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温馨咖啡散文
温馨咖啡散文
2016年3月17日,早起去中山大学,一路步行,20分钟左右就抵达中山大学南校区。
南国的天空总是那么多阴沉,仿佛隐藏着什么样的心事一般,雨就是撕扯不断的丝线,丝丝缕缕的纠缠不清。到达广州的第二天还是阴雨绵绵,因为刚好是梅雨天气。中山大学触目皆绿,连水波都泛着绿色。棕榈树、千层柏、银杉是常见树木。草坪碧绿,叫不上名字的花朵虽然经受雨水的洗沥,却依旧红的更红黄的更黄,只是多了一些小水珠的点缀,花蕊更见透明,花瓣更见娇艳了。真的很是喜欢这种烟雨迷蒙如梦似幻的景象。静谧的`校园在凌晨6:00中还没有苏醒过来。走着林荫小路之上,头顶是不知名字的鸟儿在嘀咕嘀咕地叫,连鸟儿的叫声都带着仿佛要滴出水汽一般来了。偶尔擦肩而过的行人步履是那么匆匆,空气依旧潮湿湿的连天空都可以拧出水来。终于又落雨了,那一条条雨丝分明更见线条了。
谁会料到走在江南水乡的路上会有这么多见闻。重温那逝去岁月,抛夫别子漫步在大学之中,就在那一恍惚之间感觉回到大学校园一般。多么美好的时光,实在是值得一生铭记。而进入课堂学习,全新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又是那么的令人耳目一新。
这次学习活动中,小魏老师带队。这位九零后的小伙子话语不多却心细如发。我们二十三人分作四个小组,每一小组都有组长,回来出发乘车乘机前后小魏老师都要清点人数。走在最后的吃在最后的最忙碌的就是小魏老师了。高老师和孟老师在广州这边等我们。上午就是课堂学习,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一个名词“世界咖啡”。其程序和步骤很是简单但是目的却是凝聚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首先分组,还是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合作构思完成任务。其次就是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布置场景设计自己的咖啡屋。然后小组成员去其他小组参观,桌长留下接待其他组成员。最后,桌长展示本组合作成果。本小组组长郑老师,组员贾老师、于老师,我。我们的咖啡屋叫“心语”。本组希望中小学生能够心理健康,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让学生快乐阅读,进而放飞学生理想。在郑组长讲述的过程当中,孟老师时时提问,解决了我们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后来成果展示时郑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纯净的思想赢得大家阵阵掌声。聆听这样的一种课堂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绝对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第二组构图形式是一棵大树的形象,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三组以“小蛮腰”构图,认为研究要讲“方向明确、形式新颖、效果突出”;第四组以“梦缘”为题,侧重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独创性、实用性、可推广性”;第五组主题是“智慧屋”,强调我分享我快乐。
五个小组五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各不相同,在这一上午的课程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思维的活跃,语言的交锋。现场中唐博士和孟老师一直被大家追问。高老师和小魏老师也协助出谋划策。
留给我的思考是:我的课堂也可以采用这种“世界咖啡”模式,我可以把它活化为小组学习,可以选出三至五个问题,把本节重点布置到学生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课堂容量可以在不经意扩宽扩展,可以试一试。原来温馨咖啡是我们组织者自己营造出来的。
下午的小课题实战演习更是收获不小,因为我来自基层,学识和水平非常有限。唐博士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把高深的学术术语演化为我可以听的懂的普通名词。带队的高老师和小魏老师帮忙解答我的疑问,使我如醍醐灌顶一般逐渐清楚了。原来这些课题是我在授课过程当中一直在遇到的问题也一直在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我没有刻意用一些理论把这些琐碎的经验形成文字而已。霎那间,我彻头彻尾清楚了,也用将近半个小时时间独立完成了我的作业。感谢唐博士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的课题题目就给修改了四次,其他步骤都是一步步讲解,一直讲到结题部分,受益匪浅。
今天上午课间我还带着俩手粉笔灰,领导来找我,告诉我要承担一个课题。其实早在十年以前就参与过河北省教科所的立项,只是不太感兴趣。2014年也申报过一次但是没有通过,这一次我是爽快地答应下来,因为我可以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了,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参与一下。
