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办公区域消防应急预案
办公区域消防应急预案
要保持办公区域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平时要熟悉安全出口位置和逃生线路。下面是关于办公区域消防应急预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把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办公区域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发生在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及所属区域内的火灾事故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应急领导小组在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指挥体系及职责
2.1交通运输厅办公区域消防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交通厅机关事务中心副厅长担任,厅办公室主任、事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各楼层负责人,厅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综合科、物业科科长,保卫室负责人,水电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机关事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事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担任,负责日常预防工作和发生火灾后的指挥、调度、信息通报及善后工作,厅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专项组。
2.1.1灭火行动组:由中心保安室和物业水电室四人组成,负责人为中心保安室负责人担任消防队队长,职责为及时扑灭火灾和防止火势蔓延。
2.1.2疏散引导组由各楼层负责人组成,负责人为中心综合科长,职责为引导办公人员从消防安全通道疏散到安全地方,避免拥挤损伤。
2.1.3安全防护组由中心物业科保安人员组成,职责为守卫办公大楼各个出口,防止不明人员再次进入大楼,救护受伤人员,负责人为物业科长。
2.1.4后勤保障组由物业科水电值班人员组成,职责为提供灭火器材和灭火用水,及时断电等,负责人为中心物业科长。
3 预警预防
3.1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3.1.1电话报告:发生突发火灾事故后,由发生火情的楼层负责人在3分钟内将事故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分钟内将事故情况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3.1.2书面报告:事故发生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发生火灾事故楼层负责人在12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3.1.3报告内容: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3.2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中心值班警卫人员和水、电人员随时收集和掌握预警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 应急响应
4.1应急程序和措施
4.1.1应急领导小组人员集合,发生火情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到中心监控室集合,以便迅速有效的指挥。
4.1.2调集灭火组控制火点,防止火势蔓延。
4.1.3下达疏散人员指令,根据现场火情,利用广播或电话通知疏导组到现场疏导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4.1.4下达启动消防设施指令。
4.1.5调集物业各部门人员抢险救灾,根据火情及时报告“119”和封楼。
4.1.6灭火的应急程序和措施。
4.1.7灭火楼层的负责人和义务消防员要立即用灭火器、消火栓扑救初期火灾,由于火灾初期面积小,燃烧范围不大,火势蔓延慢,温度低,应迅速尽最大努力在初起火时将火灾扑灭。
4.1.8保安人员和物业地下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现场灭火。
4.1.9灭火区域相邻楼层(单位)有关人员将易燃物品按统一指挥及时搬到安全地点,以防止火势蔓延,同时听从指挥。
4.1.10中心监控室根据火场情况和指挥部的指令进行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如未能在初起火时扑灭,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保持头脑清晰,讲清如下内容:
A厅办公大楼所在区,街道和门牌号码。
B起火部位,着火物品,火势大小和是否有被困人员等情况。
C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于联系。报警后,要立即到大门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赶赴火场。
4.2疏散组的'应急程序和措施
4.2.1发生火灾后,疏散组负责人和着火楼层负责人立即到火灾现场组织疏散。
4.2.2其他楼层负责人要协助着火楼层疏散人员并做好本楼层的疏散准备,按照指挥部统一安排疏散本楼层人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其他意外伤亡事故。
4.2.3各楼层负责人和义务消防人在疏散引导人员疏散的同时,检查各办公室有无滞留人员。
4.2.4中心监控室在紧急情况下应按照指挥领导小组的指导启动应急广播进行疏散。
4.3报警、接警处置及通讯联络应急程序和措施
4.3.1发生火灾后,发现人员立即向中心监控室或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警。
4.3.2通知相应负责人和消防员迅速到火灾地点查看确认火情。
4.3.3如确定火灾发生,首先确定火情大小,中心监控室应将镜头定在火灾楼层密切监视。
4.3.4监控室在确定火情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
4.3.5如火情能够控制和扑救,应注意保护现场。
4.3.6如火灾难以控制,应立即报告“119”,请求消防部门灭火。
4.3.7请示领导小组后,应开启火灾应急疏散广播系统。
4.3.8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各楼层负责人将联系电话留在监控室,以便于及时联系。
4.4安全防护组应急程序和措施
4.4.1办公楼发生火灾后,安全防护组组长带领4至6人立即到楼门进行警戒,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办公楼。
4.4.2帮助撤出人员远离大楼,并对伤员进行抢救和安置。必要时求助“120”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4.3疏导围观群众,不要堵塞道路。
4.4.4通知司机将停靠大楼车辆开离,以免损坏。
4.5后勤保障组应急程序和措施
4.5.1向火场运送灭火器材和灭火工具,火区烟雾大时,及时向灭火人员提供湿毛巾。
4.5.2及时排除消火设施故障,保证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5 注意事项
5.1驻楼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本预案,熟悉各自职责和任务。
5.2在火灾发生时,立即投入灭火,并根据具体情况逐级启动预案。
6 附则
6.1消防应急广播词
紧急通知:大楼×层发生火情,情况不严重,有关人员正在处理中,但为了您的安全,请关闭本室电源后,携带随身物品,在物业人员的统一引导下撤离到安全地点。在撤离过程中,请不要乘坐电梯,从安全通道撤离,谢谢!
