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26 07:1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 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通过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测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得结果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3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第2篇: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

【教材分析】

例1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

教材首先呈现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长度必须要用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测量标准,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课桌的长,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深刻体会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形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出示例1主题图课件。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

生1:大石头。

生2:地毯。

生3:长方形布。

生4:竹竿。

……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如果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办,教师可让他们继续观察情境图)

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

生:……

(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1)选定标准。

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

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①用什么物品作标准;②量得的结果)

(4)学生思考讨论。

①我们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为什么量得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②为什么有的人量得的结果又是相同的呢?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不同;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相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1)师:我们再用我们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其他的长度,比如说文具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好吗?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选定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①量的什么物品;②量得的结果)

3.比较、思考。

(1)教师质疑:我们进行了两次测量,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次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2)教师归纳:同学们,你们的比较与思考都非常有意义,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才使得我们量得的结果各不相同,与事实不符、长短颠倒。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3)揭示并补充完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4.(1)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统一的长度单位。

(2)教师提问:那么你认为选择什么物品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体小方块比较合适)

(3)组织学生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①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文具盒的长。

②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数学课本的宽。

(4)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通过交流得出文具盒的长大约都是24个小方块长,数学课本的宽大约都是15个小方块的长)

(5)教师归纳:文具盒大约有24个小方块长,课本的宽要短一些,大约是15个小方块的长,这样的结果才是符合事实的。可见,统一长度单位是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

【巩固应用】

1.量一量下面图中蔬菜的长度。

(1)课件演示蔬菜由零乱到整齐。

(2)教师提问:它们的长短还会不会混乱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学生在练习本上填写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

(4)集体订正。

2.估一估文具的长度。

(1)用课件展示零乱的文具。

(2)教师提问:

①估一估,这些文具大约有几个小方块长?

②你打算怎样估呢?

(3)学生在练习本上填写每种文具大约有几个小正方块长。

(4)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文具盒、课桌的长)。

3.归纳总结: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第3篇: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试题

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试题

一、我会填。

(1)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块橡皮长,大约有()把小刀长。

(2)课桌的长边大约有()个文具盒长,大约有()个数学课本的短边长。

二、我能看的准。

()个

()个()个

三、谁先吃到。

四、想一想。

小红和小明测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小红测量的`结果是大约3把小刀长,小明的测量结果是大约6块橡皮长。为什么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你想说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1单元第1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一、1、统一长度单位

郭锦山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个别物品提前发放,有的有学习用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观看动画:房子有多长,怎么办?人的身高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可能这种对学生提问,学生不知道如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玮峰(初稿)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娟娟(统稿)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三、具体编排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朱安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度单位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