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波三折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典例赏析】
爸爸是个男子汉
爸爸的单位倒闭了,为了生活,爸爸和二叔办起了明富鞋业公司。爸爸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买地,砌房子、搞装修、绘图纸,有时竟一连好几天都不回家。工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把公司办起来了,而且效益还不错。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忽然,公司的张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我们家:“着火了!着火了!公司里着火了!”我们一家都惊呆了。爸爸一怔,扔下舀汤的勺子,吼了一声“天塌下来了!”冲出大门向厂里跑去。大火熊熊地燃烧着,张爷爷、顾大伯用灭火器救火,邻居们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大家纷纷端水救火,但是无济于事,火越烧越大。
要知道,早上刚进了一批货。这一烧,新旧家当都付之一炬了。爸爸急得直往火里闯,他要与火拼命了。妈妈一边拉着爸爸,一边哭着喊我:“快来拦住你爸爸啊!”我放下水盆死死抱住爸爸的腿:“爸爸!你不要命了,我们怎么活?”
第二天,我发现爸爸眼圈黑了,人也瘦了。但也奇怪,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忍不住问他:“爸,公司是不是不行了……”爸爸打断了我的话:“过去的已经过去,还谈什么呢?事在人为,还可以再来。”
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重新贷款,重建工厂,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我整月看不见他,因为他晚上回来很迟,早晨在我起床之前他就到公司里去上班。苍天有眼,天道酬勤。爸爸终于又把公司建起来了,效益慢慢地比当年还要好。摸着“明富鞋业公司”的厂牌,爸爸由衷地笑了,大家也都为他高兴。今天,公司一片大好风景,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天南地北的客户无不啧啧称赞。
爸爸,您说的对,事在人为,人要笑对挫折,决不向困难低头。爸爸,您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爱您!敬您!
我的阅读体验: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 本文的“起伏”体现在哪里?
【赏析】
文章分两个“抑扬”的层次,也就是说,设置了两个波澜。
第一个层次:爸爸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是“抑”;和二叔办鞋业公司是“扬”。考虑到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不大,所以这一个层次略写,“抑”得不太重,“扬”得也不太高。
第二个层次:爸爸的公司遭遇火灾是“抑”。“抑”得比较重,张爷爷报信的情景,爸爸“天塌下来了”的吼声,表现火灾的严重。爸爸向火里闯的情景,表明了他已经绝望。“抑扬”之法,“抑”得越严重,“扬”得就越有力。“但也奇怪”一转,“扬”了起来。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表明事情的发展有了转机。爸爸重建公司的行动描写,是他顽强的真实写照。结尾部分爸爸摸着“明富鞋业公司”的厂牌,这一细节捕捉得好。“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实乃画龙点睛,至此“扬”到极点,给人强烈的感染力。最后水到渠成地发表议论,点出“我”对爸爸的敬佩。
小结:行文兴波,体现起伏美。
悬念、误会、抑扬等都是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有效笔法。
【作文的结构】
一、什么是结构
人们常说立意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选材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那么,何谓言之有序呢?文章结构的高标准是自然天成而不失严谨的,这就是所谓言之有序。有人将行文结构比喻为冬日里的踏雪问梅,一路循迹迤逦,到底瞻之在前,所寻所见、所思所得,都在一树雪中梅上。这里,雪踪很像作者的走笔,走笔又见文章的结构。要知道,踏雪问梅,是闻梅香而欣然前往的,连山梁和篱落都不能阻隔;走笔成文,则是观题目而知雅意,要层层推进的,行文看似自然无拘,却有迹可循,绝不逸出斜谷。
二、结构的重要性
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两个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有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又是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
尤其考场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的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者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决定的。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完整、清晰、严密。
三、常见结构问题
(一)缺少通盘考虑,逻辑混乱
可以说,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一般都会在审准题目之后,在草稿上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选择哪些素材,哪里主哪里次,都会精心考虑,然后便可以一挥而就。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但事先一定会打好腹稿,“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目了然。那么,常见的失误有哪些呢?
