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兰,一个暴风雪之夜,因为医生没能及时赶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厄苏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来。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的机会。每当犯错,她的生命便会戛然而止,然后陷入新的轮回。厄苏拉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也经历了无数人情冷暖,然而在“重生”后,还需面对黑暗的生活。
二战,这个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使无辜平民流血牺牲的残酷战争给厄苏拉的心蒙上了厚厚的阴影。黑暗,仿佛就是厄苏拉内心世界的主色调。明明知道自己的至亲会在下一刻倒下,却无能为力。
厄苏拉曾告诉弗里妲,如果可以保护她,自己愿意余生永远在刀尖上行走;如果能拯救她,她愿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如果她能够浮起,她愿在最深的河底溺水身亡。这不仅是厄苏拉对自己心中至爱之人的保证,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
“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翻开书的扉页,我慢慢地写下这句话。 我们每个人不都应当如此吗。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你有权主宰它——只要你的心中充满光明。但是,若你的心已渐渐被黑暗吞噬,你又凭什么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漫漫红尘陌,你顶着夜幕,凭什么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只能跌跌撞撞地走着,最后坠入无尽的深渊。但是,只要你的心中有一个太阳,能照亮每一个角落,那么,你的人生旅途便会畅通无阻。
张海迪,当今世界的一个传奇,拯救了多少被禁锢在黑暗中的人。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在残酷的命运前,她没有选择沮丧和沉沦,相反,她微笑着,以自己的毅力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和多门外语,写下多本著作,引领了无数迷途游子走出黑暗、追求光明。同时,她还自学了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学会了针灸,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
生命,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沐浴在阳光中,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伟大、生命的永恒
将生命进行到底!
第2篇:生命不息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头靠近山顶又滚落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循环不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
纵观古今,无数的伟人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道尔顿临终前还在实验室中记录数据,最后安息在了这个与他相伴一生的地方;诗人海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在本上写下刚想出的诗句;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则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溘然长逝。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也有许多人,他们奋斗过,辉煌过,但随后便懈怠了,最后落得个“逸豫亡身”的下场。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将奋斗坚持到底。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便是如此,奋斗可以使你前进、成功,甚至辉煌。但是一时的辉煌不可长存,时间久了就会腐烂变质。当然辉煌也有它的保鲜剂,那就是不懈地奋斗。这是为什么呢?从哲学上说,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时间不可能永远定格在那辉煌的瞬间,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生命是短暂的,奋斗使之不朽。道尔顿、海涅、马克思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原子学说、美丽的诗句和《资本论》,更宝贵的是他们那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一时的成就当做永久的成功,从此松懈下来,这种做法大错特错。这也正如我们学生的考试:一次考好不代表可以从此松劲,而要更加努力,奔向下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奋发进取,不可以松劲懈怠,时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范文的运用评析
这是一篇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也是一篇成功使用了”引议联结”写作模板的考场作文。作文开头第一段,以课本中出现过的古希腊神话中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推石头为引子,引出文章的观点: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这是文章的“引”。
接下来,文章第二至四段开始“议”,即论证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论证时,作者先正面举例论证(第二段)I然后反面举例论证(第三段),与前面构成对比,更有说服力;再从哲学的高度深入分析论证(第四段)。这样反复的“议”,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在观点得到充分“议”的基础上,第五段,作者再联系实际,指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现实意义,这是“联”。最后一个段,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号召。这是文章“结”的部分。
第3篇:生命不息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在搞研究或写论文时,更是问题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1、主观上欠缺学习主动性。
随着年龄地增长,工作时间的增加,年复一年,翻来覆去,惰性也在增长。再加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许多的时间都放到了家庭的上面。历年的初三教学生涯,承受着莫大的精神与身体压力。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不求上进。惭愧!
2、知识水平欠缺,没有理论高度。
毕业后,未能再系统的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知识陈旧老化,不能即时更新,与时俱进。用半桶水的知识,想要写出一桶水的锦绣文章,何其难矣。
3、没有创新精神,人云亦云。
只有自己亲手去做,所得的东西才是自己的,道理谁都懂,但有时又禁受不住网络、期刊等方面文章的诱惑,抄袭了事,省心省力。归根结底,还
第4篇:生命不息
平安健康分红保险讲师手册
随堂讲义1
生命不再伟大
我望着日渐衰老的父亲扬起一张蜡黄的脸,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的眼睛不时地睁开一下望着天花板。我不知道他确切地在想什么,但我知道他非常想治好自己的病。因为刚查出病因时,他曾对医生说:“如果4万元能治好我的病,我就治,否则,就不治了。”后来我才明白,爸爸他们厂里的药费报销50%。父亲的积蓄可能就是2万左右。
父亲患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听医生说,白血病有20多种,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我问医生需要多少钱,医生说:“你父亲的病治好(指换骨髓)已经没多少意义了,等待缓解那就是无底洞。”接着医生向母亲了解我们的经济情况。母亲说,厂里可以报销一半的药费。第一天输了血小板,父亲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控制,不再疼痛、出血点消失了。第二天输多龙、特美汀、柔红霉素„„这些药都是
第5篇:生命不息读后感
生命不息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开篇写道: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在凯特?阿特金森的《生命不息》一书中,女主角厄苏拉正经历着这样的生命重负。
故事的开篇是一个暴风雪之夜,小女孩厄苏拉降生,窒息而死,再次降生,之后的她仿佛被卡在了时间的机器里,4岁溺水,5岁跌落房顶,8岁连续4次感染西班牙流感,22岁被家暴,30岁遭遇伦敦大轰炸,她不断死去,也不断新生。如果单从这个生命轮回的曲线来看,你或许会说,这也只是个想象比较丰富的小说而已。而这本书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就此陷入重复叙事,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曲线多角度展现了厄苏拉生命的不同面向,伴随厄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