为什么要那么大的决心呢?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有些模糊和不透明的因素,市场经济调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现在仍虎视牛行,积攒力量,静待时机。
从记录片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污染执法部门分工不明确,环境相关部门是指环保局、卫生局、质量监督局还是工商局?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责任不能具体到个人,都有权的后果就是都没权。没有权倒是好了,就怕有权却滥用权力。汽车不符合环保要求却个个贴着环保标,监督部门、监察部门、执法部门都视而不见,他们的职能又哪去了呢?权力成了相关部门敛财的工具,那就是逼着百姓弄虚作假啊。这不禁让我想起《康熙王朝》里的康熙的一段经典台词:大清的危难不在外面,而在朝廷,就在这乾清宫的大殿上,你们个个都那么清白?把你们做的那些事都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晒省得发霉、发臭,要知道,这朝堂之上腐一块,大清就腐一大片呐!(大意如此)
一个朋友说人们不重视环保也很正常,中国的环保事业刚刚起步,要将环保产业应用于实际,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浸透过程,必然会损害某些团体的利益,从而出现博弈,出现政治斗争。政治斗争胜利,工作开展才会顺畅,产业转型会如疾风骤雨,环保产业才会异军突起,中国在努力。中国目前环保投入大于产出,当地政府为了经历发展不同意,企业工人为了就业吃饭不同意,环保局形同虚设。就像片中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所说:它这个猫是地方政府养的猫,猫能不能捉耗子,捉几只是政府说的算,不是环保局说的算。环保部门没实权,不好干也不敢干。我有一个在环保局干了五年的朋友给我说:你千万别考环保局,环保局是给政府挡枪的存在,有事的时候用你,没事的时候滚的远远的。这不禁让我这个学环境的学子心寒,未来该何去何从?我觉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一时的不景气只在隐忍只在潜伏积累只在养精蓄锐,一旦时机来临,必如下山猛虎,逐鹿之豹。
片中道出中国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环保推动的关键因素,国企垄断经营,凌驾市场经济调控之上,缺乏必要竞争力,已经到了腐烂发臭的地步,每天消耗着巨大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盈利却微乎其微,出现了资源利用和产出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然而国家为了稳定劳工就业,在未规划好下一步发展战略之前,只能消极出资扶持,以维持社会稳定。片中柴静问:‘中国的雾霾需要治理的话,最关键的是什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义说出六个字:‘能源体制改革’
能源体质如何改革?国家已经行动。众所周知2014年是反腐的一面,15年反腐也将持续进行,能源产业中大批高层落马,体现出国家整顿改革的脚步正在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并一再强调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反腐是政企分开,还原市场经济的第一步,只有把树大根深的官僚主义搬到,才能掀起能源体质改革,才能推动产业转型,进一步完善法律机制,将权力合理分配,构建社会经济新秩序。我认为这将是中国环境接下来发展的蓝图和前景。在习近平总书记铁腕治国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更美丽的中国,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第2篇:观柴静的《穹顶之下》有感
观柴静的《穹顶之下》有感
看完了柴静的视频,她以爱,以责任为出发点制作的关于雾霾的报告片,为她的用心用力用情而惊叹,也为其中的数据而惊心,以及自己对雾霾知之甚少的羞惭,当今的中国的发展,令人担忧,也令人充满希望!
好惊叹!对一个雾霾问题,可以挖掘到当代能源体质的改革。她提到了很多深刻,又敏感的话题,官员腐朽,中石化的垄断,执行力为零的法律??我好惊讶,因为执行主体不好明确,用模糊手法却也制定下来的,且已存在许久的国之大法??
好钦佩!用专业素质和眼光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多么期望自己,以后,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身边的小家,乃至大家做出一点贡献。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环保雾霾的问题,并有所行动。下载“污染地图”,这个软件,关注身边污染源,拨打12369,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组号码。《大气防治法》在9月出台,期盼我们的国家能够真正的执行起来,我们也行动起来,为我们,为我们的孩子能够经常看到蓝天,看到白云,不因空气生病。。。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
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
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记得当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条看到的就是上面这张图。 接下来继续翻阅,可想而知几乎整个朋友圈都被《穹顶之下》刷屏了。且舆论基本都是说支持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去看这个视频。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贬低,所以心里对这篇报道隐约是不看好的`。今日下午闲来无事,翻看微博就点开了这个视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遍,脑子里突然冒出应该动笔去写点什么的想法,然后我又开始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于是乎,关于剑心所写的内容,在我看完全篇报道后,只能对这个人产生鄙夷之情。他偏不关注整个内容的中心点,转而从娱乐的角度去点评它,偏偏还这么多的人去转载。我有点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想了想,有了个比较偏激的结论:有时候在大多数意见一样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就会首先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承认视觉疲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用此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此人正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特征来吸引眼球。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
