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在农作物的生产栽培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价值很高,要想解决其技术推广问题,就应该为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生产打造优越的环境。介绍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现状及创新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作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管理栽培技术;农作物;应用
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在绿色和无公害理念的指导下,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农作物的生长进程中,对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或者替代的方式,尤其重视对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被称为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的栽培中,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而且提高了农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无公害栽培的管理中,相应的结构设施很重要,可是在设计和构建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在建造档次和设施的配套方面追求大型化,可能会制约无公害管理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些技术的效果都没有实际发挥出来,缺乏一定的集成效益,缺乏发展的规模和优势,特别是在栽培园区的技术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效益的提升必须依赖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阶段的中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处于瓶颈时期,效益比较低,在资金、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均有不足,同时,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着重视数量和建设,而轻视质量和管理的问题,影响了产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1]。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主要依靠的是农作物栽培来创造效益,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太高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农作物的加工环节。农作物的深加工、储藏和运输等方面的滞后都影响了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此外,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基础设施投资大,但政府的补贴又非常有限,加之市场的波动又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对栽培管理技术是一个制约因素,并会阻碍管理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2、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污染。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应该加快创新的脚步,提升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根据技术管理的需求,要想做好增效工作,政府必须加大对温室和大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建设的设计标准化以及完善化,改善生产设施的建设,进而达到增值和增产的目的`;在管理方面,促进栽培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扩大生产基地和园区的规模,进而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各地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应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打造本地区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产品,重点开发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生产基础较好和市场前景较好的农作物产品,不仅能够打造该地区的特色产业,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打造,在管理的基础上做好生产要素的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项目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为打造无公害农作物的生产基地奠定基础。同时,不断加强对生产大户的教育和培训,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利用经营大户的榜样作用,加强对其他经营户的帮扶,做好示范和带头作用。做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宣传,比如积极引用一些新型的品种,在耐低温和抗病方面有种植优势的品种。在技术模式的发展方面,应该以高效、节能、安全和可持续为指导来提高农作物的发展水平。同时,应该不断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培养和宣传,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加强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和水平,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管理以及品种的选择等方面的培训来加强种植户的素质。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质量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加强产业园区的升级来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质量,打造从生产到经营一条龙,在增强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之上打造品牌的优势[2]。提升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带动产品的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自身品牌的价值和知名度,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基础。从技术推广方面来说,如果以蔬菜为例,在育苗的过程中,加强对育苗场的建设,而且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力度,提高育苗水平,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补助和补贴。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技术过硬和规模较大的育苗场进行奖励,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育苗场的扶持和帮助,提升优质种苗的开发。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做好事先的防范工作,尽量降低风险给市场供销带来的影响,依据气候和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及时的预防。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保险工作的投资力度,提高无公害栽培的抗风险能力。
3、结语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使一些新型的农业栽培管理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促进无公害农作物的规模化和高效化生产;进行农业生产创新的同时,保证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德权.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188.
[2]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02):129.
第2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节水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其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地采用。以下本文对每种灌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即把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如何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通常说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1.1.1波涌灌溉。波涌(沟)畦灌或称为间歇沟(畦)灌,即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是几十分钟)的水,尔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会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高80%~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
1.1.2膜上灌也称为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可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可渗入土地,灌水效率较高,通常可节水25~35%;增产15~20%,不用专门的设施。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可积极推广。
1.2喷灌。即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因此常用压力管道进行输水。它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且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很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较大,设备投资高等。
1.2.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均埋在地下,既省人力,可靠性又高且使用寿命长,但设备投资比较高。
1.2.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且支管移动,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
1.2.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把喷灌支管(通常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支管移动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
1.2.4时针式喷灌机。就是把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支架可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会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且可边走边灌,可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1.2.5大型平移喷灌机。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灌溉的面积可成矩形。
1.2.6绞盘式喷灌机。就是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把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可边走边喷,可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
1.2.7中、小型喷灌机。较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与动力机(多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但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与田块。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
1.3滴灌。即用小塑料管把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的根部附近,水由滴头缓缓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仅为需水的地方才灌水,只灌作物而不灌土地。且长时间可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所以既省水又增产。
1.3.1固定式地面滴灌。通常把毛管与滴头均固定地布置在地面,整个灌水季节均不移动,毛管用量较大,造价和固定式喷灌接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较简单,并且便于发现问题,但毛管直接受太阳的曝晒,老化较快,并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且易遭到人为的破坏。
1.3.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把干管与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与滴头都是可以依据轮灌需要移动。
1.3.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把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能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既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又可大大减少地面的无效蒸发。
1.3.4地下滴灌。即把滴灌干、支、毛管与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样对其他耕作的干扰可大大减少,可避免人为的破坏与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及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处理不妥,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1.3.5微喷灌。也称为雾灌,相似于滴灌,为了克服滴头容易堵塞的缺点,把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与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象滴头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要相应加粗些。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尤其适用于灌溉果园。
1.3.6渗灌。渗灌相似与地下的滴灌,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易被土粒与根系所堵塞。
1.3.7地下灌溉。即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将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的活动层高度,地面依然保持干燥,因此较省水,不灌溉时可把地下水位降下去。
2节水输水方法
在我国大都是用土渠把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被浪费掉了。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通常为0.3~0.5。所以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很有必要。
2.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采用的材料种类很多,通常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与土工膜等。
2.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和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就基本可避免。对于喷灌、滴灌与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田间节水的辅助措施
无论哪种灌水方法均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目的是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大多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被基本浪费。较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与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就是在每次灌后把土表耙松,即可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被蒸发掉。麦杆覆盖是把麥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则可使土表水分的蒸发有效地减少。
总之,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因为我们只要灌溉就要考虑节水。所以通过上面所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利弊,只有这样才可达到真正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玉红.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03).[2]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
第3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节水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节水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其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地采用。以下本文对每种灌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即把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如何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通常说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1.1.1波涌灌溉。波涌(沟)畦灌或称为间歇沟(畦)灌,即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
第4篇:分析水利科技创新技术应用论文
分析水利科技创新技术应用论文
0引言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加快行业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包括防水毯施工工艺、生物砌块施工技术、长距离输水工艺、板式倒流技术、绿化(透水)混凝土、人工湿地技术等工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省工程成本,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施工理念,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1.1钢筋连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钢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应用非常广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很多文件对钢筋的应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要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钢筋的实用性一般不受影响。比如,钢筋焊接数量的单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