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鉴赏方法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3 07: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散文鉴赏方法

散文是一种具有含蓄美的文体,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四个方面入手:

1从选材的角度去鉴赏

材料为中心服务,是任何文体都要遵循的。有利于中心的材料可泼墨如水,不利于中心的

材料要惜墨如金。因而,材料的典型与否、新颖与否、恰当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还是以《六国论》为例,文中论述“弊在赂秦”及“不赂者以赂者丧”时使用的例证,都非常

恰当地论证了观点。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散文中,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

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现手法。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五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因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政论、寓言等散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各有侧重。但是,一

篇散文中,一种表达方式贯穿始终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所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散文,

主要看表达方式是否能运用自如。如《六国论》,作者主要运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观点,其中

又间杂运用了叙事的写法。议论记叙运用自如,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散文分记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政论、寓言类等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去鉴赏、去把握主旨。

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政论性散文要

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总之,要根据散文的不同侧重点去鉴赏。

当然,鉴赏散文时,这几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评价、综合赏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第2篇:散文的鉴赏方法

散文的鉴赏方法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政府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

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报秋》(1999年),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作者通过玉簪花这个载体,提醒人们要多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这个“精神”,也就等于找准了阅读的突破口。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有:①比喻。如“兽”“鬼”各指什么(《人·兽·鬼》);②反衬。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如《门》(2001年)中的“门”;⑤排比。如“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报秋》),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到了强化作用;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只是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

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第3篇:散文鉴赏阅读试题方法

散文鉴赏阅读试题方法

一. 整体阅读,揽旨品趣

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旨,品出文章意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0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 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 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 “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 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 作者把玉簪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作者把玉簪花放在时空的河流里体味生活,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鉴赏散文的储蓄美方法

鉴赏散文的储蓄美方法

含蓄之美,是许多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共同特质。高考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

散文的含蓄美,是指“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作者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用意,而是尽量用形象来说话,将深广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同时要留有余地,做到“有余不尽”“令人于言外可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因此,要真正享受到散文的含蓄美,首先应了解散文含蓄美的实现手段。

含蓄不等于晦涩。不明说但仍要说,不直露但仍要露,只是作者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的。作者将自己的本意情感进行艺术化处理的主要手法有:一是托物言志、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便是作者的情;三是虚实相生,借设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四是运用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真意婉转而出。因此,理解感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散文的鉴赏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的鉴赏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