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习《有效教师》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师》心得体会
拿到《有效教师》一书,我立即被“有效”两个字所吸引,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读完《有效教师》一书,我感触颇深,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所以,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老师有自尊心,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一旦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信心,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老师的爱心、宽容心和耐心,也是保护孩子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宽容。因为,一些在老师眼里的所谓“问题生”、“差生”,他们的自尊心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最缺少也就是老师的关爱。我们的老师在教育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苦口婆心。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教师都想把每一位学生教好,所以一些教师不太能容忍学习成绩差又不下工夫的学生。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在当今社会就是一句屁话,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谁也无法使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层次。由于爱好与智力基础及人生目标的不同,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把所有的学生带到同一个地方。故而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一些教师对学生期望太高,故而失望也多,烦恼也多。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每一位学生,因势利导使其得到应有的发展即可,千万不要太过苛求!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如果离开了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过程。心灵的沟通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班主任,就更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投入真挚的爱,达到心灵的沟通,才会收获感情的回报。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所以上课没有意思。比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第2篇:学习《有效教师》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师》心得体会
罗长超
拿到《有效教师》一书,我立即被“有效”两个字所吸引,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读完《有效教师》一书,我感触颇深,觉得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爱 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人格是人的思想、品格和情感的统一体。圆满的人格就像 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 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的一种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的。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有效教师是以 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给学生一些理解和宽容,他们回赠给你的却是满满的温情。
二、以德立教,奉献中积累。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德为师之本”是古今公认的师论名言。高尚的德操是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1998年 被评为“全国十杰教师”的王运遂老师,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选择了自己承担重负,他把所有时间用来研究教改且“奋战题海”,几年间自己解答了上 万道习题,从中精选给学生。为此他拒绝了所有的赢利项目,家教、兼课等全被一口回绝,可他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宽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古今中外的不朽名师们,都是在以德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中获得成功的。
三、教师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伏尔泰说过:“人们每天所做的最勇敢决定,莫过于决定拥有一份好心情。”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可以感染他人,使课堂内外都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氛围。
四、教师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学的专业的发展趋势。要成功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这是适应科学不断分化和综合特点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这些丰厚 的积累为依托,才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过程方法体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融为一体,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如果教师知识贫乏,只知道 书本和教参上的知识,就只好按照书本和教参的提示,照本宣科。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发展多方面的爱好、才能,也不 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教师要具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方式为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专业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研究技能、综合运用信息技能和自我监控技能。有效教师要具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必须以教师专业的职业精神为主题和核心,也是现代师德的主题和核心。第一,教师的专业精神首先体现在对自己专业的忠诚。第二,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为对专业永无止境的持续追求。第三,教师的专 业精神体现为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四,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自觉遵守专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第五,教师的专业精神表现在认同和尊重专业发展机制。第六,教师的专业精神还表现为一种职业的牺牲精神、职业的责业精神和职业的奉献精神。作为老师,当学生遇到危机、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能够挺身而出,为保护学生宁愿舍弃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
六、有效教师具有反思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实 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贯穿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经 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主要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的对话。作为乡镇教师,我们都具有一种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名师的成长过程 使我看到了自己苦干的盲目性,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只顾埋头走路,而忘记了抬头看天”的状态。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 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必由之路。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今后,我要对 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思考自己,借鉴别人,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超越自我,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亦教亦研,常教常新,逐步实现由 “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榜样,只要我们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自强,自创、自我反思就会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完成人民的重托,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在教育事业上学习、奉献和钻研,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第3篇:学习《有效教师》心得体会
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教育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一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
第4篇: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有效教学 研修总结
在这次网上“有效学习评价”远程培训中,我学习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教育理论和观看了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通过这一个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新我的教育理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反思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以深深地思考地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在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第5篇: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
第6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看这个题目挺迷茫的,什么事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呢?上网查了些资料,也没看明白所以然。后来想啊既然是作业一定就与学科有关,到课程里一找看到了清华附小教务主任、特级教师张红老师的讲座《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第一部分还没看完就豁然开朗了。这时才明白,其实这些年的教学不都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吗?大学毕业就当了小学班主任,那时的我徒有满腔的热情,累死累活孩子却就是学不会。后来我就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劳而无功呢?隔壁的老教师杨晓波她也没像我这样累,人家的孩子怎么就教的那么好呢?第一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