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急流中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沉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次贝江之旅,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的语句。
2.出示: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再也不会消失。读句子。“这一切”指什么?
为什么这幅画面会感动作者,深刻地留存在他的记忆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贝江,去看看这位在急流中奋勇前进的年轻母亲。板书:年轻母亲
二、感受贝江 1.请同学们看视频,出示:贝江视频
看着视频,你想到了哪些词?
(汹涌澎湃
咆哮而下
水流湍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贝江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语句。出示:湍急的江水„„奔向远方。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水流的湍急,气势磅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学生边说边出示)
3.请把你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
4,这样的描写对年轻母亲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年轻母亲出现的艰难环境,衬托出年轻母亲面对危险时的勇敢、从容、镇定。)
过渡:在水流湍急的贝江上,年轻的母亲却是划着竹筏前进的。让我们随作者去看看急流中这动人心魄的一幕吧。
三、品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的可贵精神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6自然段,哪些语句牵动着你的心?用笔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感受,还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课文,作批注,相互交流,师边巡视,边指导。3.汇报
谁来说主哪些语句牵动着你的心?
(1)出示: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牵动着你的心?(小筏子)(出示:小筏子)
哦,小筏子这个词牵动着你的心,为什么呢?(在急流汹涌的江面上滑行太危险了。)会遇到什么危险?
(险滩和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人掉进江里就没命了。)是啊,读出你的感受吧。
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了什么?
(拼命挣扎,因为我担心小筏子支撑不住,那水流太汹涌了)
是啊,那小小的筏子怎么能经得起那么大的风流呢?把环境的危险,你的担心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
咱们一起感受一下吧(齐读)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小筏子比作红杜鹃)(出示:红杜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湍急的江水里,处境十分危险,但它仍然挣扎着前进,表现出划竹筏人的勇敢。)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这么汹涌的江水,这样的小筏子,你敢坐吗?(不敢)那你认为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航行的应该是什么人?(身材魁梧的男人)嗯,你认为只有身材魁梧的男人才有如此的勇敢,对吧?
可作者仔细一看,发现驾竹筏的却是一个女人,他会怎么想呢?课文没有对作者进行心理描写,谁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你会怎么想呢?
是啊,太危险了,老师也担心呀,这个让我们牵挂的女人在急流汹涌的贝江有什么表现呢?
(2)出示: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呢?
(虽然困难很大,但年轻母亲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她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那你就读读吧,让大家感受到女了的勇敢与镇定。
后边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出示:红杜鹃)突出了——她的美。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语句牵动着你的心?
(3)出示: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我向她挥手„„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这是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的情景,作者抓住了年轻母亲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非常生动。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年轻母亲的勇敢与镇定让我深受感动)请带着你的感动读读这段吧。还体会到了什么?
“竟”写出了作者的惊讶和赞叹。“镇定”“平静”写出了她面对惊险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定。
作者向那位母亲挥了挥手,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那位母亲深深的敬意。)
是啊,面对危险,年轻母亲沉着镇定,深深地打动了作者。请带着我们共同的感动读读这段话吧。
过渡:年轻母亲拼命地往前划着,渐渐远去,可作者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4)出示:回头看„„像一簇不息的火苗„„
那不息的火苗是什么?
(把包裹比作火苗,与前面的“红杜鹃”遥相呼应,写得很美,还能衬托出年轻母亲的坚强。)
这是一簇怎样的火苗?(勇敢,镇定的火苗。)
这勇敢,镇定的火苗仅仅跳动在江面上吗?(也闪动在作者的心里面)
是啊,正是那火苗跳动在作者的心里,所以多少年过去了,他依然不会忘记这一幕。
出示: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再也不会消失。(齐读)
(5)在贝江上所见到的这一幕,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他禁不住这样感慨——出示: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板书:勇敢
沉着
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生活的急流是什么呢?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急流?你打算怎么做呢?拿起你的笔写写吧。(出示:写一写)
谁来读读你写的?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也深有体会,(出示)齐读 在喧嚣的人世里,我们要
出示: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
希望这句话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
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永远做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最后,将板书画成一朵火苗)
在急流中
(年轻母亲)勇敢 镇定
第2篇:《在急流中 》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正确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
4.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图说话,激趣导入
1.教师:平时老师都告诉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今天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自己观察能力的训练结果,请看这幅插图,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在图中的所见。
2.生畅所欲言后,请生归纳概括插图中描绘了哪两大景观?(江水、妇女)这两大景观各具什么特点?(板书江水:湍急妇女:勇敢)
3.师请生把这四个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湍急的江水上一位勇敢的妇女正划着竹筏。或一位勇敢的妇女在湍急的江水上赶路。)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在急流中》。生齐读课题两遍,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方法。
2.生概述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并谈谈自己初步感受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汹涌湍急的江面上,一位年轻妇女背着孩子沉着勇敢地逆流前行的`事。感受到了妇女的镇定自若、勇敢自信以及作者对妇女的钦佩、赞扬等感情。)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默读全文,迅速找出文中与插图相对应的段落。(第4段)
2.生大声朗读具体描写插图的段落,思考:
(1)此时你就是大船上悠闲的作者,看到此情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意外、震撼、大吃一惊,师板书:震撼)你是从哪些重点词体会到的?(竟是、年轻的母亲、居然、酣睡,板书:年轻母亲)
(2)生自行练读,读出作者的那种惊讶、难以置信,然后抽生读。
(3)在人物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这样描写有何用意?(表现了妇女的镇定、平静、勇敢、坚强、沉着以及对竹筏操控的游刃有余等。)
(4)男女生分别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妇女的镇定、平静、游刃有余。
(5)生想象襁褓中的孩子在颠簸和惊险中做着什么样的梦,并说说做这种梦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学习写法
学习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
1.
