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总复习》第二课时教案
《总复习》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98-99总复习第5、6、7题,102-103练习第十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具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富有思考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总复习第5题的口算卡片、第7题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一张。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口算:
1、师拿出装有口算卡片的纸盒,随意指名上台口答。
2、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生读题并解题。
3、指名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4、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二、复习加、减混合计算
1、出示43+20-7=62-9+11=
生上台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2、出示总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复习第7题。
学生观察思考。
2、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概括图意。
3、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分组计论提出数学问题并一一列在纸上。
4、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5、多媒体出示题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6、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减法计算。
7、师:“为什么用减法算?”
生: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8、出示题目(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生:蝴蝶比蜻蜓少几只?
师:为什么也用减法算?
9、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答。
10、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读题并解答。
11、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表现得真不错。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复习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43+20-7=62-9+11=
第2篇:数学二年级总复习第二课时的教案
数学二年级总复习第二课时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103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05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3篇: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88 “练习与实践”第6-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1.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和相关知识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各类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应用知识进行计算或判断。
2.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知识的联系,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能解释自己的判断和应用的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进一步感受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认识图形的收获,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忆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图形的认识,主要复习围成的平面图形。先请
第4篇:小学六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总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复习元音字母发音及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这部分重点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发音规律和读音规则, 过好语音关。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提出: 要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了解单词有重音; 语音清楚、语调自然。在复习语音知识时应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 而不是语音规则的掌握; 强调语音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 而不是语音知识本身。从而为学生继续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总复习时,可按照以下板块来分类复习。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A) 元音: a e i o u
Aa cake, face, date, snake, grape, make,game, plate, later, name, lake, et
第5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第六课时
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P129页第9题
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的统计图。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计划生育的情况,它有什么益处。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
第6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P129页第9题
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的统计图。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计划生育的情况,它有什么益处。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
第7篇: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首位,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重点难点: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知识回顾。
关于分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浏览课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