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桂花开时金秋来抒情散文
56年前的1963年的秋天,我降生在这个世界,母亲给我起了个乳名“秋生”,我的生命就与秋天有了不解之缘。
我是闻着桂花的馨香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桂花开时,就知道金秋的到来。
时光荏苒,四季流转,生命最唯美的时光里,一年又一年最盼望的,依然是中秋这美好的时节。
每到中秋月圆夜,清朗朗的月光下,家人闲坐,烫一壶酒、吃几只蟹,话话家常,眼看花开得正好,瓜果熟得正好,邻家的孩子也长得好,心头便盈满温柔力量,仿佛再多的忧愁也觉得来日可期。
除了饮酒吃蟹、赏月话家常,在我所有的中秋记忆里,最逃不开的,便是那一树树桂香。对桂花的诗意想象,始于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自古民间就将桂花视为吉祥之兆,素有“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的说法。因此古代凡中榜登科、或仕途得志,皆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誉为拥有“桂冠”。
宋代韩子苍说桂花是“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为“自是花中第一流”。每当到了桂花开放的季节,鼓涨的花苞还未绽开,花苞中的芳香便藏不住了,挥发四散,连附近的空气里都满是醉人甜香。
金秋的桂花,恰似春日的桃花梨花,只要秋风一吹,便开得来势汹汹。街头巷尾、窗前屋后,远远就能闻见醉人桂香。桂花一开出来,就是人们天天看花、闻香的好时节。最热闹的,是数年前这个时节我游历江南时,遇见的那次“打桂花”活动。听说我是圣人故乡来的,热情的村民们邀请我加入活动,让我平生第一次在桂花林中看了一场畅快淋漓的“桂花雨”。
“打桂花”活动通常会挑选一个适合打花的早晨,三人以上结成一队,执长竹竿者敲打高高的桂树枝,另外二人手持宽约三米、长六七米的薄布帐,两端以竹竿做轴,分立两边,以使打落的桂花尽归帐中。“打手”要懂得控制力气的柔韧度,避免伤及易折的细枝。竹竿一击,米粒般细碎的金黄花朵便从树上扑簌簌急落,花雨阵阵,色香醉人。
桂之天香不能久存,尤其怕被雨打风吹。降雨对桂花有很大影响,雨打一天,花就要落下过半,芳香也随之挥发、减弱。因此“打桂花”为的是收其精华、减少损失的道理。
桂花落入帐中,人们带着小竹篮、小盒子、或食品袋,纷纷把篮子、盒子、袋子伸入花堆中舀花,纱帐周围一时就被围的水泄不通。将舀好的成果倒入粗格米筛中,把花粒中的落叶与细枝等一干杂物筛出,再换上细网格的筛子筛第二遍,滤去残余细屑。当看着金黄的“桂米”从筛孔中高高低低摇落,便油然生起对生活的惬意期许。
筛净的“桂米”,即可进行各种食用制作。或将桂花腌制,或做成糕点甜汤,或窨茶酿酒入馔,做得极尽风雅,小小一朵桂花,却能吃出许多门道。
把鲜桂花放到大缸里腌,先浸泡入梅卤,吃足了盐,紧紧地压上半月,再取出腌制好的桂花,漂洗去盐分,晾干,再和白糖拌在一起,充分混合,反复揉搓,直至变成黄褐色,便是著名的“糖桂花”。
糖桂花用在栗子、莲藕上,做成“桂花糯米藕”“桂花栗子羹”,晶莹剔透的蜜糖,细碎的桂花粒点缀其间,甜度适中,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
尝上一碗桂花栗子羹,食上一块桂花糯米藕,或是在最为寻常的家常饮食里加上一勺糖桂花蜜,立马口唇生香,更添一种文人般的意趣。
桂花入茶,水气袅袅,使人颐养精神;桂花酿酒,酒香在鼻尖,桂甜进心头;亦是一种妙用。
桂花开时金秋来。我在居住的小院子里,种了一棵桂花树,在金秋时节,晨起开窗,便能闻着桂香开启新一天的美好。树影轻疏,花落几何,盈鼻的桂香,如水流流过心田,纵然大千世界,那时却只爱院里天地。中秋月又圆,金桂今又开,又是一年秋色好;愿自己心怀的诸多美好,守着月色,守着桂香,都得到美好......(song1963jun)
第2篇:桂花开时金秋来抒情散文
桂花开时金秋来抒情散文
56年前的1963年的秋天,我降生在这个世界,母亲给我起了个乳名“秋生”,我的生命就与秋天有了不解之缘。
我是闻着桂花的馨香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桂花开时,就知道金秋的到来。
时光荏苒,四季流转,生命最唯美的时光里,一年又一年最盼望的,依然是中秋这美好的时节。
每到中秋月圆夜,清朗朗的月光下,家人闲坐,烫一壶酒、吃几只蟹,话话家常,眼看花开得正好,瓜果熟得正好,邻家的孩子也长得好,心头便盈满温柔力量,仿佛再多的忧愁也觉得来日可期。
除了饮酒吃蟹、赏月话家常,在我所有的中秋记忆里,最逃不开的,便是那一树树桂香。对桂花的诗意想象,始于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自古民间就将桂花视为吉祥之兆,素有“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的说法。因此古代凡中榜登科、或仕途得志,皆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誉为拥有“桂冠”。
宋代韩子苍说桂花是“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为“自是花中第一流”。每当到了桂花开放的季节,鼓涨的花苞还未绽开,花苞中的芳香便藏不住了,挥发四散,连附近的空气里都满是醉人甜香。
金秋的桂花,恰似春日的桃花梨花,只要秋风一吹,便开得来势汹汹。街头巷尾、窗前屋后,远远就能闻见醉人桂香。桂花一开出来,就是人们天天看花、闻香的好时节。最热闹的,是数年前这个时节我游历江南时,遇见的.那次“打桂花”活动。听说我是圣人故乡来的,热情的村民们邀请我加入活动,让我平生第一次在桂花林中看了一场畅快淋漓的“桂花雨”。
