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7 07:13: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

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对: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个人背,小组互背(次序可变动,背对背全即可。)

二、阅读:中华龙

1、思考:

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因为这块奇石上有龙的形象,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阅读方法:围绕文章题目,分析出内容要点,概括.总结。

三、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四、作业

默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读写例话“口语交际”,读懂要求交流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

⑴ 自由读,用序号标出各项。

⑵ 指名回答。

内容:观察到春天的景物;对春天的感受。

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别的文章中搬来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⑶ 小组交流,人人发言,共同评议。

⑷ 全班交流评议。

⑸ 引导启发学生参考。(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

二、习作

要求: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大家对春天的景物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请把这些发现、体会写下来。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过程:

口语交际为学生习作作了充分准备。学生感到好写,有内容可写。

动笔前,提示学生注意下列三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指导.写作

1、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2、体会景物的变化。

3、通过直抒胸义及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习作

1、简要地说一说总体的情况。

2、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3、将自己的作文和范文比较,找弱点修改。

4、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第2篇: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第3篇: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推荐8篇)由网友 “木鱼水手”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 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人教《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背词一首《西江月》,丰富学生词的积累。

2.阅读短文,做练习。

3.写一封信。

4.会讲成语故事,并根据故事绘制连环画。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词《西江月》

教学步骤

一、介绍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历来同苏轼并称。

二、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

2.独立思考词的意思。

三、师生讨论,理解词句的意思。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道:即黄沙岭,地名。在江西上饶西南。

“七八个星”二句:这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天外有七八个星,山前落了两三点雨。

社:社祠,就是土地庙。“见”通“现”。

四、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静穆的夜色里,作者一边赶路,一边悠闲地欣赏着美妙的自然景色。徐徐清风中,传来了蝉的鸣声,还传来了稻花的.香味和青蛙的叫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关于第十册积累运用的教学设计

关于第十册积累运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词(长相思)。

2.通过阅读《贝壳》,理解短文内容,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通过介绍少儿节目,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能写出一种自己要发明的东西,培养想象和作文能力。

教学准备

1.抄写《长相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收听或收看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少儿节目。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词《长相思人学生认读。不认识的宇。

聒,guō,声音嘈杂。

2.介绍作者。

纳兰性德,原名成稳,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侍卫,随康熙皇帝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迹。他主张作诗须有才学,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此词作子康熙二十年(l681年),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精练的手笔,描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