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预习重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三、预习过程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藻荇交横 ( ) 怀发亦未寝 ( ) 遂至承天寺 ( ) 盖竹柏影也( )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念 无 与 为 乐 者,相 与 步 于 中 庭
盖 竹 柏 影 也,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耳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3.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 ) 怀民亦未寝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相与步中庭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 水中藻荇交横 ( )
4.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意,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习自测
(1).(自主)文章点明地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把夜写得具体化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写出夜游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先学交流:
各小组用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对预习案的预习自测情况进行交流(小组长组织好).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三、精读探究,揣摩运用:
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写出两个借月抒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3略。
4、(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月光照进门内,高兴地起来散步。
(4)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5、(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二课时
三、1、第一段:寻伴夜游;第二段:庭院月色;第三段:月下感叹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记叙,描写,议论。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发的惆怅和苦闷。
第2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了解承天寺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2、写作手法阐释
2、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3、张怀民简介:
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
4、描写月亮的古诗
《 静夜思》《泊船瓜洲》《月下独酌》《望月怀远》
【课堂探究】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
2、读顺句子。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交流疑难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相与..步于中庭(4)怀民亦未寝.(5)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解惑答疑,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究心境:
小组讨论交流: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与积累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第3篇:《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预习重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三、预习过程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藻荇交横()怀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3.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第4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并背诵。
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教学难点:“闲人”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法点睛】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遂()寝()荇()
(2)文学常识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字()是()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代表作品有()、()、()()。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词语。
(1)念()相与()中庭()空明()但()闲人()
(2)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