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执业药师重要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重要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处方调配
四查十对
《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在调剂处方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四查十对是: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调配注意事项
对贵重药品、麻 醉 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调配药品时应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并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以确保使用安全。
药品调配齐全后,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对需特殊保存条件的药品应加贴醒目标签,以提示患者注意,如2℃~10℃冷处保存。
尽量在每种药品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储存条件等标签,并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
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特殊调剂
稀释液体、研碎药片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配软膏剂
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2-3分B型题)
A.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间服药可达到的效果:(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例]
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和抗病因素;
如:正常人糖皮质激素分泌有昼夜规律性,午夜12点分泌最少,凌晨逐渐升高,上午8~10点最高。为减少机体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从而规避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适合清晨给药。
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如: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他汀类调血脂药夜间服药比白天更有效。
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
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吲哚美辛等)对胃肠道刺激较大,适宜于餐后服用。
④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
如:维生素B2的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若空腹服用则胃排空快,大量维生素B2在短时间内集中于十二指肠,降低其生物利用度,浪费医药资源;而餐后服用,胃排空缓慢,维生素B2可在小肠被充分吸收,因此生物利用度高,降低了给药剂量,节约了医药资源。
⑤提高用药依从性。
B.各类药物最合适的服用时间(以下归纳出10类常考药物的服用时间,务必记住)
①利尿剂宜清晨服用——减少起夜次数,避免影响睡眠。
②平喘药——多数临睡前服用(哮喘多在凌晨0-2时发作);但是氨茶碱宜早晨7时服用(氨茶碱可导致中枢兴奋);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宜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
④非甾体抗炎药——餐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
⑤维生素类——餐后服用(利于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
⑥他汀类调血脂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⑦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睡前服用(抗过敏药易引起嗜睡、困倦)
⑧钙剂(钙尔奇D)——清晨和睡前服用最佳,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尤其睡前服用最好(人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
⑨降糖药——餐中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餐前服用(其余降糖药多为餐前服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喹酮)。(在第五章中学习、记忆)
⑩胃粘膜保护剂(氢氧化铝、铋剂等)——餐前服用,可充分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膜。
剂型的正确使用
1滴丸
①主要供口服用,亦可供外用或局部用(眼、耳、鼻、直肠、阴道等)
②多用于病情急重者(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③剂量不能过大
④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
⑤在保存中不宜受热
2泡腾片
①100-150ml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劲得钙小儿桔味泡腾片)
②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
3舌下片
①迅速给药,放于舌下,含5分钟;不要咀嚼或吞咽;
②含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4咀嚼片
①咀嚼时间宜充分;
②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
③用于中和胃酸时,宜在餐后1-2h服用。
5软膏剂和乳膏剂
①涂药前,应将皮肤清洗、擦干;
②破损、有渗出处一般不涂;
③涂布部位有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将局部药物洗净;
④部分药物封包(如尿素)可增加药物吸收。
6含漱剂
①成分多为消毒防腐药,不宜咽下或吞下;
②对幼儿、恶心呕吐者不宜使用;
③按说明书要求稀释浓溶液;
④含漱后不要马上饮水、进食,以保持口腔药物浓度。(对比舌下片剂、咀嚼片)
7滴眼剂和眼膏剂
①清洁双手,清理眼内分泌物;头部后仰,眼向上望;将下眼睑下拉,形成小囊,滴入1-2滴或1cm
②药瓶嘴不可以接触到睫毛或眼睛,以防药瓶受污染。
③闭上眼睛,或以手指轻按压内眼角1-3分钟,避免药液经泪道流入鼻腔和口腔,引起不适或毒性反应(阿托品、硝酸毛果芸香碱、氢溴酸毒扁豆碱)。
④以脱脂棉将多余眼药擦拭干净
⑤白天用滴眼剂,临睡前用眼膏剂
⑥打开和连续用1个月后不要再用
⑦同时用两种药液宜间隔10分钟;
8滴耳剂
①滴耳剂用手捂热;
②头侧向一边,患耳朝上;
③用手向后上方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
④滴入5-10滴(对比滴眼剂记忆);
⑤滴药后应保持原体位几秒钟,或可用药棉塞耳;
⑥连续用3日患耳仍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9滴鼻剂
①头向后倾;
②滴药(滴管不要接触鼻粘膜),成人2-3滴,儿童1-2滴(对比滴眼剂和滴耳剂记忆:成人滴眼剂1-2滴,滴鼻剂2-3滴,滴耳剂5-10滴);
③保持头部后倾1分钟,鼻适当吸气;
④连续用3日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与滴耳剂同);
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概述
药学服务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
药学服务的目标: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药学服务的最基本要素:“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
服务对象涉及全社会使用药物的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社区患者和家庭患者。
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不仅服务于治疗性用药,而且还要服务于预防性用药、保健性用药。
药学服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药学监护,药学干预,药学咨询
药学服务的效果
改善疾病或症状,如疼痛、发热、哮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减少和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并发症和死亡率。
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
提高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
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几率。
节约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益/费用比值,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帮助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康复的方法。
知识了解
核查与发药
核查的项目
处方药品调配完成后由另一药师进行核查:
审核处方内容
逐个核对处方与药品是否一致
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
有效期应确认无误
发药注意事项
发药是调剂工作的最后环节,发药时要注意:
①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确认患者
②核对药品与处方的相符性
③发现配方错误,应将药品退回调配处方者,及时更正
④发药时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一种药品有2盒以上时,需要特别交代。
⑤发药时要尊重患者隐私
⑥尽量解答患者的问题,对复杂问题建议到药物咨询窗口。
第2篇:执业药师考试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归纳