小筏子渐渐远去,它在作者眼中变成了什么?(一簇不息的火苗)这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与第3段结尾处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相呼应。)
2.
以上两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对这对母子的美好祝愿,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奋力划桨的鼓励,对执著奋进精神的肯定等。)
五、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再次感受人物,与作者的联想产生共鸣:
1.教师:贝江上的这一幕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难忘记,师板书:难忘)为什么难忘?(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师板书:感人)这一切究竟是指的什么?(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师板书:神态、眼神、动作、孩子)
2.这是作者的感受,你还在文中哪些地方受到了感动呢?
(例: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说说原因。(这个句子通过将小筏子比喻成落水挣扎的蜻蜓,在汹涌的急流反衬下,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师板书:伟大母爱)
3.是啊,这种源自伟大母爱的感动永不消失地存活在了作者脑海中,于是他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了生活的急流,请勾画出相关语句(文章最后一句),读读悟悟,分小组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征途上我们应该如何勇敢沉着地面对那些失意、沮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挑战、诱惑、挫折。)
六、发现问题,探究难点
1.教师:伟大的母爱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在感动之余,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解决。(生能够质疑文章1、2两段被老师忽略了。)
2.生默读1、2段,发现与后面几段的不同之处。(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3.读读想想,这两个段落可不可以省略不写?不能,又是为什么?师归纳小结。(不能,因为作者借卷、打、翻腾正面写出了江水的急、险,实则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又借对江两岸美景的描写衬托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二者共同地为后文年轻母亲泰然自若的出现作了铺垫。师板书:美景、悠闲、铺垫)
七、回顾全文,采撷精彩
1.作者用自己的双眼和内心见证、感受了年轻母亲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伟大而动人的母爱,她启示着我们也应该积极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急流,请看黑板,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读出对年轻母亲的敬意。
2.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背
第3篇:《在急流中》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 展示课题。
2. 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 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 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 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 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 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
第4篇:《在急流中》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教学设计
镇平县柳泉铺镇第一中心小学
曾庆元
景。快看,这美丽的风景中突然出现了一抹亮丽的红色。同学们赶快看一看这美丽的红色是什么?(一位年轻的母亲)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作者看到划竹筏年轻母亲的过程。并且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一过程的。(由远及近)
3、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有个女人在曲折前行,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描写的精彩的语句。
4、指名反馈。
① “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小蜻蜓落在水中拼命挣扎,就好像这位母亲一样努力挣扎这前进。这比喻句更形象地突出了这位母亲的什么?谁来说一说?(坚强、勇敢)
② “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
第5篇:在急流中
《在急流中》详案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伯阳双语小学六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叫冯萍,今天所执教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在急流中》,在这里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课后多多给予我严厉地批评和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好好学习,争取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11.在急流中。(出示课题“在急流中”,)同学们谁来说说“急流”的含义?(急流指湍急的水流。板书画出“翻腾的浪花”)如果驾船人在这样湍急的水流里行驶会怎么样?(很危险。)带着这样的心境来品读课题。那驾船人在急流中会遇到什么危险呢?(翻卷的浪花、险滩、礁石等)驾船人在危险中需要这样的态度?(勇敢沉着)那让我们一起读出驾船人的勇敢吧!这样勇敢
第6篇:在急流中
在急流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科生字,能理解和正确使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形近字及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经过
一、引入
1、出示板书课题《在急流中》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思考: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水流急、风浪大、很危险、谁在急流中干什么……)
3、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到急流中欣赏一幅动人的画卷,来解答我们刚刚的疑惑。
二、初读、自学课文
1、男女生分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准错字、露字、添字。读后给予一定的评价。
2、下面给同学们30秒钟的时间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在喧嚣的