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走了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4 07:13: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姑父走了散文

姑父走了散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姑父走了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姑父走了,而且是以自挂东南枝的方式走的。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惊愕得半天回不过神,为什么?读了一辈子书的姑父莫非一世清明,到了晚年却成了书呆子,在身体健康,儿孙承膝,颐养天年之时遇烦心事却没拐个角,而往死胡同里撞了。

那几天工作很繁忙,我没有前去吊唁,很是遗憾。姑父那清癯的身影,正襟危坐在台阶上,手捧一本古书,摇头晃脑地放声唱着的形象却一遍一遍在我脑海中放映着。

姑父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养育了7个儿女,但他始终不事稼穑,柴米油盐之事不为他所谋,而读诗作文才是他一生的主要功课。据母亲说姑父出身大地主家庭,而且他是家里唯一的少爷,因此,他少年时颇得父母宠爱,不要说粗重的农活,连家务都冒沾过手,而年长他三岁的姑妈是他父母选定的最佳媳妇,一个是应了“女大三,抱金砖”,二个是身材高大的姑妈被认为是持家,做农活的好手。当时才14岁不谙世事的少年,当新娘过门时,他还害羞地躲在父母身后,不肯拜堂。

姑妈嫁过去,就成了伺候姑父的最好侍女。在我的印象中,姑妈永远都是忙忙碌碌,忙完田里忙地里,忙完地里忙家里,即使我们去做客,姑妈做饭,洗衣,扫地,从未停息过,而姑父则永远是手执一本书,坐在太阳下、灯下优哉游哉地读着,春节我们去拜年时,看到姑妈忙完所有家务后会打盆水来给姑父洗脚,这时姑父总会抬起头来,摘掉眼镜,与我们说起各种有趣的时文来。这桩看似不平衡的婚姻,旁观者也许会为姑妈打抱不平,可当局者却无怨无悔地乐在其中,她乐于承担所有农活和家务,也乐于把他当小弟般照顾,古话说得好: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姑妈之所以无怨无悔地庇护了这个男人几十年,大概是因为姑父有着读书写文这一高雅的爱好,还有读书人的儒雅和风度吧。

姑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永远以书、纸墨为伴的他,总是一身干干净净,有着白面书生的清秀,有着温良恭俭让的亲和,也还真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场。

我父亲走后,是姑父写的祭文。记得那天下午,姑父在太阳下铺开有几米狭长的白纸,对折几下,凝思几分钟,便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用蝇头小楷写了三千多字。写完后他边读边讲解我听时,我当时的感觉是崇拜姑父到无以复加,他清晰地记得我父亲一生的生活、工作轨迹,甚至情感历程,而且措词情真意切,褒贬有度,加上那工整遒劲的小楷,如同结队前行的蚂蚁,有情感地匍匐于纸上。

我那才情横溢的姑父,一生为乡邻主管过各种各样的红白喜事,为亲人,乡邻写过很多篇祭文,状子。不知现在他离去会由谁来捉笔,那个人会不会写得如他所意。记得当初他为我父亲写祭文时,就某问题是用直笔还是曲笔,征求我意见时,我回答说直笔吧。那今天姑父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用我们老家的话说是让儿女们背负不孝、不义的骂名啊,那他希望执笔的人就他的死因是用直笔还是曲笔呢?如此说来,我只能用乡邻的话来说这个让我崇拜的姑父了:姑父,你好糊涂啊!

逝者已矣,姑父,一路走好!

