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记得学生曾经问过我,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呢?我们以后还用得到这些内容吗?一时我没能回答得上来。是啊!现在学数学是为了什么呢?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
在新授时,我们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的过程,同时我们更需要让学生将数学模型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练习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练习重在知识的巩固,然而在我的太多练习教学中,题型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一,对于教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比较淡薄。这样练习,让我们的多数学生感觉数学只在课堂上,考试时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所以才会有那样的`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老师对练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给学生以不同寻常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中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加以利用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联系生活,如果再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2篇:中学数学教学随笔
中学数学教学随笔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著作《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反思的重要作用,认识并加强反思力度。则对于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的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效能,技巧和理解的深度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省,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在此教育大潮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师生反思模式的互动应运而生.它们是初中数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人民教师应重视贯彻落实的地方。
时代在发展,发展有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探讨活动中,体会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过程美,促进学生发展严密推理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当然基础知识依然很重要,一切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智商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桥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的指导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和发展个体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的习惯。
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发展,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之中逐步确立的。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体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有指导意义的基础,能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预习,为反思拓展空间
以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预习做的不到位,听讲没有针对性.老师备学生可能不充分,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可能就不会大.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在课堂有针对
性的简要摘记。预习中的问题和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前预习和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方法,使反思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活动。学生的反思实践,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譬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课堂中的内容对比反思,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平时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同样可以联系别人的实践活动,引发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同类比较,差异分析.博观而约取,以致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状态.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类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的:一节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然后改进,为自己更好的发展做基础.可以有如下的尝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反思的是过程与知识的结合.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达不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不高,学习兴趣一片苍白,对于发展很是不利。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建立模块化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步骤精确化和方法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讨论是活动,而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概念则是思维的细胞,思维是概念的矛盾运动过程.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故认识深度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理解才能万岁.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对知识点的相对全面理解.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方法.获取知识背景,深化理解层次:在教学活
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到具体情景的制约,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和反思,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不同方法的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
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于是就找不出解题的最优策略,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元化、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
5,在审问错误中反思,在改正错误中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求甚解.这是造成许多错误的重要原因。许多题目的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反思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刺激他们的反思意识。
6、在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一节课结束,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的一些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总结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及创新。
(三)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经常引导学生反思中,如果每次只是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给予其大量的启示性鼓励、正强化评价,让学生体会自己反思的好处,使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
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看齐。我经常对学生说:理解才能万岁,要理解透彻,反思必不可少.只要能反思,就比以往有进步,比以往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而有这样行为的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有了战胜困难的利剑,获得胜利就比较容易了。让同学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能不断的进步.能够经常地、认真地,下意识的反思.如此,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的学习的魅力.从而转化思想意识、总结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总之,有反思就有对比,有对比就有进步,有进步才会更好的发展.
第3篇:中学数学教学随笔
本学期开学不久,我校教学科组开展数学教学探究帮助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把学生逐步形成提高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展开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探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双基教学是缺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离不开他已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的积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开拓思维,所以我校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牢牢地把握双基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双基教学加强了,引导下来培养创新学习,就在课堂上生成,因为双基教学落实到实处,创新才得以实现。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只要我们把握住双基教学才能够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开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到新能力。
第4篇: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肥乡第二中学 李付强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