1、没有进行整体构思的习惯,往往是提笔就写,想到一点写一点。有时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有时写了一段又去掉重来。
2、开头都还能围绕着中心写,写着写着,中途就岔出了别的话题。这样的作文,从内容上看,多数都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3、有的考生不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逻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不明晰,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归入三类文、四类文之中。
(二)情节没有波澜,一览无余
翻看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的满分作文,它们虽然都能做到立意特别、语言优美,但却少有故事情节摇曳多姿、细节刻画细腻精彩的,不少记叙文都日趋散文化。这固然可喜,但也令人担忧--它掩盖的是学生构思能力的弱化,刻画人物水平的虚化。一言以蔽之。它折射的是学生思维的懒惰。
在记叙文的情节设置上,我们就应该追求“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构思中,别出心裁地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突变情节,就可以使文章情节展现出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的魅力,在短短的600字中,就能给人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感,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能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波,激起人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面对作文题,不妨先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出底牌?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能找到产生波澜美的办法。
(三)忽视过渡照应,难于理解
过河要架桥,写文章也是如此。可以说。过渡就如同文章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段落与段落之间就会脱节;而过渡巧妙,则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一般说来,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在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在由议入叙、由叙转议的变换处,在倒叙、插叙的起讫处,都必须要有过渡,否则就会出现文章思路不连贯,行文不通畅,情节突兀、生硬,令人费解等问题。
要让文章层次分明,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一线串珠法”,用一条线索贯穿起相关材料;
2、“回环反复法”,在文中反复使用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落;
3、“亦问亦答法”,用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
4、“三水并流法”,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几件事或几个侧面围绕一个主题并列或交错展开;
5、“波澜起伏法”,通过设置悬念、巧合或抑扬转换等方式展开情节……这些多姿多彩的结构形式,如能与相应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一定能使你的作文别有情趣,美不胜收。
(四)做衣乱剪裁,分段失当
做衣服要根据设计对布料合理剪裁,作文亦如此,但是有些同学不是好的裁缝,拿过布料后随意乱剪乱用,最后组合到一起做成的衣服自然缺领少袖,或袖短身长。主要现象有:
1.段落冗长繁杂,层次不清,或段落零散,不成整体。
段落冗长最普遍的表现就是“三段式”:不起眼的开头,臃肿的身材,小小的结尾,如此比例失衡,呆板傻气。段落零乱的表现为段落分得过于细碎,一篇六百多字的作文,竟然分成20多段来写,有时甚至是一句一段,弄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结构松散,不成整体,明显有拉长作文篇幅、增加文章字数的嫌疑。
2.豹头蛇尾,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有些考场作文开头语言形象生动,其中还不乏充满诗意的词句,但由于文字过长,挤压了文章主体的位置,造成文章主体无法展开,只好匆匆经营后草草结尾。这种现象给阅读者的感受是文气越读越弱,留下遗憾。
3.不费力气的大量转述,似乎是投机取巧,实则丧失自我。
有考生把大段原材料或作文的提示语全部照搬,如2008年湖南益阳的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有些考生开头居然原封不动地将提示语誊写了一遍。
【模仿练笔】
以下两个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我理解了(爸爸、妈妈、姐姐、老师、班长……)
2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
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
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选择“我理解了”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并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
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
(一)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敌()(2)股()
(3)止()(4)犬()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二)【对比阅读】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
蒲松龄
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⑴狼不敢前()⑵一狼径去()⑶两狼之并驱如故()
跑号如前状()相去数十步()故令嗥()
2.比较阅读《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3.《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周利辉
第2篇:一波三折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
一波三折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波三折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准备去买一个带锁的日记本。碰巧,表弟也在我家,我喊他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
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到了祥云路的环球文具店。“有没有带锁的日记本?”我问店老板,还没等我说完店老板说:“没有”。无奈,我们只好出去了。我说s“今天不买到日记本,誓不罢休。”表弟顺从地点点头,我和表弟走百步梯来到了广场,顿时,我们汗流浃背,大热天,没有伞,唉!只好自己受罪了。
一、走过了
刚到广场,我们看见了表弟的班主任谭老师,表弟声声问好,谭老师一边走,一边说:“周驭呀,你真懂事,有礼貌,在假期里我还以为你们会忘了我呢。你知道吗?你的成绩提高了,我们的周驭现在已不是差等了,是优等了,高兴吗?好好努力,考上大学要来接我哟!”说着,谭老师抚摸着周驭的头,表弟被夸得不好意思,就拼命地往前跑,我们跑啊跑,一直跑到了家家福超市,这才回过头来,我感到不对劲儿,“表弟,我们好像走过文具店了呀,这儿是家家福超市。哎,都怪你们的谭老师,我们连环球文具都没注意到。”我们一会儿埋怨谭老师,一会儿埋怨我们自己,好不容易走到了买凉虾的`地方,望着凉虾,我和表弟谗言欲滴,我扯着表弟要去买凉虾,摸摸口袋,令人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二、钱掉了
