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乡愁》教学设想
《乡愁》教学设想
《乡愁》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 méi海峡 xiá)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练习题。
4、检查自学:
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励性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 “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学生回答)
师:对以上同学所说,你同意吗?
生: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
生:多名学生回答后,有一学生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 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 “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痛苦)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4、台湾与大陆,本应密切往来,但却相互隔绝,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最令人痛心!(应该可以通的,而没有通,令人心痛)
四、点拔释疑,朗读指导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互相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教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
师:下面我们开始朗读欣赏,谁先来?
第2篇:乡愁教学设想
《乡愁》教学设想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叶映峰
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初三年级的教学内容,由于本诗意象鲜明,结构整齐,诗歌的特征鲜明,本次授课选择在初二年级,作为诗歌阅读指导课的范例。本课教学拟达成两个目标:1.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初步掌握根据意象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补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中蕴含的生活情境,达到品赏诗歌,体悟诗情的目的。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第三诗节和第四诗节是赏读的重点,教学中将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领悟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赏读是我落实教学目标的另外一个途径。意象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修饰语,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前三个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最难理解的是“浅浅的”。“浅浅的”中包含强烈的思念、深深的遗憾,甚至还有些无奈与埋怨,这些学生要体悟出来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讲座题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第3篇:《乡愁》教学设想与教学流程
《乡愁》教学设想与教学流程
《乡愁》虽是用白话写的,却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以下是《乡愁》教学设想与教学流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
第4篇:乡愁教学设想与流程
乡愁教学设想与流程
《乡愁》中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下面是乡愁教学设想与流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
第5篇: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本课讲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自身的教学特点,“三读、三抓、三落实”这种模式是低年级阅读的基本模式,即:
一、读通课文,抓识读、识写的结合,落实感知大意。
二、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
三、读熟课文,抓精妙语言的强化落实积累运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必须保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的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大胆猜测,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
第6篇: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学生较为喜欢的童话故事,主要是通过巨人建、拆围墙的故事,启示学生克服自私的缺点,提倡知过即改的精神,体会与人共享的幸福和欢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的道理。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是让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中心,在对幸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主题论谈《我的幸福观》
一、以课本剧为主认知课文的设计
由于这是一篇学生极易接受的童话故事,所以我在认知课文内容的处理上,大胆尝试了让学生自制极其简单的道具,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达到了解、掌握课文内容。通过两个课本剧的对比演示,一个自私、粗暴的巨人到一个能知过即改,尊重孩子的巨人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所接受了。我感到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构思的创造能力,不仅让学生动了口,而且是动了手和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第7篇: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话故事。小黄莺想组织一支合唱队。他找到了“翁嗡嗡”唱歌的小蜜蜂,“呱呱呱”唱歌的小青蛙,“吱吱吱”唱歌的蝉来加盟。小黄莺在寻找歌手的过程中发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青蛙是靠声囊发出声音;蝉是靠肚子上薄膜振动发出声音。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童话故事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发生方式,富有童真童趣,学生会比较喜欢,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好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4个生字,会写“仔、队、找、细、
第8篇:教学设想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育理论
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极大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展。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满堂灌”的现象还依然普遍,教师们的解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不高,有些知识点学生自己不会处理;课上一般不组织合作探究,原因仍是学生探讨的效率太低;教师们总认为不多讲学生就不会。如果教师拥有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提高科学组织课堂的能力,科学的组织教学和学习活动,教学就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2.教材内容
过去教材只有人教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施行一纲多本。目前高中地理有四个版本,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教材,在高考中依纲出题,这就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难度。
3.教师方面
(1)教师的素质修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诚信善良、博学善教、热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