第2篇:姑父散文

姑父散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姑父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亲打电话来说,大姑父病重。从Y手中接过电话,听到母亲在那端说大姑父现在病得厉害,怕是不太好了,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以为,我不会流泪的。对这个老人,我以为,我心中是没有太多感情的。

小时候一直害怕大姑父。怕大姑父给我上政治课,怕他种种繁琐的规定。所以除了过年去一趟,基本上是不进大姑家门的。大姑父除了在学习上给我督促外,我的生活轨迹中没有他的参与。

中学时,学校离大姑家很近。父母叫我经常去看看二老。偶尔去大姑家,便很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大姑父从我进门的那一刻起,就会不停地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心惊胆战,生怕答错什么问题,声音细小如蚊蝇。于是,如坐针毡似的熬过半个小时,便仓皇而逃。毕业那年,大姑父给我弄了一个学籍,动不动他便很严肃地对我说:“以后注意不要随便和别人说到你的学籍。而且,你要知道,这个学籍还未必管用。弄穿了,就白念。不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长大以后就和你哥哥姐姐一样没出息吧!你爸就知道忙活,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问。这次如果考不上,以后也别想让我再替你想办法了。机会只有一次。”诸如此类的话,去一次大姑父便说一次,直到这样的话语在心底里生根发芽,永远被我记在心间方才罢休。

那时的我是很恼火大姑父的。他给我施加了太多的压力,给我敲响了太沉重的警告。从他冷冰冰的表情中,我看不到关爱和温暖,鼓励和安慰。我只能冲着他的话,赌气似的狠命学习。现在想来也多亏了他。

刚工作的时候是和大姑父在一个办公室的。十年前的大姑父身体还很好,精神也很好。办公室中,与大姑父同龄的老师有好几个,他们是学校的骨干,顶梁柱。他们每天在办公室中大声说笑,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工作了,才知道,原来大姑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古板。甚至,他很风趣。只是,在我们面前不。在我们面前,他习惯于教导。同事于是常常取笑大姑父说,因为我的存在,再不能信口开河,为所欲为,想说什么不加思考了。也许。我常常听到同事说些关于大姑父年轻时候的笑话故事。所有人都觉得大姑父是一个极开朗极幽默的人。我工作后不久,大姑父便退休了。按照他的那种性情,退休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在家无所事事,时间漫长地不晓得该如何打发。而大姑是一个很传统很内向的女人。寡言少语,很有古代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生活主流是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缝缝补补。她不能忍受大姑父退休后每天早晨端着茶杯出门逛游,下午聚在别人家门口打小牌的行为。于是,常常争吵。我很纳闷,风雨几十年的老人何以用争吵度日?于是大姑父到外面帮着私人学校代课,辗转反侧,如此种种。

然而,不论生活怎样愉快或是不如意,岁月的风霜雪雨终究会悄悄侵蚀人的肌体。那个曾经很豪爽很幽默且很严厉的大姑父在年轮的威逼下渐渐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然而还是常常看着别人打牌。大多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尤其在退休以后,生活没了方向,没有了激情。退休综合症的.种种便表现了出来。大姑父退休以后,身体很快就衰弱下去。有时在外面碰到大姑父,看他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便会隐隐悲哀。然而,却从没有想到过,七十岁多一点的大姑父竟然就这么苍老了。

母亲电话中说:“你也不要记着大姑父对你们的种种偏见。人老了,做事难免不周到,各种差错都会有。现在他的病已经很危险了。还计较他什么过错干吗呢?”我没有记着大姑父自从我结婚这些年来对我的偏见,对Y的偏见。我和Y从不在意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表兄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琐事不能成为我们和大姑大姑父之间的隔阂。

