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座塔的高度散文
一座塔的高度散文
一行人相约来到洛邑古城,恰逢高爽的晴秋。远远地,便望见晴空之下,一座古塔高耸入云,巍峨壮观,那便是文峰塔。此刻,洒落大地的阳光,正为文峰塔披上炫目的光彩。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游客脸上洋溢着花朵般的微笑,或低声交谈,或合影留念。新修葺的以文峰塔为中心的洛邑古城,恢复了明清时期的景观,如今,已成为老城的一道亮丽风景。漫步湖边,垂柳轻漾,湖水清澈,小桥流水,宛若中国山水画的浓墨淡烟。一排排仿古建筑古香古色,尽收眼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让人骤感时空轮回。
塔,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分为两类:一为佛塔,一为文峰塔。仰望文峰塔,我思绪万千。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卑微而渺小。然而,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和愿望,而梦想和愿望的实现,许多人担心靠人的主观努力恐难成真,转而寄望于神灵。这是在人类智慧初开、思维最简单、最直观的时期,也是人类生存能力最薄弱的阶段,缺少对自然足够的认识,用简单的因果推理想象出的结果。
伴随佛教的传入,塔这一建筑形式也一并传入中国。塔,原本是高僧圆寂后藏佛骨舍利子之处。但风水学的盛行,促其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中国人,兴文重教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一个地方,期冀文运昌盛;一个人,一个家庭,盼望科考顺利。因此,在中国,人们既崇孔子,也拜文昌。文昌,是中国古人智慧天空中的星宿。于是,文峰塔作为风水塔遍地开花,现身各地,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史上一道独特景观。其实,建造文峰塔,其目的就是兴文运、昌科举。文运不兴,人们往往归咎于当地风水不好,而塔则被认为是填补风水缺失的最好选择。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眼前这座文峰塔,便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明清时,塔的附近还有一潭美丽的湖泊和一座庙宇。该湖泊,据传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常在此砚墨,因此当地的文人称该水池为水墨池。塔、湖、庙在此交相辉映,形成了当时河南府城内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旧时,此地的房屋,多为比较低矮的平房和砖瓦房,而文峰塔的高度在当时称得上地标性建筑。人们登临文峰塔,遥望河洛大地上的壮丽景色,多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慨。
中国历来崇尚兴文重教诗读传家,也为读书求知定下了不同的目标。有“明心见性”,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的倡导,这与科举制度高度吻合,人们理想的实现先要按照自下而上的考试,方能出人头地,取得功名。如今,科举制度已废除一百多年,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途径,仍要靠教育。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更多学子有关前程的拓展,对一个人来说,考试的重要性更显而易见。因此,主管文运的文昌帝君自然就得到更多的尊崇。文峰塔,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当时自然得到了执政者和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可。毋庸置疑,文峰塔,是一座承载了洛阳文化传承和历史沧桑的丰碑。
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整体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边长6.8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可向外张望,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如今,塔刹已被毁,一层拱门两侧原嵌有对联一副,字迹漫漶不清,难以辨认。
文峰塔承继了唐宋以来各种砖塔结构形式的优点。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建有木质楼板和木质楼梯,可盘旋而上。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第二层供有魁星。文昌,又称文昌帝君,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魁星点状元”之说。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益国安民”,祈盼洛阳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之意。
千百年来,文峰塔阅尽了人间沧桑,点亮了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如今它依然守望在这里,作为文明的标榜和象征,仍然有着让人仰望的高度。
第2篇:高度散文
高度散文
天气就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晨起七点多起程时,天阴郁着脸,似雨未雨的样子。雾霭轻轻地笼罩着大地,朦朦胧胧,行走在雾霭里,亦人亦仙,颇有腾云驾雾之感。
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厢里充满着青春气息,将要中考了,校领导和年级组长为了奖励之前的体育考试和实验考试取得的优秀成绩,中考前,具体地说,整个初中阶段,也是最后一次组织学生集体旅行了,一方面缓解一下绷紧的神经,另一方面,放松后,为中考考试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我们的目的地是灵宝境内的娘娘山。据说那里是王母娘娘为普度众生从炼丹的太上老君手中抢到的呢!颇具兵不厌诈的幽默呢!心里想像着娘娘山的风景,不知不觉窗外的天空亮了起来,一缕阳光透过车窗暖暖的照进车厢,车厢里的氛围越发的活跃起来,学生们雀儿般欢快,有序的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车速也开始加快,路上的风景便一带而过了。
三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时的阳光越发的亮,亮得有些刺眼。如厕之后,我们便按序进入景区了。第一眼并没有吸引眼球的景致,湖水,秋千,绿色的树……渐渐地学生们四散开去,落在后面,我于是有了担心:娘娘山是否和神农山一般,台阶众多,曲折蜿蜒?登神农山时,身体有些微恙,落在最后。不过,靠我坚强的意志,我还是看到了山顶最壮观的景致——古老的白皮松;蜿蜒起伏,跌宕不驯的龙脊长城。而娘娘山是否和神农山雷同呢?