广州二师是一所环境优雅的学校,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们这样一批从河北远道而来的学习者收获很多,感谢继教中心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所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上得到很大提升。
第2篇:咖啡情怀散文
咖啡情怀散文
一抹阳光一匙糖,一杯咖啡一段情长。时针,停摆,婀娜,依旧;时间,蹉跎,空间,没落。——摘自《一个人的咖啡和天亮》一书封面。
阳光明媚的早晨抑或是在某个慵懒的午后,趁着坐在桌边小憩的休闲时光,嗅着淡淡地书香,撕开一袋速溶咖啡倒入杯中,咖啡末升腾起缕缕轻烟,端起杯子一闻,那专属咖啡的一抹独特的醇香扑面而来。再向杯中冲入80℃的开水,一杯咖啡就沏成了。
品咖啡就如同品人生,咖啡可以煮也可以沏。记得第一次喝咖啡是在去往海南的飞机上,空姐对乘客服务很周到、细致。相貌端庄优雅。高挑的个子,端着咖啡壶给乘客倒咖啡。第一次喝咖啡是炭烧的,没有加糖,比原味的还要苦。刚喝第一杯时很不适应,等喝第二杯往后就习惯了。从海南返回的途中,我还带回了香浓的咖啡,味道也很不错。目前为止,我有幸品尝到袋装的雀巢速溶咖啡,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享受了。非常喜欢咖啡那种独到的苦味,那种苦味就好比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路走来,或悲或喜,这其中的滋味冷暖自知。
喝咖啡能使人精神抖擞,早上喝一杯咖啡可以给人一天好开始,使人一天都精神百倍。闲暇时光,独坐一隅,端起杯子,轻啜一口咖啡,入口细腻顺滑,苦而不腻,透着醇厚的芳香。
咖啡飘满对往事的回忆。回忆中有几分甜美又有几分苦涩,这就是人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有数不清的挫折和磨难与我们如影随形。我知道咖啡和糖是一对很好的搭档。我喝的是速溶咖啡,所以我从来不加糖,那种苦才是不掺任何杂质的真正的原汁原味。人生就如同咖啡,先苦后甜。这其中的滋味值得我们每个人慢慢去品,仔细去品,即使前方的道路乌云密布,也要懂得逆境是最能锻炼一个人坚强的品格。就像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说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只是处在逆境中的人多了一双洞悉人生的眼睛和一颗感知多难人生的心灵。所谓“逆境之中出人才大抵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漫漫人生路,茫茫未知的`旅程,我要认真面对这坎坷多难的人生。一杯咖啡,品出人生千百味,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过它的人才会真正明白吧,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感谢。其实,苦难才是人生的一所免费的、真正的大学。咖啡那种苦味是我永远钟爱的,我想不管任何时候,我都是最乐观的,因为我要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都尝尽!
第3篇:咖啡经典散文
咖啡经典散文
第一次喝咖啡记得是在几年前的一个下午。
朋友约起,邀请一起去喝咖啡,记得是一家挺有名的上岛咖啡厅,位置在劳动路与湛河交叉口,一座几层楼的建筑,咖啡厅就在二楼,门面装潢不是豪华的那种,给我的感觉是很浪漫,既不张扬又显档次,说实话,总感觉喝咖啡是件很洋气的一件事,不像吃饭喝酒那样好爽利落,因也是第一次光顾本厅,自然脚步放慢我们选择靠窗户的一角坐下,环顾四周,只见大厅摆放了几张桌子,每张桌上都插有一小瓶鲜花,桌上的台布素雅清新,在靠边的一角有架钢琴,再往里看有几个铁架吊椅,扶手上面编了一串串仿真绢花,几个喝咖啡的客人坐在上面,悠闲的轻轻晃动,那神情自在轻松好惬意!再往上看,淡淡的灯光和着美妙的旋律,浮躁的心随即会安静下来,里面环境优雅有股浓香的味道,听不到一个人大声说话的声音,只有那婵婵的
第4篇:苦咖啡心情散文
苦咖啡心情散文
品一口,先苦而后甜。这是我对苦咖啡的印象。
第一次品苦咖啡,是在四五年前的一天下午。对于曾经,我大都记不起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却独独对那一刻,那第一口苦涩初碰味蕾时的感觉记忆无比清晰,宛如渗入心头。
喝下那口苦咖啡,其实是我酝酿已久的计划。那个时候的我,越是大人们明令禁止的事就越渴望去尝试,于是在一个阴暗而潮湿的午后,趁父母不在家,把椅子搬到橱柜前踩上去,从高高的柜子中取出那袋令我眼馋已久的咖啡粉。
隔着袋子我早已嗅到了苦咖啡那特有的浓郁醉人的可可香味。我的迫不及待随着开水在黑色的咖啡粉中蒸腾,那香醇在空气中氤氲,弥漫开来,随着缕缕白雾在空中缭绕盘旋而上,轻拂我的鼻尖,有几丝飘了进来,渐渐地我全身都笼罩在了那乳白色的雾气当中,像霎时坠入了甜香的'梦境。那雾气越发香浓了。我贪婪地闻着那好闻
第5篇:牛奶咖啡-初一散文
牛奶咖啡-初一散文
我们就要毕业啦,
不,
是已经毕业了。
六年啦,
六年的光阴在我们心头匆匆掠过。
回过头去,
才发现,
一切已经是云烟往事。
母校啊,
真难为您。
用柔和的慈爱包容了了我们这一群慢慢长大的孩子。
老师啊,
真难为您,
用温情的心融合了我们这个集体。
从步履轻盈,
到年华老去。
您将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
都留在了我们成长的.路上。
原本满是稚气的脸上,
早已留下了成长的痕迹。
刚来到学校,
我们就像一群牛奶,
酸酸甜甜,轻松自在。
而现在,
我们就是一群咖啡。
苦苦涩涩地,
离开了这个一直庇护着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