大姑父回到家中疗养。我和Y跟随父母去看望他。

我轻轻推开门,大姑父的房间很温馨,很暖和。立式空调一天到晚开着。被单被褥都干干净净。在家里确实比在安医的条件好多了!小表姐正坐在床边的小椅子上,双手支在被褥上,呆呆望着大姑父出神。大姑父实在瘦得厉害!双眼已经深凹下去,眼圈周围有点发黑。颧骨高高隆起。他靠在被子上,看到我来了,眼睛微微睁开,问我一些问题。我鼻子发酸,眼泪就涌出来了。我默不作声,背过脸去,使劲干咳了一声,耸耸鼻子,调整好自己,将眼泪轻轻拭去。我害怕哭不吉利。然后才回答大姑父的问题。大姑父还是一刻不停地问我的工作,问我支教的事情,问Y的工作调动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不要调动工作了吧!跑来跑去有什么意义?离家又远,生活上都不方便。你那支教也快结束了吧?明年可不要再去了!那么累!在家好好看着孩子学习。你爸和你妈年龄也大了,没事时候多回家看看。我这儿不要紧。”我让他少吃一点水果,他微微摇头说:“现在不想吃。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到你家去,让你做好吃的给我吃。好了的时候,我一定要到各家走走,都走走,好多年没去过其他亲戚家了。”听到大姑父的话,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我来到屋外,大姑呆呆地坐在廊檐下,表姐表哥们在忙着做饭。大姑看上去很憔悴,很虚弱。我的父母坐在大姑旁边和大姑闲聊着。大姑双手放在膝上,粗糙,干裂,和我父亲的手背一样。我从没有见过大姑手如此粗糙过。大姑父病了,所有的重担都有大姑来扛着。表哥表姐们都不在家,苦了大姑这么大年纪还要忙这忙那。唉!父母都老了!大姑和大姑父都很衰弱了!我悄悄出门去买了两袋VE尿素膏,然后打来半盆热水,让大姑和父亲好好洗洗手,涂抹上膏药。大姑低头默不作声,细细搓洗着双手,我发现,大姑眼中已满含泪水。大姑对我父母说,大姑父是老大,理应先走。然后就哽咽了。我将大姑拉到厨房看他们忙碌,岔开她的话题。可是,我知道,大姑父怕是不能够再康复了!

有人说,漫长人生路,辛苦拼搏,何时才能到尽头?其实,生命极其短暂。轰轰烈烈的一生也好,平平淡淡的一生也罢,到头来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化作尘土。叱咤风云,苟且偷生,所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最终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尘埃。我的大姑父,这个古稀老人,在年轻时操心所有儿女的生活,争强好胜。为争取不受到大姑的约束而争吵了一辈子。只但愿大姑父在有生之年能够开开心心,再也不要为一些琐事伤神。

第3篇:姑父走了的杂文随笔

姑父走了,而且是以自挂东南枝的方式走的。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惊愕得半天回不过神,为什么?读了一辈子书的姑父莫非一世清明,到了晚年却成了书呆子,在身体健康,儿孙承膝,颐养天年之时遇烦心事却没拐个角,而往死胡同里撞了。

那几天工作很繁忙,我没有前去吊唁,很是遗憾。姑父那清癯的身影,正襟危坐在台阶上,手捧一本古书,摇头晃脑地放声唱着的形象却一遍一遍在我脑海中放映着。

姑父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养育了7个儿女,但他始终不事稼穑,柴米油盐之事不为他所谋,而读诗作文才是他一生的主要功课。据母亲说姑父出身大地主家庭,而且他是家里唯一的少爷,因此,他少年时颇得父母宠爱,不要说粗重的农活,连家务都冒沾过手,而年长他三岁的姑妈是他父母选定的最佳媳妇,一个是应了“女大三,抱金砖”,二个是身材高大的姑妈被认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姑父走了的杂文随笔

姑父走了的杂文随笔

姑父走了,而且是以自挂东南枝的方式走的。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惊愕得半天回不过神,为什么?读了一辈子书的姑父莫非一世清明,到了晚年却成了书呆子,在身体健康,儿孙承膝,颐养天年之时遇烦心事却没拐个角,而往死胡同里撞了。

那几天工作很繁忙,我没有前去吊唁,很是遗憾。姑父那清癯的身影,正襟危坐在台阶上,手捧一本古书,摇头晃脑地放声唱着的形象却一遍一遍在我脑海中放映着。

姑父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也是个贫穷的农民,养育了7个儿女,但他始终不事稼穑,柴米油盐之事不为他所谋,而读诗作文才是他一生的主要功课。据母亲说姑父出身大地主家庭,而且他是家里唯一的少爷,因此,他少年时颇得父母宠爱,不要说粗重的农活,连家务都冒沾过手,而年长他三岁的姑妈是他父母选定的最佳媳妇,一个是应了“女大三,抱金砖”,二个是身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姑父走了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姑父走了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