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09 07: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散步》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熟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好本文的字词义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方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人话,导入新课

师: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散步有助于消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散步”的散文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没信心消化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呢?(板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生齐声回答:有。

师: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分组在一起读课文。注意语速:以中速为主,第④段稍快,第○8段稍慢。读罢之后,请同学们复述这篇散文故事的主要情节。小组可以推荐代表人发言复述。

生1、生2复述略。

师评价:这两位同学复述的很好。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并且都抓住了这篇

1

散文故事的主要情节。请同学们鼓掌加以鼓励。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这篇散文故事中的祖孙三代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可以讨论后回答,并举出有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生:幸福温馨的家庭。(第○1段中的语句)

生:互敬互爱的家庭。(第○6、○7两段中的语句)

生:融洽和谐的家庭。(第○5~○7段中的语句)

生:完整的家庭。(第○1、○8两段的内容)

生:尊老爱幼的家庭。(第○6、○7两段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师:同学们喜欢这篇散文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或者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现在请同学们分组在一起议一议。

组1:喜欢第○4段中的景色描写,它写出了初春的气息,写出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组3:喜欢第○5段中的儿子这人物,他天真,活泼,可爱聪明。

组8:喜欢第○1段的,内容,它让我们学会了在写作文过程中要写清人物和地点。

组5:喜欢第○5○7两段的内容,它体现了一家人的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生鼓掌)

组6:第8段中的最后一句不理解。组13回答:作者感到了责任重大。

师补充:组13回答的很好。“我”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全家人,我肩负着一种使命感,责任重大。组2喜欢本文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就是整个世界。”作者由自己的家庭想到了社会上其他人的家庭。(生鼓掌)

师:组2把文章内容加以升华,真棒!

四、德育深入,情感的升华

2

师:同学们合作挖掘本文的内容很出色,那么学了这篇课文,结合自己的家

庭来谈一谈你从本文中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在家里要孝敬爸爸、妈妈,多帮他们干一些家务活,多理解一些他们的想法。

生:我学会了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

生:我学会了不再调皮捣蛋,欺负小弟弟、小妹妹。

生:我要像作者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爸爸、妈妈不孝敬爷爷、奶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也学一学这篇课文。(生鼓掌)

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的真情释放,让我都感动了,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我们所说的那些,就是你们学会了怎做人的问题。然而本文以“散步”为题给我们展示了人世间的一种美好的浓浓的亲情现象。读罢之后确实令人感动,它是一篇人性美的赞歌,是一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赞歌。我情不自禁想起中国古老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这种优良的传统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发扬光大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是如此。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自己的双目,在这首歌声中(“常回家看看”,听VCD,开始声音放小,老师继续朗诵后面的内容)去陶醉,去感受家的温暖、家的幸福、家的温馨、家的和睦、家的亲情。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个理想的家。(朗诵完,声音放大)

师:让爱永驻我家!(听完VCD,有感情的朗诵)

六、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换言之,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教学的动力机,是有利于教学的助推器。

然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

学生为主体;讨论合作探究”来指导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

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其个性,说学生想说的,谈学生感受最深的。其中有位女生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时,由于父母的不和,经常为小事吵架,她没有很好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她被文中的家庭和睦和谐而感动而流泪。这就说明了一点,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堂中去,融入到了文本中去。学了本文以后,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学生的价值观也得以摆正。从而也使我明白了课堂的教学就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师不仅要组织、策划好课堂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方方面面,机动方法灵活,因生而异,以求教学实效。

(湖北省襄阳区程河镇埠口中学胡遂军邮441114电0710-2762621)

第2篇:散步(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品味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问题预设:

1、个别学生可能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话不理解。”

2、也许会有少数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可能有极个别学生,不理解“我”为什么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

4、可能会有学生问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5、对于“一霎时”的“霎”字可能有极个别学生读错;

6、“水波粼粼”的“粼”可能会有极个别学生写错,写成“鱼鳞”的“鳞”。

知识铺垫:

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水波粼粼()

2、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教材解读

一、导语: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张是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一张是两代人散步。让学生进行对比,由此导入课文。

二、检查学案:

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水波粼粼()

2、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明确: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走小路。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美、温馨

四、问题讲解(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明确: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庭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我”为什么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体现了怎样的美德?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而母亲年老多病,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经很少。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五、合作探究(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1、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明确:

(温馨、和美)的家庭

(慈祥、和蔼)的母亲

(高大、强壮、孝顺)的“我”

(温顺、贤惠)的妻子

(调皮、可爱、活泼)的儿子

2、“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

提示:组内口头交流(每人只欣赏一个人)

六、难点质疑(自由发言)

文章的结尾“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话,表明的含义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初春田野小路散步。)

明确: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

善待衰老的生命

中年人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爱护幼小的生命

七、品味阅读

本文语言精美,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句子吗?

多媒体展示: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明确: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让学生朗读感受)

八、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

①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提问后明确: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②播放《常回家看看》。

多媒体展示:常写封信,

长大后,常打个电话;

常想想母亲,以免父母牵挂……

常想想父亲;

九、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十、作业

1、随堂检测。

2、预习第11课。

3、仿写3句两两对称的句子。

教后反思:

这节课,讲出了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学生发言积极,课文朗读富有感情,我相信学生掌握的会很棒。

附:学案

一、字词

戚()分歧()熬()霎()时依偎()

水波粼粼()

二、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三、问答

(1)散步的地点?

(2)散步的季节?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5)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第3篇:七年级《散步》教学案例

初一语文《散步》教学案例

所属专题:教学案例范文

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

要点:初一语文教学案例

收藏

评论砸彩蛋!超级好玩!什么?你不是注册用户,可惜呀!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收藏 评论 打印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评析】导入,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教七上:《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七上:《散步》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七上:《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⑴扫除字词障碍。

⑵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散步》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步》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