口袋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可是总不见那新币50元。怎么办呢?我想起来了,原来,我边走边折纸飞机,把50元钱折成一架小飞机,走着走着
小飞机飞了,不见了,糟糕!真糟糕!50元钱不见了,我还买日记本呢,不被爸爸骂死才怪,还有那可恶的妈妈呢,会拎着我的耳朵打我的,咦,我怎么说妈妈可恶呢?哎!我焦急地说:“表弟,我的钱掉了,你陪我找钱好吗?”“好,好。”表弟连声说,他不愧是我的铁哥们儿,我焦急的心顿时获得了一丝安慰。我想,肯定是在神女市场掉的,正好下面有个铁丝网,可能就从那儿掉下去了吧。我们来到神女市场的下水道,我们都用手捂着鼻子,实在太臭了,表弟东找找,西翻翻,始终也没有找到,我们越来越着急,太阳似乎故意和我们做对,又累又急还受热。表弟甚至哭起来,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得想个主意,连忙跑到一家门市前,尽量做得有礼貌些,温柔些,“请问阿姨,通往下水道怎么走?”“你们到那儿去干什么?太危险了。”好心的阿姨说。“我们的钱掉下去了,”我说。“那你们去请一个棒棒儿吧,给他点钱他会帮你捡的,”他的话还没说完,我们已经来到了找棒棒儿的地方。
三、如愿了
我急忙跑到一个50多岁的老年棒棒儿面前,有礼貌地说:“请你帮我捡一下钱,事成之后,我给你三元钱。你说行吗?”那棒棒犹豫了,眼睛注意看着当前的地势。我慌了,忙说:“我给你五元,怎么样?”那棒棒还是经不起钱的诱惑,终于答应了我,来到下水道,棒棒走了进去,前面有一道围墙挡住了去路,幸好,下面有个洞,棒棒把身子一蜷,索性钻了进去,过了三道弯四道坎五个洞,还是没有找着,正在
他想打退堂鼓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就在前面,棒棒拿了钱,可它浑身是水,还带着臭气。一位好心的叔叔,端来一盆水,说“先洗洗,再烤烤”说着,把水倒在上面,然后在炉子上烤了烤,最后给了棒棒,我以给他五元报酬成交,棒棒找了钱,我们到环球文具店买了日记本,高兴地回家了。
第3篇: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如何写事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如何写人
(一)、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详细分解:
A语言描写: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4篇: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写人记事要突出中心
【激情导入】:
普希金曾说:“纵使青春正在消逝,可是我的心啊,我的心没有完全冷却,那是我的好奇,是我可爱的幻想的梦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美丽的梦想,就象太阳一样,不论走到了什么地方都会闪闪发光。同学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鼓起勇气,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题目再现】:
心愿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的心愿固然美好,那些不能变为现实的心愿却也不乏为一个美丽的梦想,真诚的愿望。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题目自拟。(2)中心突出(3)600字左右。
【思路点拔】
同学们的心愿简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其中有自己个人小的心愿,如希望能有一个快乐心情,有的渴望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也有国家民族的大心愿,如“希望人们保护环境,希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等。”无论怎样立意,
第5篇: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写人记事作文指导
记事,指记录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语出《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写人记事作文指导,一起来看一下吧。
写人记事的作文 (一)
她是一个7个月的小坏蛋,她的脸和全身都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有一点直,特别是她的眼睫毛,长长的,真漂亮!她的眼皮特奇怪,一个双,一个内双,真好玩!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妹妹―焦奕欣。妹妹既调皮又可爱!来,让我给你讲讲吧!――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焦奕欣似乎很高兴,手里拿着妈妈新买的“小马玩具”挥呀挥,把手和玩具蹭到脸上,左眼半闭着小嘴撅着,真可爱!突然,咚的一声!把我吓坏了!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是什么呀?我用疑惑的目光搜寻着。哦!真相大白了!原来是妹妹把它的“小马玩具”甩到地上了,看到她还在笑呢!看她笑的
第6篇: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建议
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建议
同学们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他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有的俭省节约……将身边不同的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建议,欢迎大家阅读!
写人的作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注意把握。
一、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二、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
第7篇: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免费
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免费
中学生作文从写作的内容看,大致有写人记事类作文,作文指导怎么做成ppt?还是写人记事怎么弄?小编给大家提供写人记事作文指导免费,欢迎参考!
一、记人记叙文试笔指要
l.从不同角度,从忆海中觅取若干具体事件,从中提炼出若干精彩的富于情绪化的细节,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
2.选取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借以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3.专写人物的某种趣味,撷取其言行举止的典型材料,如潇洒、深沉、厚道、轻佻……以至写出其风度、气派或人情味来,文章的情感因素往往会活生生地流露于笔端。
4.从侧面写,描摹其待人接物的种种姿态、情性、习惯,如言语习惯、动作习惯等。这种浓入淡出寓浓于淡的写法,并非易作;而一旦出手,往往自成高格。
5.抓住规定情境氛围里人物的特定情
第8篇:写人记事指导范文(24篇)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在下文中,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总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写人记事指导篇一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同学们虽然没有“战火分飞”的经历,也少“痛失亲人”的感受,但是像《散步》《这不是一颗流星》中所反映的那样的生活体验,同学们的生活中则是取之不尽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如果能随手记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