7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8 附录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关人员联系方式,人员变动时新增人员自动增补空缺位置。
第2篇:办公区域火灾应急预案
办公区处置火灾应急预案(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工作方针,提高对火灾的处置能力,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和制定科学的扑救措施,规范组织指挥程序和紧急事务处理办法,确保在处置火灾时高效有序、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县局办公区内发生的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1.3工作原则
1.3.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局统一领导下,各分局、稽查局、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本工作区或管理区域的处置火灾应急工作。
1.3.2协调配合,快速反应。本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在防火工作中的职责,落实各项措施,尽职尽责、密切协作,确保在处置火灾时及时作出应急反应。
1.3.3 以人为本,安全防范。火灾发生时,各单位和部门要把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保护干部职工生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县局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局火灾应急处置工作。各分局、稽查局、县局机关各科室成立相应的防火小组,负责工作区域或管理区域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
2.1.1县局防火领导小组组成县局成立防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局办公室和各分局、稽查局主要负责人组成。
2.1.2县局防火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以及省、市、县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督、责成有关部门做好贯彻执行有关防火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措施的情况;负责全局火灾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指挥;向县政府报告火灾情况;发布火灾应急处置的有关信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全局的火灾扑救工作;决定防火其他重大事项。
2.1.3各分局、稽查局、县局机关各科室防火职责
办公室:承担县局防火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做好防火方针政策和办公区防火措施的宣传;负责日常消防设备、设施的检查与补充工作;负责办公区所有公共区域的防火工作;负责做好对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负责督导保安及义务消防员做好日常消防演练;负责火灾后的物资评估及采购工作。负责火灾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全县地税系统进行火灾应急演习;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火灾后事故鉴定工作;负责火灾中救送伤员的车辆保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火灾案件的查处。
监察室:对火灾案件中有过错的当事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并发出相关查处信息公告。计财科:负责日常防火工作中的资金保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火灾后的评估及所需物资配备的资金保障以及相关采购工作。
各科室、分局、稽查局:负责本区域内的防火措施的检查,并负责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防火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本单位、本部门人员在火灾时的自救和疏散工作和火灾后的恢复工作。
2.2办事机构
县局防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办公室相关人员、各分局、稽查局分管行政工作负责人和保安组成。主要职责:执行防火领导小组有关防火应急处置的命令、指示,协调系统内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记录应急过程,评价应急行动,总结应急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络及信息交换,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掌握火情动态,制定扑火预备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火灾。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火灾案件。做好防火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现场处置机构
2.3.1现场扑火指挥部
发生火灾时,各分局、稽查局、县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区域火灾现场扑救工作的指挥工作。火情发生区域的单位和部门应立即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扑救,同时将火情及时报告给县局办公室(电话6883363),办公室迅速报警并通知办公区工作人员。同时根据火情情况确定是否开设县局防火领导小组指挥部。
3.火灾扑救
3.1 火灾自救
3.1.1税务人员疏散自救行动:当发生重大火情时,所在楼的所有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办公,携带便于携带的重要资料迅速离开办公室;在最便捷情况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进行撤离;疏散时所有人员要选择就近楼层的楼梯下楼;不慌张,相互照应,有序进行;所有人员下楼后,迅速到各办公区楼下安全位置集中并保持安静,绝对服从现场指挥组的指挥。各单位要迅速收拢人员,查点人数。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自动在火灾发生区域办公楼下集中,便于组织力量灭火。
3.2自救力量组织
3.2.1保安公司人员职责及行动:接报警后,值班人员判明火情发生地,将情况迅速通知所有保安,同时立即报告给县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119火警;严密监视火情情况,随时报告火情,预防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相关文字记录,以便备查。
3.2.2税务人员编成:火情扑救组:各分局、稽查局平时各指定不得少于2人、5人组成火情扑救组,在公安消防队员未到达之前利用本办公区手提式灭火器对火情实施扑救或控制火情。财产抢救组:各分局、稽查局平时各指定不得少于1人、2人组成财产抢救组,负责抢救火情区的重要资料和财物的转移。
3.3扑救原则
3.3.1当发生火情较小时,本着谁发现谁处置,把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就近呼叫并向县局办公室报告,电话6883363。
3.3.2当发生较大火情时,发现者及时呼救、启动报警器,利用就便消防器材控制火情局势。
3.3.3发生火情时,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好本单位人员,有序展开自救行动。发生火情处理时,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不在位时,以授权负责人为责任人并顺序顶位管理。
4.后期处理
4.1火灾评估
县局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事故发生、发展、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的分析、评价和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2灾后重建
火情处理结束后,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清理相关物品,恢复正常办公秩序。
4.3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县局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进行全面工作总结,责成有关部门及事故责任单位认真吸取教训,完善相关防范措施,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5.奖惩
5.1奖励
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县局依据相关规定执行。
5.2责任追究
对因为保安公司人员职责未履行到位造成损失和赔偿责任的,或保安公司人员未有效及时果断处置而造成损失、赔偿责任或影响的,由县局办公室追究保安公司责任。
对火灾肇事者的责任追究,由监察室提请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对火灾事故中由于迟报、虚报、失职渎职,导致资源受到重大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监察室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由监察室依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3篇: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
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精选15篇)由网友 “VEXT”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
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把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办公区域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发生在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及所属区域内的火灾事故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应急领导小组在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第4篇: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
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
预案应该为应急行动提供一个起点,随着形势变化可适时进行调整,甚至随着事实情况变化取代预案中原先的内容及程序。下面是关于办公区域防火应急预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机制,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把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防范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办公区域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发生在交通运输厅办公大楼及所属区域内的火灾事故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
应急领导小组在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