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红眼病应急预案范本
关于红眼病应急预案范本
应急预案简单的说就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救援计划等。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红眼病应急预案范本,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红眼病应急预案范本1
为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红眼病能力,减轻、消除其危害,保障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此应急预案,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红眼病。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红眼病的处理机制。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保教稳定。
二、成立红眼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xxxxx
联系人:xxx
主要职责:红眼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红眼病防控的防治工作。
三、加强红眼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1.利用专栏、家园联系园地、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网站等形式宣传和普及红眼病防控知识,提高全体教工、家长及幼儿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红眼病报告网络,由王丽军同志负责每日向主管部门进行零报告,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力争红眼病不在幼儿园滋生与蔓延。
四、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常备不懈,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人。
2、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对每个幼儿进行严格的晨、午间身体检查,一旦发现眼红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同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床铺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红眼病病情及时上报。
3、落实幼儿病假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及时了解缺勤幼儿情况。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在幼儿来园前、离园后,对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及幼儿用具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工作。每日坚持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要求做到: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手、厕所等处用“84”消毒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餐具、口杯等用消毒柜消毒,室内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每周将幼儿被褥、枕头、图书、毛绒玩具、书包等置于日光下暴晒。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全天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寝室、多功能厅室内空气流通。
6、 适当增加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幼儿户外晨锻炼、户外游戏、幼儿“三操”、户外散步时间,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幼儿抵抗疾病能力。
7、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保教人员要提醒幼儿多饮水,保育员准备好足量的温开水,满足幼儿随时和水的需求。
8、适当调整食谱,为幼儿准备平衡的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9、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坚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10、控制集体活动。 控制班级之间串班、联谊活动。不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11、 对全园教工、家长进行红眼病防控知识专题培训。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12、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幼儿园宣传栏、网站、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下发《致家长的公开信》、“红眼病防控知识宣传单”,让家长全面了解红眼病防控知识,做到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关于红眼病应急预案范本2
为了有效、科学地应对学校突发传染病(红眼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传染病(红眼病)防治。
二、组织机构
由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人员组成安全领导小组,提醒师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突发传染病。
三、建立保障机制
突发传染病后,能客观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学校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键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门卫值守、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种人员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食堂、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医院就医,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应急办。
4、加强师生体制锻炼。学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预警联动
学校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派出所、消防、医院等基层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全天候畅通。
四、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2、应急措施
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资料收集与归档工作;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科学知识;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病症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有异状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街道办的部署启动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学校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
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时内以书面信息报区教育局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4、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有身体异状,学校则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隔离。学校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发病学生(包括与发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采取隔离措施。严格实行患病学生休息制度,学生病愈后方可复学。
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如下: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有关区域进行物理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5、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后,应立即将情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传染病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上报。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学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专兼职信息监测员(应急专干),综合信息小组(应急办)及时接收报送学校有关信息。
信息报送按如下要求进行:凡一般的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向街道应急指挥中心(总值班室)报告基本情况;凡较大突发事件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重大、特大事件应立即报告。
第2篇:红眼病预防
秋季谨防“红眼病”
1、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本病特点是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为1~3周,一般预后良好。
2、“红眼病”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学生大多数是接触同班或同宿舍病人或通过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课本、课桌椅、毛巾、脸盆等而发病。
3、患了“红眼病”怎么办?
如果患了红眼病,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而影响视力。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灰尘等刺激。
4、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是发现病人后,应及时通知班主任,做好隔离治疗。一般隔离治疗7-10天,至眼部症状消失,无任何分泌物才可以复课。
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用流动的水。
三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集体活动。四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5、如何进行消毒?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1:100比例稀释后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书本放太阳下暴晒或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进行手部消毒。
第3篇:什么是红眼病
什么是红眼病?
医学上称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引起本病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腺病毒。红眼病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发病,病人自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先是眼睛发红、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象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还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
红眼病是怎样传播?
一个“红眼病”人往往会让很多人“眼红”。因为“红眼病”人的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红眼病”人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以及他们的手指上都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凡是“红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沾有这些病原体。正常人使用了“红眼病”人用过或摸过的东西,或者
第4篇:预防红眼病常识
红眼病预防常识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 染病。本病特点是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染病。本病特点是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 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 中。接触传染源后2―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 接触传染源后2 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2小时即开始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小时即开始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 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度充血。度充血。
第5篇:红眼病的预防措施
红眼病的预防措施
每年的夏秋季,是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时节。那么什么是红眼病呢?要如何预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俗称的“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流行期间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便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
红眼病的预防方法:
1、常洗手、注意不用手和衣袖擦眼睛是预防红眼病传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2、家中有红眼病病人时,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
3、在公众场合要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接触传染源。
4、一项调查显示,电脑键盘、鼠标目前已成为红眼病细菌滋生的温床。
5、避免过度疲劳和着凉感冒,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油炸、酸辣。
注意事项:
1、“看一眼”不会传染红眼病。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只要搞好个人卫生,不接触红眼病患者用过的物品,是比较安全的。
2、不能热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