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6 07:13: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

关于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作者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本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第2篇:宋词《水调歌头》赏析

宋词《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十一月,章森奉命出使金国,为金主完颜雍祝寿。作者对此深感耻辱,在友人章森出发之前,慨然以词相赠。

上片为友人壮行。“不见南师久”,暗含对朝廷不思北伐的不满。“漫说北群空”,强调宋朝有人才。“当场”以下,以国家与民族的奇耻大辱激励章森,希望他能不辱使命,做个堂堂正正的汉使。

下片抒发作者胸中的感慨。“尧之都”以下五句,以连珠式的排句喷薄而出,二十字一气贯注,痛切呼唤千古不灭的民族之魂。这几句犹如奇峰拔地而起,犹如利剑猛然出鞘,慷慨激昂,使人投袂而起,充分揭示了全词的主题。结句“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痛快淋漓地倾泻了豪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此词既批判了昏庸的朝廷,又赞许鼓励友人的出使,还鞭挞了敌人的罪恶。

作者在表现这些复杂曲折的.心情时挥洒自如,从本是有损民族尊严的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局面里,表现出诛灭敌人的必胜信心。词人以议论入词,既痛快淋漓,又形象可感;立意高远,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和昂扬的感召力量。在陈亮的词作中,此篇堪称为压卷之作。

第3篇:宋词赏析:水调歌头

宋词赏析:水调歌头

编修公易镇武昌,安阳岳浦作歌头一片,奉祖行色。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此词作者为岳飞之孙岳甫。据《全宋词》其名下简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动在孝宗、光宗年间,南宋覆亡前宋金对峙之际。胡尘未已,烽烟时烈。送人移镇武昌,从国难时艰的大局需要着眼,语多劝勉和激励,弹拨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主调。

词中所谓“神都”,即京都临安。封建官员向来看重在京城供职,接近权力中心,享受优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视任所偏远者为畏途。行者身份是编修,参与国史实录的编纂者,也可能在国防机关枢密院掌文字,均清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水调歌头宋词赏析

水调歌头宋词赏析

水调歌头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赏析:

道家不止与教内师友交往,同时也有不少尘俗中的朋友。此词,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长庚结合表现羁旅行役苦况而抒发挚友间的深厚情谊之什,读来很有人情味,非无人间烟火气可比。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突兀而起,引人关注;就其句型看,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由远而近层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图;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实为送行者和远行人佇立江岸之即目所见,故虽仅止写景而惜别之情已隐隐可见。紧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词抒发离情的旨意点醒,并写出了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秋节的宋词水调歌头古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