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在听完柴静这段讲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脑海里无限放大。我去过云南,去过西藏,去过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去过山西,去过北京,见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现场。起初,这两幅对比图在我心里刻画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晰,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看完了柴静对雾霾的报道。总是禁不住的想起那充满绿色的,令人舒畅的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提出问题比问题本身更有意义。柴静显然不是科学家或是发改委委员,正像小崔不是袁隆平、满嘴酒气的白岩松即便酒醒也踢球不进空门一样。同理,搞商务的骆家辉闲得无聊似乎硬是生造了PM二百五除以一百这个名词,猜想胡适亦不在行戏剧(即便在行也要‘’不在行‘’),陈寅恪只谙文史,李银河更是没做过一天“一针包好”的医生。但“瞎折腾”至少是种勇气,至少以上诸君观照了人类无智观照、无力观照、无胆观照、无兴观照的领域,即便是女文青的一厢情愿、矫枉过正,那也强于沉默是金。当下国情,提出问题,其意义就远大于问题本身。而,论逻辑有疏漏,有请专家学者光谱核磁有机无机碳十二分析;论数据不准确,学学新闻联播开放过年大数据家国万事兴雅致技术;论女神主事煽情,不比千里迢迢漫漫雪路瞅你一眼就走;论主播私生活不检,捎本地摊八卦围观霆锋靖雯柏芝亚鹏更爆;论产业结构难调,想想三大改造公私合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论能源私有不可行,难道捆绑北极熊卢布贬值欧佩克价跌国内反升好受?梦呓乱语一遭,不如呼唤国家行政干预与“公民社会”成员各行其力。
但仍要提醒一下,穹顶之下,口罩对某类人仍是必须,而五毛钱大约是买不起一个口罩的。
柴静在对山西省孝义市市长的采访时,市长是这么说的,“政府对于焦化,我们始终是冷静的,我们采取措施之后呢,后面的这股劲我们给压住了”。在被问及为什么还有30多个违规项目上来,市长却顾左右而言他的说,“作为孝义我们态度是坚决的”。柴静继续追问,画面却出现市长“你不够了然”的笑颜。采访的期间也一直伴随着滑稽的音乐。我不知道这种讽刺是对于老百姓对现状不够理解的鄙夷,还是对关于环保不够完善的现有制度的无奈。柴静并没有否定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她也说了如果不是因为城市化建设,她可能现在还在老家,在她父母帮她找的一个单位里面工作,戴着蓝袖套打着算盘度过余生。城市化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带动了国家的经济繁华。我们不能去否认它的成就。但是社会是进步着的,在GDO高度增长的昌盛下,却是十三亿人同呼吸的环境作为代价。是不是该考虑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很多人不讲辩证法,只要是有缺点就把你无限放大,越描越黑,还不如不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如是说。但是哪一次的变革不是经过铺天盖地的指责呢。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说了一句话我很赞同:“当一个产业被淘汰的时候,会有另外一个产业冉冉升起。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分享智慧,寻求创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中石油的一人独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期间不乏我们国家体质的纵容,一直到现在,演变成许多官员的无奈。
昨晚聚餐朋友喝了酒,只好我代驾。在路口等待红路灯的时候,
突然一下就慌了神。我以为我在后退,实际上却是所有的车都在往前走,而我却停在原地什么动作都没有,脑子里突然一下就是空白状态。今天同朋友说起这个事,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我个人有过这样的感觉,身边的许多朋友也同样有过。言语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只有当你说出口的时候,大家才会知道。而我们一直在抱怨周边的环境,但是却极度缺失环保意识。柴静帮我们唤醒它,这无疑已经是她个人对这个社会所能做的最大的贡献。
第3篇: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行动起来!
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行动起来!
好久没写文字,认认真真的看完了《穹顶之下》,昨晚1遍,今早1遍,看了2遍,还是想矫情一下。
…………小柳,有话要说………
喜欢柴静,可能是从她的《看见》开始。那还是2年前,2012-12-15《看见》新书发布会。视频一出,就被这个有力量的女子吸引住了。
“好精彩!《看见》___独立,犯错,疑问,推翻,重建...这些词,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心灵和魔石之间的关系,还有关于“准确”“人”“平等”的定义...犀利,带感...我想:成功的媒体人必须务实,真正回归“刚性”报道。”这是它,对我22岁的人生启发~
而昨天,沉寂1年的柴静,带给我们《穹顶之下》,很震撼,也感到挺悲哀。终于知道柴静为啥要去美国生孩子,为啥要移民了。的确,她已经移民了,她没必要这样做,但她还是用她的稿费和大量
第4篇:柴静穹顶之下
柴静穹顶之下
柴静穹顶之下1
我用了大概1个半小时的时间耐心看完了柴静的这部关于雾霭调查的视频。
其实没有震撼,只是觉得终于有比较权威的人士在关注这个事情了,因为环境的恶化不是你我他,也不是昨天今天此时此刻才知道的,我们是一个人微言轻的群体环境保护部门都无奈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的也几乎等于0.
客观反省一下这视频,感觉有几条是关键,顺便谈及股票的布局思路:
1 、依法治国的思路
上台给人最耳目一新的执政理念就是依法治国。中国是一个长期人治的管家。比如,现在一个交警看到你违规,他走过来先是敬一个礼,然后告诉你
那一条违章了,怎么处罚。这就是法治。人治的时代我们也见过,警察走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呵斥,然后把罚款揣进自己腰包。如果环保部门有明确法律赋予的执法任务,那么,需要查的只是执法部门是否得力而已,而不是执法的真
第5篇:穹顶之下柴静观后感
穹顶之下柴静观后感
“有时我会看到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这是我女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世界。”——柴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
雾霾是什么?有时候我在黑暗中会把灯关掉,我想端详一下PM2.5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见它,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所以它们会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但是有一个办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
第6篇:柴静 《穹顶之下》语录
柴静 《穹顶之下》语录
1)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
Every time I see this lonely planet rotating in the dark sky, an unnamable sense of attachment and affection arise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2)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
Once we know we can do something to make things better, we will feel at ease.3)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I have no fear of d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