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论文
一、初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到一起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网络和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语言文字信息和材料,还能随时显示与检索,通过信息平台,人们能够轻松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让语文教学实现较大容量。这样,教师将学生带进语言训练环境内,培养他们严谨、周密、敏捷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引学生语文写作
1.教师利用PPT
来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须要让他们有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素材,进而再把这些素材灵活组织起来。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传授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基本的写作技巧。在开课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前期搜集资料给学生准备一系列的PPT课件,例如:《如何审题》《作文轻松立意》《怎样养成打腹稿习惯》《如何列好提纲》等。如果是给初一年级学生讲授语文作文,教师需要注意讲解内容不能太难,讲解过程中的用语要通俗易懂,在给学生讲授一些知识后,立刻让学生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练习,注意通过练习,让学生增强他们写作文的信心。
2.交替运用投影及课件,引导学生多写作日常的应用文
学生面对社会的一项基本功就是掌握与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文。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应用文有书信、借据、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收据、申请书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通过课件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应用文,而后利用投影仪现场显示学生作业,对有问题的作文当场进行修改,注意要适当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及合格作品,使学生获得鼓励,同时,向学生讲述应用文较强的实用性,使学生愿意动笔进行写作。
三、利用网络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随着网络的兴起,很多网络热词开始流行,例如:偷菜、躲猫猫、山寨、打酱油等一些热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景观,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较重,加上平时课外时间较少,尽管时间很紧,他们多数喜欢关注网络,对网络热词、热点新闻都很熟悉,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开始着手做文章,指引学生把网络热词作为写作文的素材,例如:豆你玩、苹什么等网络热词都能生动的反应人们的生活压力;楼歪歪、楼脆脆等词语能深刻的反映楼房质量问题;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热门词语代表了食品的安全问题,教师可以依据网络热词来指导学生思考民生问题,通过利用网络热词,反应众多现实生活中问题,展现人民生活艰难的事实,这样能够大大吸引读者眼球,把网络热词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既直接、简单,又符合学生口味,解决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作文又要有东西可写的矛盾。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要给学生语文写作创造广阔空间与有利条件,鼓励学生有创意表达与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但实际写作时,很多学生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缺乏新思想,教师也没能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文的乐趣,使学生不能主动积极的写作,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博客用到作文教学中,让博客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关注博客,让他们充分体验博客的乐趣与快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诱发他们写作的动机,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写作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先观察思考后表达思想的习惯。将信息技术引入作文的教学课堂,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增加写作素材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写作乐趣,也使作文教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量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被用到作文教学中,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高效、直观的特征,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局限,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水平,也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提高了广阔教学天地。
第2篇: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论文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论文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两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逼真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中国石拱桥》的学习为例,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对于这段描述型的文字,学生感觉比较陌生,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逐渐熟悉这种叙述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了5分钟观察的.时间,然后,我让他们按照课文中的形式练习说话。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于句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天马行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以朗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在朗读方面,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闭门造车式地朗读,他们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意义所在。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对朗读更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为朗读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如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教学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示范带,并让他们通过示范阅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然后,我让学生人机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中正确把握了课文感情基调,产生了共鸣。他们可以模仿或者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理地朗读。这样,他们的联想、想象、理解和感悟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写作与多媒体的有效融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媒体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多种手段,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感动”为题进行写作,并为他们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学生看后,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并撰写一段颁奖词。结果,那次作文每一篇都打动人心、催人泪下。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又配乐朗诵学生范文,使许多学生热泪盈眶。从此,学生写作热情被激发了起来,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摆脱了简单枯燥的说教,刻板的填“鸭”。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奏响了听、说、读、写四部曲的新篇章。
四、总结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就应当发扬技术的长处,克服传统教学的短处,努力做到吸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催生出新的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加速语文教学推陈出新,让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焕发新的生命。
第3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背,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或者是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