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诗访隐者不遇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访隐者不遇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四、教学准备: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法
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
(2)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
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3、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独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兴奋)
言师采药去。
(回答)
只在此山中,(羡慕)
云深不知处。(向往)
(弥漫,缭绕)
悟诗情 咏诗句
提问题 想诗境
抓字眼 明诗意
第2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
第3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9月11日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未遇的怅然心情。
3.学会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第4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9月11日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未遇的怅然心情。
3.学会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