依路前行,景致便一一的凸现出来,所有的担心便一挥而去。台阶和平坦交替出现,由平缓逐渐陡峭。拾阶而上,当你正要有疲累的感觉时,一段平坦的路段便恰到好处的出现了,于是你的脚步又开始轻盈。不经意的,还有一股股淡淡的槐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举目远眺,便在不远处,几株盛开着槐花的树的枝桠,正迎风招展呢!继续前行,忽而听到学生们欢快的笑声,走近,方才发现,二个相对的人工喷水瀑布正在水花四溅,在阳光下形成淡淡的水雾,别具一番风情呢!“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是彩虹。”只见几个学生正站在水瀑的中间,淋着瀑水,手指着水瀑近前方的一个位置。我有些好奇,彩虹应当在高处,怎么会在低处看彩虹呢?难道是错觉?“真的有彩虹?”我问邻近的一个学生。“真的有,老师,您上去看看。”我带着好奇心走了过去,先是被瀑水淋得落汤鸡一般,正在迟疑,果然看到平铺在水瀑旁边的平坦的地方,有一处清晰的彩虹平铺在那里。我有些讶然,终究没有弄明白它形成的原理,虽湿透了衣衫,便满足了好奇心,开心的继续前行。
依然,台阶与平坦交替。只是风景各异罢了。绿色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刻了字的石头,大概的名字有灵石,上棋盘,云云。便又觉无趣,只是为爬山而前行。不知爬过多少阶石阶,已至正午,阳光越发的晃眼,气温也渐渐上升,刚才淋湿的衣服,不知不觉早已干爽,正行走间,飘来泡面的香,始发现,早已饥肠辘辘了。走在前面的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导游,正在尽享泡面和汤面的香呢!迫不及待,找到先到的老师,和女学生们一起,也开始享受泡面的香。水足饭饱之后,继续前行。举目仰视,却见依然在山底,所不同的是风景的迥异。阳光越发的亮,亮的更加晃眼,正在抱怨天气没有情味,居然那么晃眼。不知是谁突然大叫一声:“瀑布!快看,瀑布!”果然一条晃眼的白练,自天而降。然而奇怪的是,那瀑布居然没有水声,再仔细看,已然也没有流水。然而,确实是瀑布的情状。正当大家迷惑时,却见不远处有一块椭圆形的巨石,上面赫然写着“石瀑布”三个字。方恍然大悟,原来晃眼的不是阳光,而是那条宽阔的、自天而降的石瀑布。大家一阵欢喜,便急忙各自找了位置,继而便听到相机的“咔咔”声。
接下来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沿石瀑而上,石瀑的源头,似乎是一堵“天墻”,一样的晃眼。又似乎那是形成瀑布的终端,望不到迂回的路径。石瀑的边沿凿成一条狭窄的路梯,只容一人通过。而石瀑本身,看起来亮而且光滑,然而,踩上去,便有极大的摩擦力,不走路梯,沿着瀑腹,依然可以上行。此时此刻,方有了爬山的感觉。石瀑和“天墙”成钝角。愈上行,愈接近“天墻”了。蓦然,石瀑的一侧有了通道,是通向另一个方向的。而此时,一些云团开始在上空弥漫,太阳时而没入其中,时而穿出其外,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于是,更增加了我们前行的兴致。继而,绿意渐浓,似乎进入原始森林了。书着“天然氧吧”的石头,便在这里出现了。远一片,近一片叫不出名字的山花,红的,白的,生机勃勃的盛开着。进而,又有长满果子的杏树,枣树,山核桃树,以及尚未新绿的山葡萄树,便一一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台阶,天然的石头路,狭窄的只容一个人通过。天上的云朵渐渐密集起来,远处还传来稀疏的雷声,我们不能相信,那样晴朗的天空会被那些云朵肆虐,便毅然的前行,渐渐地,有些登山的意味了。多了上行,少了平坦。
猝不及防的是,居然,在我们还没有到达足够的高度时,雷声有些密集了,天空黯淡下来,这一切仅在很短的时间便完成。因了惧怕下雨,便止步不前,不远处看到一个标记,标记处写着几个字,“下山请左拐。”因没有看到最美的.风景——一线天和娘娘庙,我们心有不甘,鼓足勇气,我们还是继续前行了。然而,终于,我们还是回头了。雷声越发的密集,天空越发的暗淡,似有大雨倾盆之势。
我们沿着左拐的台阶一路走去。于是我们有了新的迷惑:怎么下山是向着山顶走呢?一路的台阶,一直的向上。
天空越发的阴郁,雷声越发的密集。开始有稀疏的雨滴滴落,我们开始加快步伐,向上攀去。自然顾不得欣赏身边的风景了。终于,雨滴密集起来,不,不是雨滴,是冰雹。玉米粒大小的冰雹,一粒粒砸在我们身上,我终于想起来,身上带了雨伞,由于山道狭窄且没有护栏,只能遮挡自己一个人了。我们攀爬的速度慢了下来,甚至于停了下来,于是,一道胜景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似乎已爬到了山顶,举目远眺,一片葱绿的山坳里,雨滴和冰雹倾泻而下,最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天瀑,自天而降,铺天盖地,加之冰雹砸在我的雨伞上的滴答声,一曲天籁之音便在那一刻诞生了。我们喜极,大自然居然有如此的造诣,然而,行在山底之人,是无论如何也赏不到如此盛景的。远眺,层恋叠嶂,一山更比一山高,而我们的终点,应该在更高的山巅,终因天气原因,我们无法再登新高,然而那里的风景,一定更加瑰丽!只是我们无法赏到了。
