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范文
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范文
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
近年来,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的倡导和教育部及各界的赞同、支持下,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正逐渐进入大、中、小学的校园。这是一项提高我国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大举措,值得人们为之拍手叫好。
我国素称诗联之国,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精美绝伦,源远流长。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古典诗联无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之一。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诗教久盛不衰,甚至充当仕进的“敲门砖”,即使其间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元代轻文学以至“九儒十丐”这样的摧残和冷遇,仍不减其势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古文包括诗词受到重创,却不能使它绝种。毛泽东曾经说过“旧体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的话,后来他又断言:“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况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本身就是伟大的诗人,是古典诗词终生不渝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而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如鲁迅、闻一多、郭沫若、郁达夫等,“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写旧诗”,在传统诗词创作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至于楹联,虽曾一度流于政治口号,失去艺术魅力,却始终在民间兴盛不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真正贯彻,诗词楹联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应运而生,诗词楹联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诗词楹联队伍多达百万之众,从而迎来了中华诗词、楹联蓬勃英发的新纪元。
中华传统诗词和楹联之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体式优美、音节和谐、语言凝炼、意蕴深远、应用广泛,始终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跃动着灵性的韵律,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力和精神。在浩瀚久远的诗联天空中,不时出现群星灿烂、众星拱月的绝色奇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毛泽东等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梁章钜、纪晓岚、孙髯翁等著名联家的不朽联作也脍炙人口、永传于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永远营养和激励着后来人。实践证明,一首好诗、一副佳联虽不能左右一个时代,却可以滋润人心,感化人性,甚至光照海内域外,影响千秋万代。仅以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中华名楼而言,莫不是楼以人贵,身价百倍。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唱响古今中外,使人爱屋及乌,纷至沓来,登楼寄兴。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学艺术尤其是诗词、楹联是靠形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无穷的想象力有利于启迪科学的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物理给我们知识,艺术给我们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就告诉人们,诗联进校园不仅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且学习、创作诗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造,是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进而激活逻辑思维的一种人文素质。有学者认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人文。人文的东西不仅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而且有助于放开思维想象。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则直白:“我认为没有诗,人文文化就黯然失色;没有诗教,就谈不上人文教育。”因此,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造就人文关怀和美学精神;也为了激活和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相融合,其中包括用诗词、楹联感染和熏陶下一代。这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一环,务必抓紧抓好,决不可掉以轻心。
第2篇:门河小学诗词楹联进校园
2011-2012学年度门河小学
诗词楹联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加强民族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让学生读诗、背诗、赏诗和作诗,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结合我校实际,努力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良好局面,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1、通过诗词教学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诗词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整理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通过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诗词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诗词教学的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学生目标
1、低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20篇浅近的优秀诗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感受中华传统诗词的语言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2、中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优秀诗歌50篇,并注意在诵读中,模仿和简单创作诗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3、高年级目标:
诵读新课程推荐的优秀诗歌70篇,注意通过诗词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进行初步的诗词创作,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教师目标
语文教师和诗词爱好的其他科任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诗词教学活动,带头读诗、背诗、写诗,以深化心灵,陶冶情
操,积极参与诗词教学竞赛比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诗词活动。
三、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内容:
(1)低年级学生以诵读与表演诗文为主,通过诵读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培养语感,体会其诗境及简练含蓄的表现技巧。
(2)中年级学生以诵读与赏析诗词为主。以培养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诗文意境的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高年级学生以创作为主,并安排优秀诗文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悠久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安排讲座,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活动安排:
内容安排
1、上好校园诗词课
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认真上好诗词课。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领悟意境,领会意义,理解内容,体味艺术。还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优秀诗词作为学生补充阅读篇目。
2、成立校园“七彩花文学社”,办好《七彩花》校报。
每班每学期至少上两篇诗稿。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诗词上校刊,鼓励教师积极投稿,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办刊质量。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一次,由语文组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认真开展诗词教学比武、诗词吟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书写比赛、诗词音乐舞蹈比赛、参加市“三独”比赛、诗词知识
讲座及楹联创作,作品展示诗配画等。
4、充分发挥墙报、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的作用,营造诗词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拓展阅读量,让渊博精深的古诗词发挥其教化的魅力,更加充满活力,多姿多彩。
5、利用好每天的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诵读或赏析活动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3月)宣传发动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此方案,明确活动的几个阶段及具体要求,并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全员参与。
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造浓诗词进校园的氛围,让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诗教工作、行动中重视开展诗教工作,学习中体现诗教工作,将本次活动营造成全体教师、学生耳熟能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实施的全校性活动,让大家体会到诗词进校园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第二阶段(2012年4--5月)诗词教育活动阶段及全面实施阶段
各校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调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对照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把诗词教育工作摆上应有位置,要求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加到诗歌朗诵的活动中去。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诗词欣赏讲座、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板报和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创造性的拓
展诗词教育活动。
第三 阶段(2011年6月)诗词教育活动展示汇报阶段
组织开展诗词进校园成果汇报活动。表彰奖励诗词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即总结提高阶段,即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再发展再提高阶段。学校定期组织诗歌教学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诗歌教学互查互学,定期进行诗歌教学工作考核。定期进行校级诗歌朗诵比赛并提出新的诵读要求与希望,做好本次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材料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做好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对本次工作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验收,为下一步继续做好“诗歌进校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门河中心小学2012年3月27日
第3篇:诗词楹联
2010年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的诗、联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制定本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年度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年度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
第4篇:诗词楹联
诗词
1.表达爱国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劝人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唐)李涉《岳阳别张枯》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一寸光阴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