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原文及翻译
第十卷·忘战
作者:刘基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将无法在战争突然到来之时卫国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服边远部族百姓,时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制度,以此表明国家时刻不忘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育全民经常习兵练武,搞好军政训练。诚如兵法所说:“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警惕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放牧战马,罢除将领,削减军队的问题,致使国家不知加强战备,人民不懂怎样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于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文官不堪充当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堪充当武士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唉!战备难道可以忘掉吗?
第2篇:《百战奇略·第十卷·养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十卷·养战》原文及翻译
第十卷·养战
作者:刘基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则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气,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勿劳,并气积力。」
秦始皇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之。〔信又攻鄢郢,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
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曾经遭受过挫败,就必须详细观察部队士气状祝再采取行动。如部队士气仍然旺盛时,就激励他们同敌人再战;如士气已经衰落时,则应暂且养精蓄锐,等到士气旺盛可用时,再用他们对敌作战。诚如兵法所说:“注意休整部队,不使他们过于疲劳;要保持旺盛士气,积蓄部队战斗力。”秦王嬴政问李信道:“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要使用多少部队?”李信回答说:“不过二十万人罢了。”秦王又问大将王翦,王翦却回答说:“非六十万人不行。”秦王听后不无讥讽地说:“王将军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任命李信和蒙恬为将率领二十万人南下攻打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秦王采纳,便托病辞职回了老家频阳。李信率兵进攻平舆,蒙恬率兵进攻寝邑,皆大败楚军。之后,李信又进攻鄢郢,击败楚军后,便领兵西向,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乘李信领兵西向之机,尾随于后,三天三夜没有停息,结果把李信军打得大败,攻占了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秦国都尉,李信兵败逃回秦国。秦王得此消息,大发怒火;他亲自驰往频阳见王翦,强行起用王翦为将。王翦无奈,只好应允说:“老臣体弱多病,昏乱不明。如果大王必不得已而用我的话,那就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采纳了王翦的意见和要求。王翦于是率军出征,秦王亲自送行到灞上。楚国听说了,于是调集全部兵马抗击王翦部队。但王翦采取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之策,天天休整部队,让士卒们沐浴健身,并用丰美可口的饮食抚慰关心他们,王翦亲自与士卒们同甘共苦。这样过了很久以后,王翦询问部队是否做了游戏和训练?部下回答说:“正在投射矢石,练习跳越障碍。”王翦听后高兴地说:“部队可以投入作战了。”楚军由于多次挑战而秦军闭垒不出,无奈只好引军向东撤退。王翦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追至蕲南,击斩了楚将项燕。楚军仓皇溃逃,王翦乘胜攻占了楚国一些城邑。
第3篇:《百战奇略·第十卷·变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十卷·变战》原文及翻译
第十卷·变战
作者:刘基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贺德伦降晋。庄宗入魏〔州〕,梁将刘鄩乃军于莘县,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输饷。梁帝诏鄩出战。〔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又遣使问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皆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将疗饥耶?」又遣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尽乎?」众皆
第4篇:百战奇略·第十卷·穷战的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十卷·穷战的原文及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战奇略·第十卷·穷战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卷·穷战
作者:刘基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兵至羌虏所。羌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欲渡湟水。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皆曰:“善。”羌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
译文
作者:刘基
大凡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多、敌军兵少时,敌人必因惧怕我军势强,不敢与我交战而逃走。对于这种为保存实力而退走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