一阵雷声,似在耳旁,却在很远的山涧现出闪电,那闪电的长度足有几层楼高,在空中闪烁,瞬间即逝。如此盛景,居然没有合适的语言来描述。
终于,在冰雹和雷声的裹挟中,我们到达了山的另一侧,来到了山上的停车处。此时方才明白,下山上走的缘由了。剩下的路程,大家都乘了旅游中巴,一路的下山去了。我因带着雨伞,心有不甘,便一路的步行下去。于是,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一团团的山岚,慢慢的从地面升腾,渐渐的弥漫开去,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我犹如置身其中,飘飘欲仙。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下,天空愈发明亮,太阳穿过层云,天边便火红蔚蓝起来,我的脚步也轻盈起来,及至和大家会合,天空已完全晴朗起来。
细细回味,几个小时,经历了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天气,让我对高度有了新的认识。不同的高度,你会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于是,我想起了杜甫《望岳》里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我又想,人生亦如此,没有一定的高度,便不会有足够的内涵,更不会有骄人的成就!
第3篇:一座城池散文
一座城池散文
这是一座城池,一座没有人的城池,一座荒芜的城池
城门前的墟土上,伫立着一只孤独的鸟,日夜不停息的歌唱,唱的无非是些悲伤的曲调。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了那片荆棘林,顽强的走了出来,带着少许的骄傲,走到了那只鸟的面前。鸟儿还在歌唱,不停息的,只是唯一有不同的是,歌声不再悲伤,多了欢快的曲调,却又显的疲惫而沙哑,犹如老人弥留之际的一种挣扎。鸟儿还在歌唱,悲伤的曲调,欢快的离歌,疲惫的挣扎。
我走近它,去细细地看了看它的模样,额前的青黑色显得它有点落魄,哦,不,应该是孤独吧。瞳孔张大,灰黑色的让我有点害怕,陌生的色彩,是它孤独的色彩。两眼黯然无光,以至于我刚才第一眼看到它时,只是单纯的以为它是只被人遗落的玩具,不过,它的歌声禁止让我再去往这方面想。
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再去观察这只鸟了,它的身
第4篇: 游一座城散文
我们可能庸庸碌碌地在一座城里奔波,为了那最基本的生计,也为了个人所需中的社交需要,但我们是否想过停下靠进事业的脚步,感受一下我们可能一辈子走不出的城市呢?又是否想过,我们对自己身处的城市了解多少,它仅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吗?
当你轻浮的时候,试试在城市中慢慢行走,或骑上一辆单车不紧不慢地跟着人潮,去感受自己的分量。你会发现,自己在人群是何其的普通,没有人知道你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你的辉煌事迹,你就是你,没有人会莫名其妙地关注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打算,不会为一个陌生人停下自己的脚步。可正因为没有其他人的打扰,你可以好好地打量这座城。
当你慢慢端详这座城市,你会发现,城市的面貌如女人的妆容,或浓妆艳抹,或清新淡雅,那些灯红酒绿的地方,有可能有你的一份装饰,那一份简朴,有你的爱护,这座城市,
第5篇:回忆一座城散文
回忆一座城散文
A城是一座美丽的海边城市, 那里有我青春的记忆。
都说故乡美,故乡是每一个游子的牵挂,故乡是每一个心灵的寄托,故乡更是一座港湾,一座爱的堡垒,我爱我的故乡,我们都爱。除了故乡,总会有那么一些地方,让你向往、憧憬。也许,你会背起行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你想去的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许,你会带着梦想,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过着孤单并且奋斗不止的生活,只为那个心中的梦。
时常会想起A城,那些一个人在外漂泊的岁月。大学毕业那年,我也曾是万千个毕业生之一,面对着择业、就业、独自面对社会生存的诸多问题。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离开美丽的象牙塔,一列车,一座城,一个我,一段新的人生征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勇气令现在的自己折服。如若说今时今日,我想自己再也不会有当时的那股子冲劲了,这或许跟生活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