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29 07:12: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

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

(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八、实施的步骤

第2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3 年 06 月 10日 地 点:宁河县教研室 主 持 人:赵斌

参与人员:李开仲 李福华 王常玉 董彦斌 刘贺艳 宋秀菊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题目: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 活动内容: 一.开题活动内容

1.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的实践意义。2.听取专家建议。二.开题报告内容

1.提出问题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

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2、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5、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

(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6、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7、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

(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8、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9、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10、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

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

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八、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九、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十、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十一、研究经费的使用

研究经费得到学校的支持。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菊兴 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袁中学 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2010年出版

第3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计算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以《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为课题,课题批准编号:ASKY—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依据

理论依据:《数学课标》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至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实践依据:根据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开题报告[1]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年度 第二学期)中卫九小三、四年级数学组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官小华

组 员:马霞 李秀红 白慧云

所在单位:中卫市第九小学(三、四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