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顷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一、 说教材。
它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个内容有利于学生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为后面学习习近平方千米做好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思维能力,认知发展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的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三、说教法、学法理念:
为突破重点,分化难点,我将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努力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中指“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夺取探索之星来作为引诱,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索”
(一)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
我先设计一组填面积单位的题目给学生填,在最后一题有意安排了面积较大的地方,让学生填,学生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教师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接着我先呈现例1的四张照片再呈现家乡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这些面积都是以公顷为单位的。这样安排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有多大?什么时候用公顷作单位,学生就产生了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夺取预习之星和夺取探索之星来作为引诱,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索”。
(一)检查预习情况,奖励预习之星。
新课标中提到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上新课前先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查,让学生先把自己在的预习时知道的和还没有理解的问题跟同学生交流,再让学生汇报。在这里一方面我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对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作调整。并对认真预习的同学奖励预习之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夺取探索之星
根据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去认识1公顷的概念,在这里学生会的我不教,只对学生没有掌握的进行指导来体现先学后教,以学生定教的方法。学生此时对于1公顷有了下初步的感知,但是1公顷有多大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借助课前的数学活动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面积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有利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知道要用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才是1公顷,再让学生通过想象我们要几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围成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呢?再以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教室或家的面积推算1公顷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为更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播放了我从学校外走一圈的视频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环境去想像1公顷的大小,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视频更容易想像1公顷的大小,比凭空想象更容易更深刻。
4.尝试单位换算
最后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题目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体验平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并掌握方法。
(三)尝试练习,巩固深化。
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分别去夺取巩固之星和达标之星。
1.基本练习,我先安排学生做课本82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计算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再把计算结果和1公顷比大小。通过比较认识到:这个足球场接近1公顷,但还不到1公顷。
2.综合练习 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完成练习十四4题,我先让学生自己先算,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1公顷先换算成10000平方米,再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除法求出高是多少?
五、前后呼应,拓展留疑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明:计算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其实还有更大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白。
板书设计:
公顷的认识
hm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第2篇:《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应用面积公式和换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数感。
教、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纸片若干。挂图或投影。米尺一把。
课前体验:围一围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顷。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唤醒: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具体的大小。
(橡皮1个面的面积、课桌面、教室地面面积)
2、贴图:知道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课展开:
1、读收集的信息: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公顷。
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5公顷。
常州天目湖占地约4000公顷。
读了这组信息你有什么体会?
(面积大一点的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2、1公顷有多大?结合课前步测来体会描述。
板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学生算)
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书上是怎么说1公顷的?(学生自学后交流)
4、想一想:
①用1平方米的纸去铺1公顷要多少张?
你是怎么想的?
②课前我们围的边长1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头脑里想出来了吗?
把它2个、3个、4个……10个拼起来拼成多少,够不够1公顷?
5、找一找,议一议:
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公顷?
1公顷大概相当于几个教室的大小?多少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三、练习拓展:
1、82页试一试、练一练。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口述)
橡皮上面的面积约6()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0000()
黑板的面积约4()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
3、 广告真实吗?
绿阳小区面积12公顷,公共设施1﹒5公顷、绿化5公顷,聪聪估房屋75幢,每幢长80米,宽10米。
四、总结作业:
练习十四1、2、3、4题
第3篇:公顷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快速地回答下面
第4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说课稿
《认识公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5篇:认识负数 备课资料(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一、 负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在数物体的个数时,用1、2、3…表示,为表示没有物体或记数缺位而使用了“0”.测量和计算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出现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用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可见正负数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二、负数的表示
由于我国古代数字是用算筹摆出来的,为了区分正数和负数,古代数学家创造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通常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另一种是采取在正数上面斜放一支筹,来表示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