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由国家人事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拟订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及考试命题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的原则,统一固化并组织考前培训。
一、调节脂药
1、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1)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主要临床应用:
①高胆固醇血症
②动脉粥样硬化
③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
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最强的药物
(2)贝丁酸类: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
适应症:高 TG 血症和以高 TG 为主的混合高脂血症
(3)烟酸类——升高 HDL-ch 作用最强
代表药物:烟酸、阿昔莫司
(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减少胆固醇小肠部位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和肝脏胆固醇储量。
代表药物:依折麦布
2.调血脂药的使用注意
(1)他汀类、贝丁酸类、烟酸类不可联合使用,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以及肝脏的毒性
(2)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互补,联合应用降低胆固醇效果增强
(3)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的药物选择:
①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非诺贝特
二、溶栓药
溶栓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1)尿激酶:新产生的血栓效果好
(2)链激酶
(3)阿替普酶、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首选
(4)溶栓治疗应尽早用药:阿替普酶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为 3h;用于急性心 肌梗死时间窗为 6h。
三、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抑制环氧酶,减少血栓素 A2 的生成,对血栓素 A2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 用;对 ADP 或肾上腺素诱导的 II 相聚集也有阻断作用。
①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TIA,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每日 150-300mg
②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二级预防,每日 75mg
③10 年心血管风险大于 10%的人群的一级预防,每日 75mg
(2)二磷酸腺苷 P2Y12 受体阻断剂
氯吡格雷、噻氯吡啶:对内源性 ADP 释放诱导的血小板 I 相和 II 相聚集均有特异的强力抑制作用
氯吡格雷可能导致胃溃疡,合用抑酸剂可以 抵消 ,但奥美拉唑可能 通过抑制肝 药酶 CYP2C19,抑制氯吡格雷转变成活性代谢产物,阻碍其发挥心血管保护的作用。必要时可 以选用 H2 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不可以用西咪替丁);或者改用对肝药酶CYP2C19 影响较小的雷贝拉唑。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4)整合素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
四、抗贫血药
1、不同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案
(1)缺铁性贫血:铁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蔗糖铁)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 B12
(3)肾性贫血、肿瘤化疗所致贫血、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早产儿贫血:重组人促红素
2、各类抗贫血药的作用特点
(1)二价铁容易吸收;胃酸缺乏者,宜与稀盐酸同服,促进解离;维生素 C 促进铁转变为 二价铁,促进吸收,服用铁剂宜同时并用维生素 C
(2)巨幼红细胞贫血需要明确诊断(缺乏维生素 B12 还是叶酸)
(3)服用叶酸、维生素 B12 治疗后宜补钾
五、利尿剂
利尿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1)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的 Na-K-2Cl 同向转运子,抑制其活性。属于速效利尿剂。
代表药物:呋塞米、依他尼酸、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2)噻嗪类利尿剂: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初段腔壁上的 Na-Cl 共同转运子,抑制 NaCl 的重 吸收,属于中效利尿剂。
(3)留钾利尿剂:
作用部位位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前者阻断醛固酮受体,发挥保钾排钠的作用;后者抑 制了 Na+-K+交换。属于低效利尿剂。
代表药物
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
肾小管上皮细胞 Na+通道阻滞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作用最强)
(4)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使 H+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Na+重吸收减少,产生利尿作用。 代表药物:乙酰唑胺
六、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维生素 K1
维生素 K1 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II,VII,IX,X 所必须的物质,缺乏维生素 K1,会引起凝 血因子合成障碍。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
促进血小板凝集,使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和凝血时间缩短,达到止血效果。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
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产生止血效果;口服生物利 用度高,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
(4)影响血管通透性药:卡巴克络
(5)蛇毒血凝酶: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
(6)鱼精蛋白:特异性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七、抗凝血药
1、抗凝血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1)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
与维生素 K 结构类似,竞争性拮抗维生素 K 的作用。致凝血因子 II、VII、IX 和 X 的γ-羧 化作用产生障碍,抑制血液凝固。
口服有效,作用持久,但是起效缓慢难易应急,不易控制,在体外无抗凝作用。
(2)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起效迅速,凝血功能恢复快,体外有抗凝作用,是对抗血栓的首选。
低分子肝素相比较肝素有以下特点:
①皮下注射吸收较高
②生物利用度高
③作用更持久
(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4)凝血因子 X 抑制剂
间接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和依达肝素
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贝替沙班
2.华法林的用药注意
(1)男性服用之后增加骨折危险,女性无相关危险
(2)妊娠期妇女禁用,可致流产和死胎
(3)非甾体抗炎药、红霉素、氯霉素可增强本品抗凝作用;
(4)本品起效缓慢,初始治疗宜联用肝素
(5)华法林过量宜用维生素 K1 解救
3.肝素、依诺肝素的临床应用与使用注意
(1)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2)肝素口服无效,不可肌注,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
(3)肝素过量采用静脉注射鱼精蛋白解救
第3篇: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考点汇总
2014年中药药剂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的选择1-2分
第二章药剂卫生1.5-3分---------------
第三章粉碎筛析与混合1-2分
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1-2.5分---------------
第五章散剂1-2分
第六章浸出药剂1-3分
第七章药体药剂1-3分
第八章注射剂2-5分
第九章外用膏剂3分
第十章栓剂2分 第十一章胶囊剂1-2分 第十二章丸剂2.5分 第十三章颗粒剂1分 第十四章片剂5-8分 第十五章气雾剂与喷雾剂1-2分 第十六章其他剂型
---------------第十七章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1-1.5分 第十八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1-2分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0-2分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0-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