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夜坐》诗歌赏析及答案
《夜坐》诗歌赏析及答案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夜坐,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面面的?(5分)
2.后两联中,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诗,构成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评分细则】5分,画面描述准确给2分,手法概括给1分(远近,动静,视听不同角度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具体分析给2分。
2.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评分细则】6分,第三联(沉郁悲凉)和第四联(激昂豪迈)思想感情概括准确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恰当给4分(第三联、第四联各2分)
二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
赏析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风味。
前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后半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
逶迤: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尾联: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第2篇:《夜坐有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夜坐有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夜坐有感
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颔联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志者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之泪已枯,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
②颔联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③颔联化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
④颔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
(2)(4分)首联借夜坐高楼所见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抒发了隐居出世者的孤寂凄凉感受。颔联借高楼周围夜景,抒发了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感受。颈联,写书不能读、剑不能舞,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
作者:
何梦桂(生卒年不详),字岩叟,初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淳安(今属浙江)人。咸淳元年(1265)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官至大理寺大卿。入元,累征不起。有《潜斋集》。
【译文】:
夜深人静,银河横空,报时的玉漏发出低沉的声音。我伫立高楼上,风露润湿了我的衣襟。大宋江山早已沦入敌手,多少遗民像云归深山,隐姓埋名。我的泪水已洒尽,只能以枯干的眼,空对满林月明。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倚着栏杆的一角,遥望征鸿逐渐飞尽,只有吹幽怨的排箫来打发这长夜沉沉。
赏析:
这首诗的音调是低沉婉转的,诗中大量采用比兴手法,以表现深沉的故国之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龙熟睡,云归岫,乌鹊择枝,啼号林中,以喻君亡臣隐,誓不仕于异朝之节义。写读书为学乃前身之梦,写剑睡匣中但壮心不死,以抒自己的激愤之情,但这一切都与夜色联系在一起。作者独坐于茫茫长夜,浮想连翩,沉郁深远之感受浑化于一片幽暗、孤寂的气氛之中,联系当时形势,是不难理解的。诗风沉郁,颇得老杜之神。
第3篇:许继《夜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许继《夜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雨歇宵影澄,天清月华素。
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
萧萧林樾风,泫泫幽篁露。
草虫亦何知,含凄感迟暮。
深思无与言,美人隔云路。
迢迢银汉章,无声自西去。
【注】①樾:树阴。②泫泫:水滴下的样子。
1: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让我们一步步感受到渐浓的秋意的?(3分)
2:诗人深秋夜坐中产生了哪些思绪?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诗人先描写秋意降至的环境。雨后的山影澄澈如水,天空清朗,月光素洁。(1分)②接下来写让人感受到的已至“秋意”。“秋欲来”,空阔的`山中,庭户间悄然升起微微凉意。(1分)③最后写“秋意”已至。风声与露水渐渐加重,林阴中发出了萧萧的风声,竹林里酝酿着的露珠泫然流动,秋气漫天而降。(1分)
2:①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流逝;知音难遇(
第4篇:夜坐吟原文及赏析
夜坐吟原文及赏析
原文: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译文
得得的蹄声,是谁在骑马走过?夜已深沉,北斗星正指向天河。
凄冷的西风掀动罗幕的波纹,脸上的残粉似笑我双眉紧锁。
站起身来,唱一支相思的歌曲,幽怨的歌音逼退帘外的霜色。
恍惚间启明星在东方升起,灿烂后天边透出朝霞一叶。我难忘此情此景,也是这时你跨上马与我相别。
注释
踏踏:马蹄声。
直:当,临。
罗幕:罗帐。
铅华:妆饰用粉。颦(pín):皱眉。青娥: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长相思:乐府旧题,多写朋友或男女久别思念之情。
明星灿灿:天色将晓,启明星灿灿有光。陲(chuí):边地。
陆郎:六朝陈人,本名陆瑜,为陈后主狎客,后用来代指嫖客。斑骓(zhuī)
第5篇:夜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坐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注释:
①井泉:水井。《礼记·月令》:“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②金缸(ɡānɡ):古代照明用的灯盏,或用铜制,称为金缸。
③梁尘:相传汉朝鲁人虞公擅长歌唱,发声清哀,盖振梁尘。
翻译:
冬天的夜晚寒冷而漫长,闲无聊赖,夜起坐在北屋低吟歌唱,消解难耐的寂寞。窗外的水井台上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月光透过窗户将清辉洒落我的闺房,更给冬夜增添了一丝的孤寒。凝望昏黄的烛光,泪止不住地流淌,泣声在低吟中已经不能掩盖,随着越来越暗淡的灯光,哭啼声越来越大。我不时地擦擦眼泪,倾听着情郎歌唱,歌声
第6篇:文天祥《夜坐》赏析
文天祥《夜坐》赏析
《夜坐》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离不开我小学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夜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鉴赏
月满西楼:深秋的枫叶飘落一地,月光轻笼,如烟如雾。想那秋雨细洒,百花尽落,却正是红蓼盛开之时。放眼望去,沉静的江水、粼粼的波光,迎着南归夜翔的大雁,恰成半幅落雁秋水图。细听,山堂四壁促织低唱,正如那月夜中苦吟的诗人。逝去的岁月啊,染白了多少少年的乌发,我的理想、我的壮志呢?却随着岁月渐行渐远,遥不可及。难道此生就这样伴着寂静恬淡的秋夜,终老于林泉之下吗?不!虽然世事蹉跎,我却依然保有一颗不甘沉沦的雄心,就像那丰城宝剑,即使被厚厚的.泥土掩埋,也挡不住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