“打桂花”活动通常会挑选一个适合打花的早晨,三人以上结成一队,执长竹竿者敲打高高的桂树枝,另外二人手持宽约三米、长六七米的薄布帐,两端以竹竿做轴,分立两边,以使打落的桂花尽归帐中。“打手”要懂得控制力气的柔韧度,避免伤及易折的细枝。竹竿一击,米粒般细碎的金黄花朵便从树上扑簌簌急落,花雨阵阵,色香醉人。
桂之天香不能久存,尤其怕被雨打风吹。降雨对桂花有很大影响,雨打一天,花就要落下过半,芳香也随之挥发、减弱。因此“打桂花”为的是收其精华、减少损失的道理。
桂花落入帐中,人们带着小竹篮、小盒子、或食品袋,纷纷把篮子、盒子、袋子伸入花堆中舀花,纱帐周围一时就被围的水泄不通。将舀好的成果倒入粗格米筛中,把花粒中的落叶与细枝等一干杂物筛出,再换上细网格的筛子筛第二遍,滤去残余细屑。当看着金黄的“桂米”从筛孔中高高低低摇落,便油然生起对生活的惬意期许。
筛净的“桂米”,即可进行各种食用制作。或将桂花腌制,或做成糕点甜汤,或窨茶酿酒入馔,做得极尽风雅,小小一朵桂花,却能吃出许多门道。
把鲜桂花放到大缸里腌,先浸泡入梅卤,吃足了盐,紧紧地压上半月,再取出腌制好的桂花,漂洗去盐分,晾干,再和白糖拌在一起,充分混合,反复揉搓,直至变成黄褐色,便是著名的“糖桂花”。
糖桂花用在栗子、莲藕上,做成“桂花糯米藕”“桂花栗子羹”,晶莹剔透的蜜糖,细碎的桂花粒点缀其间,甜度适中,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
尝上一碗桂花栗子羹,食上一块桂花糯米藕,或是在最为寻常的家常饮食里加上一勺糖桂花蜜,立马口唇生香,更添一种文人般的意趣。
桂花入茶,水气袅袅,使人颐养精神;桂花酿酒,酒香在鼻尖,桂甜进心头;亦是一种妙用。
桂花开时金秋来。我在居住的小院子里,种了一棵桂花树,在金秋时节,晨起开窗,便能闻着桂香开启新一天的美好。树影轻疏,花落几何,盈鼻的桂香,如水流流过心田,纵然大千世界,那时却只爱院里天地。中秋月又圆,金桂今又开,又是一年秋色好;愿自己心怀的诸多美好,守着月色,守着桂香,都得到美好......(song1963jun)
第3篇:作文:金秋桂花开
作文:金秋桂花开
金色的秋天到了,美丽的桂花盛开了。
今天是周日,我和妈妈来到花园里散步,一阵阵芳香扑面而来,这香是那么的浓厚,那么的香甜,我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幽香顿时萦绕心间,挥之不去。啊!这是桂花香,多么令人陶醉呀!
桂花树象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园子的.中间,在秋天里,散发着她独有的魅力。碧绿的叶子非常茂盛,一朵朵黄色小花像一粒粒米粒点缀着绿叶,清新,雅致,美丽。是的,桂花不如月季那样娇艳硕大,也不如菊花那样孤傲清寒,她静悄悄地绽放,静悄悄地盛开,不知不觉中,芳香萦绕,沁人心脾!这份美丽,一如妈妈告诉我的那首关于桂花的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桂花不仅很香很美,还有很多用途呢!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桂花茶,还可以做桂花酒呢!传说嫦娥奔月时,带了一粒桂
第4篇:桂花开时作文
桂花开时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桂花开时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是惹人爱的,它不知成为多少文人骚客笔下的风景。
陶渊明爱菊花,爱它的隐逸,所以笔下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周敦颐爱莲花,爱它的高洁,所以笔下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
陆游爱梅花,爱它的坚贞,所以笔下有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风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多,我独爱桂花是也。
桂花是特别的,它是代表团圆的,它开在每年的金秋八月。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闻桂花香。圆圆的明月,浓浓的月色,幽幽的花香,融融的温情,人像浸在蜜里。
我家门前栽种有三棵
第5篇:桂花开
桂花开
桂花开1
清晨,当我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忽然,一阵带有桂花香的风,从窗外吹来,我吸了一下鼻子,啊!那股好闻的香气沁人心脾,我打开那扇窗子,啊!映入眼帘的,是点点黄色,我欢呼起来,“哦!桂花开了!桂花开了!”
我穿好衣服就迫不及待地下了楼,啊!现在的空中弥漫着桂花温暖,柔和的香味。向远处一望,到处是黄色的海洋,奔向桂花,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摘下一朵桂花,看那,那娇小优雅的身姿,是如此美丽动人。一朵朵桂花藏在叶子下,就像一个个害怕见人的小仙子,楚楚动人的身姿,是那样吸引人。禁不住,我又摘下一朵,放到手心上,我将手一合起来,转了转,又将手打开,一闻,啊!我的手上也是那好闻的香味了。抱住树干,一摇,那朵朵如黄色火焰似的小花儿,飘落了下来。看啊,它们优雅地在空中打转,那身姿,简直可和蝴蝶比美,接着它们又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