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主要写的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在这里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可是她担心学生们怎么办就请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魏敏芝,临走时,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魏敏芝:“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泼到城市里去打工,这可把魏敏芝吓坏了,他想起高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对学生们说:“老师要去城市里去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了,老师让每个同学出点钱,大家都去......可是,不管怎么办都不够,老师决定就让她一个人去,到了城里以后,她通过市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可是差距为什么大呢?像有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给扔了,但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孩子闷呢,买一瓶可乐,一人只能喝一口,还要留给老师,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而且成绩都很高。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乡水泉小学到城里来,也像我们一样有那么好的环境的话,他们是否还能品学兼优呢?
第2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假期里闲来无事,又把张导的大作《一个都不能少》看了一遍,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但很经典。看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片中有太多场景与自己亲身经历很像,看着片中的人物活动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所以,心中感触颇深,遂写此文,以示纪念。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位乡村代课教师和她的学生之间的一些事,故事的背景是水门乡的唯一一位民办教师——高老师,因为家中老母生病需要回家照顾老母,所以请了一个月的假。在这一个月中学生们就没了老师,村长无奈只得临时再找代课教师,联系了很多初中,高中的毕业生,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教书,于是后来就找到了小学毕业的魏敏芝来当代课老师,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小魏老师负责教学校一到四年级的二十多个学生,并负责给孩子们做饭,遇到下雨还要送他们回去。报酬是一个月五十块,但前提是等到高老师回来一个学生都不能少。于是小魏老师的教学生涯开始了。
教课第一天小魏老师就遇到了尴尬,学生们都不听她的,管不住学生。不过想想也是,一个才十三岁的姑娘带着一帮八九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只是游戏玩耍的时候,可能城里的孩子有的还在妈妈怀里躺着撒娇呢。可山里的小张维柯就没这个福气了,因为父亲死得早,母亲又有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小张维柯不得不辍学跟随同村一个稍大点的女孩子去城里打工挣钱替家里还债,到了城里又不幸走丢,后来就沦落街头,俨然成了一个小乞丐,看着同龄的城里孩子在父母怀里撒着娇吃着羊肉串,再看看山里来的张维柯,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再说这边小魏老师得知张维柯辍学去城里打工的消息后,就急着要去城里把张维柯找回来,可是没有路费啊,于是就号召同学们兑钱,兑的钱不够他们就去搬砖,一帮八九岁的小孩短短两个小时里竟搬了一千五百多块。本来砖厂老板是不愿给钱的,但后来听说他们是为了帮助同学才给了十五块,由于算错了票价,他们拿着多出的六块钱买了两罐可乐,看着小孩们一人一口喝得很满足的样子,顿时感到羞愧难当,我们在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时间,金钱和青春。我们在浪费着粮食,每月高额的电话费和因为过时而被我们扔掉的衣物。我们应该自责。
小魏老师因为凑不齐去城里的路费,也不愿再去劳累孩子们去搬砖,就选择了步行进城,路上遇一好心菜农同意让她搭便车乘拖拉机去城里。到了城里更是遭遇百般困难。好容易找到张维柯一同去的那个女孩,却无法找到张维柯本人,后来听说可以通过写寻人启事找人,就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却也没能找到人。再后来小魏老师去了电视台,由于没有证件她没有获准进去找台长,于是就在门口逢人就问是不是台长。当看到门口的女接待粗鲁地对待她时,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这让我不禁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我刚上高中,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到市区医院去做一个检查,由于检查结果要过几个小时才能出来,身上有没有多余的钱去闲逛,于是就在路边的一个卖旧书小书摊边看起书来,卖书的是个老头,表面很慈祥,在那看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老头想要赶我走,眼睛里满满的都是鄙视,那种眼神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然后就给老头扔下五块钱随手拿了一本旧杂志走了,整整几天我的眼前都是那个眼神,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一定要这样呢,一定要这么现实吗?人与人之间友善一点不好么?
但世上还是好人多,善良的台长帮了小魏老师,不但帮他找到了走丢的张维
柯,还带去了筹集来的善款和文具用品,为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福音。看着孩子们拿着彩色粉笔开心的写字的样子,我也不知不觉的露出一个上扬的嘴角。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山区的贫困和落后情况,以及农村孩子的求知欲,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坚持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和抱怨呢?人们总说中国发展了,经济腾飞了,国家富裕了,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关注偏远山区,关注贫困人口,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不是吗?
第3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看后不禁生发感叹:“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竟然担当起代课教师一职,因为原村任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临走时,高老师嘱咐她:“全班有28名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学生张慧科因家里欠别人一千块钱,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后,决定去城里找张慧科回来。
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口外,为了“一个都不
第4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一个都不能少》,我已经看过几遍了,但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次与老师和同学看却又是一番滋味。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眼泪开始湿润,最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母亲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班里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可不久,张慧科同学因家里贫穷连饭也吃不饱,就去城里打工。魏老师知道后,从遥远的乡镇十万火急地赶到城里,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看了影片,脑海中一直闪现每一个催人泪下的镜头。教室的墙壁千疮百孔,玻璃残缺,桌子缺胳膊少腿。戏中的小老师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要找回张慧科历经的千辛万苦。首先和学生一起去搬砖筹集路费。由于没钱坐车只能徒步行走在前不挨店后
第5篇:五年级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
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中心小学梁俊飞
前一阵子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我是回味无穷。这部电影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山区贫穷、落后,教育更落后,起码比我们这儿落后;第二就是山区也有人才,短短的一个赛跑,讲述了山沟里有多少有用的人才,我真的很佩服;第三,执着,为了一句承诺十三岁的小魏老师为了一句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一个人来到城里寻找辍学的张慧科,受尽了艰辛。
当时看的时候我感到惊叹,在这样的穷山沟里,贫穷和落后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没钱读书,没钱看病,贫穷使很多小朋友很早的辍学,同时,贫穷、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师不愿意到这里教学;当张慧科被找回来时,小朋友们看着好心人捐来的粉笔,是多么的惊喜,多么的兴奋,魏敏芝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儿,我感到他们
第6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3篇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3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3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3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看后不禁生发感叹:“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竟然担当起代课教师一职,因为原村任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临走时,高老师嘱咐她:“全班有28名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学生张慧科因家里欠别人一千块钱,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后,决定去城里找张慧科回来。
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口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郑重承诺,
第7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5篇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看后不禁生发感叹:“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竟然担当起代课教师一职,因为原村任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临走时,高老师嘱咐她:“全班有28名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学生张慧科因家里欠别人一千块钱,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后,决定去城里找张慧科回来。
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
第8篇: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4篇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1
当看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老师啊!”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课老师魏敏芝,仅仅13岁,也就是小学刚毕业,被家有事的高老师找来代课。高老师临走前告诉她:“全班28个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这对魏敏芝来讲,虽然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但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压力。第一个压力是县里选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就以“失踪”为借口,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而第二个压力是张慧科因家庭贫困,离校进城打工。这又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一个小女孩,不顾年小路远,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